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1950年的台北监狱里,一个身穿囚服的将军挺直腰板,面对酷刑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当电流通过他的身体时,旁边牢房里的人听不到任何呻吟声。
这个人就是吴石,一个曾经的国民党中将,却在暗中为另一个信仰工作。

多年后,当年和他关在同一监狱的刘建修中将回忆起那段日子,依然记得吴石临刑前最后一餐的场景。
那碗难得的白米饭,那几块红烧肉,还有吴石说出的那句话,成了刘建修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记忆。
一个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到底会说什么?
台北监狱在1950年那会儿,关了不少所谓的"政治犯"。
刘建修就是其中一个,他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生,曾经当过国民党第92军的中将。
因为被怀疑和共产党有联系,判了15年监禁。
监狱里的日子不好过,每天吃的是发霉的玉米粥,喝的是带着铁锈味的水。
牢房里阴暗潮湿,墙上爬满了霉斑,空气里总飘着股说不出的馊味。

刘建修第一次见到吴石,是在监狱的放风时间。
那时候吴石已经换上了灰色的囚服,上面还印着编号。
一般人穿上这种衣服,整个人就垮了,但吴石不一样。
他走路的时候腰板直得像根竹竿,步伐稳健,眼神里没有一丝惊慌。
刘建修当时就觉得奇怪,这人看起来比监狱里的看守还要镇定。
吃饭的时候,别人都抱怨饭菜难以下咽,有的人甚至宁愿饿着也不吃。
吴石却每次都把碗里的东西吃得干干净净。
那些粗糙的窝窝头,发黑的咸菜,他都一口一口慢慢咽下去。

刘建修后来才明白,吴石这是在保持体力,他知道自己可能还要经历更多考验,必须让身体撑住。
监狱里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牢房,而是审讯室。
那是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墙壁被刷成了白色,但到处都是血迹留下的暗褐色斑点。
房间中央摆着一把椅子,椅子旁边是各种刑具。
刘建修的牢房紧挨着审讯室,每次有人被带进去,他都能听到各种声音。
吴石被提审的次数特别多。
从1950年3月1日开始,几乎每隔几天就要被带走一次。

审讯他的人想从他嘴里问出其他地下工作人员的名单,想知道他传递过哪些情报,还想知道他的联络方式和接头地点。
这些信息对当局来说太重要了,他们恨不得立刻把吴石知道的所有秘密都掏出来。
刘建修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听到吴石受刑是在一个闷热的下午。
审讯室里传来电击机发出的嗡嗡声,那种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电流通过人体时,会让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疼痛钻心刺骨。
可是刘建修等了很久,都没听到吴石发出任何声音。
没有惨叫,没有呻吟,甚至连喘息声都很轻。
审讯人员显然被激怒了。
他们加大了电流强度,审讯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有时候从早上开始,一直到天黑才把吴石送回牢房。
吴石回来的时候,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那是电击后的正常反应。
吴石靠着墙慢慢坐下,闭上眼睛调整呼吸,过一会儿就又恢复了平静。
最残忍的一次刑罚,让吴石永远失去了左眼。
那天审讯人员用电话线缠在吴石的眼皮上,通上电之后,电流直接作用在眼球周围最敏感的部位。
这种痛苦远远超过普通的电刑,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之一,神经密布,任何一点刺激都会让人痛不欲生。
刘建修那天听到了一声闷响,然后是审讯人员的谩骂声。

等吴石被抬回牢房的时候,他的左眼已经睁不开了,整个眼眶肿得像核桃,渗出的血混着泪水糊了一脸。
监狱里没有医生,也没有药品,吴石就这么躺在冰冷的地上,一动不动地挺了过来。
几天后,吴石的左眼彻底失明了。
他没有哭喊,没有抱怨,只是在能站起来的时候,用清水简单地清洗了一下伤口。
从那以后,吴石看东西必须歪着头,用右眼去看。
但他走路的姿态依然笔直,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就好像那只眼睛本来就不存在一样。
电刑还不是最难熬的。
老虎凳这种刑具,专门用来折磨人的双腿。

