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性别比出炉,中国男性人口下降了,大家更中意生女儿了?

近几年的产房门口等待着的丈夫和婆婆,与前十几年的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生了儿子的愁眉苦脸,羡慕地看着别人;生了女儿的手舞足蹈,喜上眉梢

纵观近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数据(女性为100),在2022年,性别比还是差异较大的111.1,2023年,这个数字就急剧下跌到了106.88,

而2024年更是再度下降,来到了105.2,已经契合于国际标准。

翻一翻网络视频,不乏有半夜还在被儿子折腾的家长阴阳怪气:

“那些有女儿的,都早早上床睡觉了吧,不像我们,半夜十一点还在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孩子就是要多运动啊,不运动怎么长得高?

等会回家我还得美美给孩子洗衣服刷鞋子呢,你们就羡慕去吧。”

话里话外对于没有生到女儿的怨念简直是冲破天际

而再看全国人口数据,2024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4.34(女性为100);

相较于2023年的104.49稍稍下降,可表现在具体的人口数量上,却是男性群体直接减少了123万人次。

难道现在大家都更中意生女儿了吗

温暖的情感纽带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女儿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伤心大哭,非要钻进爸爸的怀里;

爸爸把女儿抱在腿上,脱下了外套包裹着女儿,随即又用温暖的怀抱渐渐安慰着女儿。

女儿在这样安全的拥抱之中,也慢慢停止了哭泣。

这样暖心的一幕,看得网友们纷纷感叹:“怪不得爸爸喜欢女儿,看到女儿这样谁能忍住不心疼?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通常在情感表达和共情、同理心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尤其擅长感知和表达情感,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父母的情绪,并不吝啬给予回应和支持。

在“将爱说出口”这一方面,无论是多大的女儿,都可以坦然在父母怀里撒娇,说出“我爱你”;

这样亲密的情感纽带,这样温柔细腻的关怀,能够让父母感受到更多的爱和理解。

同时,作为女孩来说,如果遇到一对开明的父母,她就可能会更愿意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也会倾听父母的心声,建立起深厚的双向情感交流关系

但作为男性来说,天生的倔强的自尊和后天社会规范出的“男性责任感”让他们难以坦然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情感或困境;

这似乎也就造成了“男孩没心没肺”的刻板印象。

同时,温暖敏感的女儿们还充当着父母关系“缓和剂”的效果

尤其是对父亲来说,他会觉得女儿需要强大的后盾来保护、关爱,这样的保护欲,能够增强亲子关系之间的联结。

而父母如若产生矛盾,也大多不会在女儿面前吵得脸红脖子粗,反倒是女儿对于双方的劝慰,可以让他们在冷静思考后更好的解决问题。

进化的选择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新生男女人口比例,大多都维持在105:100上下浮动的区间之内

男性出生人口的数量虽然会相较于女性数量有一些偏高;

但是因为成年之后的疾病、战争、骨子里的冒险导致的死亡因素等等,成年后的男女性人口比例也最终将会趋于平衡。

在我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男性人口数量一直显著高于女性人口,这是普遍社会文化氛围导致的人为筛选,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直到近几年,女性主义思想节节攀升,伴随着经济地位上涨的女性独立提高;

社会对于男女性别偏见降低,我们的男女人口数量比例才渐渐趋向于一致。

在进化心理学中,费希尔提出了一个理论:对于普通动物来说,最佳的雌雄比例就是1:1,收益平衡是左右性别比例的隐形推手

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个悖论,不论是哪种动物,雄性都乐于交配且希望同时与多个雌性进行交配。

这样一来,一个种群只需要少数雄性和多数雌性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雄性就会成为稀有性别,雌性很难找到伴侣,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进化本能会使她们生育雌性后代的意愿降低,而后雄性后代越来越多,雌性又成了稀缺品。

进化像是一个巨大的钟摆,在冥冥之中保持着种群数量的一致性,为人类或其他动物的延续默默贡献着力量。

喜欢生女儿的“底层逻辑”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当A类性别稀少,就意味着他们能获取的资源增多;