吴石被绑在一条长凳上,双腿固定住不能动弹,审讯人员在脚底下一块一块地垫砖头。
每垫高一块,膝盖承受的压力就增加一分,膝盖骨会被一点点撑开,疼痛从腿部一直蔓延到全身。
刘建修听牢房里懂行的人说过,老虎凳这东西,垫到三块砖头的时候,一般人就受不了了。
垫到五块砖头,基本上就要招供。
吴石被垫了七块砖头。
那次刑讯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中间审讯人员换了两拨,吴石却始终咬着牙一声不吭。
等吴石被送回来的时候,他的双腿肿得吓人,膝盖鼓起来像两个馒头。
他根本没法站立,只能被人拖着扔进牢房。

接下来好几天,吴石都躺在地上,连翻身都做不到。
但他从来不呻吟,也不叫痛,只是静静地躺着,用仅剩的右眼看着天花板。
刘建修后来问过吴石,为什么能忍受这些。
吴石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了句:"身体的痛,能挺过去。
开口说话,才是真正的痛。"
这句话让刘建修记了一辈子。
拔指甲和用竹签扎手指,是审讯人员用得最频繁的手段。
这两种刑罚看起来不起眼,却最能摧毁人的意志。
手指上的神经特别密集,任何一点伤害都会带来剧烈的疼痛。

俗话说十指连心,就是这个道理。
吴石的十根手指头,每根都被拔过指甲或者扎过竹签。
审讯人员每次提审,都会重点照顾这双手。
他们用老虎钳夹住指甲慢慢往外拔,指甲和肉连在一起,一点点被撕扯开来。
拔完指甲,还要往指尖扎竹签,竹签从指甲缝插进去,直接扎到骨头上。
这种痛苦让很多硬汉都顶不住。
刘建修见过不少人,被这么折磨几次就什么都招了。
可吴石不一样,他的手指血肉模糊,指甲几乎全被拔光,却依然守着自己的秘密。
每次受刑回来,他就把手泡在冷水里,等疼痛稍微减轻一点,再继续忍耐。
监狱里有个老犯人,偷偷给吴石弄来一点草木灰,说这东西能止血消炎。

吴石道了谢,把草木灰抹在伤口上。
那双手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法握拳,指头弯曲的时候会裂开新的伤口。
但吴石从来没有因为手疼而影响吃饭,他还是用那双破烂的手,稳稳地端起碗,一口一口把饭吃完。
到了5月份,审讯变得更加频繁也更加残酷。
烙铁这种刑具被拿了出来。
烧红的铁块按在皮肤上,会发出滋滋的声音,冒出一股焦肉的味道。
这种痛苦让人想想都害怕,可对吴石来说,这不过是又多了一道伤疤而已。

他的后背、胸口、大腿上,到处都是烙铁留下的疤痕。
那些伤口愈合得很慢,在监狱潮湿的环境里容易感染。
吴石身上有几处伤口开始化脓,流出黄绿色的脓液,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监狱看守都捂着鼻子不愿意靠近,但吴石还是强撑着坐起来,用仅有的清水一遍遍清洗伤口。
最严重的一次,审讯人员在吴石不配合的时候,直接用脚踢他的肋骨。
那几脚特别狠,刘建修听到了清脆的咔嚓声,那是骨头断裂的声音。
吴石当场就弯下了腰,但他紧紧咬着牙,硬是没有倒下。
肋骨断了以后,每一次呼吸都会带来刺痛。
吴石睡觉的时候必须平躺着,翻身都做不到,咳嗽的时候更是痛得要命。
刘建修看到吴石有时候会捂着胸口,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

但只要有人问他怎么样,他总是摇摇头说没事。
断掉的肋骨没有得到治疗,就这么自己长着,长好了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吴石的身体因此留下了永久的畸形,但他的意志却没有被这些伤痛击垮。
监狱里偶尔会有安静的时刻。
在那些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建修能听到隔壁传来的轻微叹息声。
有一次,吴石在昏暗的灯光下,对着墙壁小声说话。
刘建修凑近了才听清,吴石说的是关于妻子和孩子的事情。
吴石说他这辈子做过很多决定,选择走这条路的时候就知道会有危险,也知道可能有一天会把命搭进去。
这些他都不怕,也不后悔。

唯一让他觉得对不起的,就是家里的妻子和孩子。
妻子跟着他过了大半辈子,本该安享晚年,现在却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
孩子们还年轻,父亲的名声会给他们带来多少麻烦,吴石想都不敢想。
他说自己在选择这条路之前,其实犹豫过。
毕竟是要把全家人的命运都搭上,这个责任太重了。
但想到国家的未来,想到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生活,他还是决定去做。
他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有意义的,哪怕付出生命也值得。
对家人的亏欠,只能留到来生再补偿了。
刘建修听到这些话,鼻子一酸。

他明白吴石说这些,不是在抱怨,也不是在后悔,只是一个丈夫和父亲在生命尽头的自然流露。
吴石没有因为这份亏欠而动摇,他依然守着自己的秘密,守着那些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们的安全。
6月10日那天,监狱里的气氛有些不一样。
看守们来回走动的次数多了,牢房外面有人在小声交谈。
刘建修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到了中午,吴石的牢房门被打开,送进来一个托盘。
托盘上放着一碗白花花的米饭,还有几块红烧肉,肉上的酱汁泛着油光。

这在监狱里简直就是天大的待遇。
刘建修当时就明白了,这是吴石的最后一餐。
监狱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死刑犯临刑前可以吃一顿好的。
看到这碗米饭和红烧肉,就知道死刑执行的时间到了。
吴石看到这顿饭,脸上没有露出任何表情。
他平静地接过托盘,坐在地上,慢慢吃了起来。
那碗米饭粒粒分明,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吴石吃得很仔细,就像在品尝人生最后的美味。
他用那双伤痕累累的手,稳稳地捏着筷子,一口饭一口菜地吃着。
吃到一半的时候,吴石把那几块红烧肉夹出来一半,放在另一个碗里。
他让看守把这半碗红烧肉送给刘建修。

看守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照做了。
刘建修接过那半碗肉,眼泪差点掉下来。
他知道这是吴石在用自己的方式告别,这碗红烧肉,重于千斤。
吃完最后一口饭,吴石放下碗筷,站了起来。
他整理了一下囚服,让自己看起来尽可能整齐。
看守过来给他戴手铐的时候,吴石主动伸出双手,配合得很平静。
临出牢房之前,他回头看了一眼,对着隔壁牢房的方向说了一句话:"我走了,总算没辜负信任。"
这句话说得很轻,但刘建修听得清清楚楚。
吴石脸上没有恐惧,没有绝望,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

他走出牢房的时候,腰板依然挺得笔直,步伐依然稳健,就像走向战场的将军,而不是走向刑场的死囚。
吴石被带走之后,监狱里安静了很久。
刘建修坐在牢房里,看着手里那半碗红烧肉,想起这些天看到的一切。
那些酷刑,那些伤痕,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刻,全都在脑海里翻滚。
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有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吴石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秘密,保护了那些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

他没有透露任何名单,没有说出任何接头地点,没有供出任何联络方式。
审讯人员用尽了所有手段,却什么都没能从他嘴里问出来。
这份坚守,比任何战功都要伟大。
刘建修后来被释放出狱,一直活到了2009年。
在这几十年里,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
但吴石在监狱里的样子,始终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每当想起那个挺直腰板的身影,想起那碗被分享的红烧肉,想起那句"总算没辜负信任",刘建修都会觉得,有些精神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吴石的名字后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人们开始了解他做过的事情,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理解他为什么能够承受那些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他不是一个孤立的英雄,而是千千万万个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奋斗的人中的一个。
这些人在最黑暗的时刻,用自己的生命点亮了前进的道路。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改变不了真相,也改变不了那些为理想付出一切的人留下的精神财富。
吴石在台北监狱里经历的那些日子,见证了一个人意志力的极限,也展现了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有些承诺值得用一切去守护。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在黑暗中坚持的人。
吴石将军在台北监狱里受尽折磨却守口如瓶,临刑前还能从容分享最后一餐,这份气节让人敬佩。
他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遗言,只说了句"总算没辜负信任",却道尽了一个地下工作者的全部信念。

刘建修中将用晚年的回忆,为我们还原了那段历史。
今天我们能了解这些细节,该感谢那些愿意讲述真相的人。
信息来源:
《刘建修将军回忆录》,台北国史馆档案,2009年口述历史记录
《台湾戒严时期政治案件档案》,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馆藏
《隐蔽战线英雄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2015年出版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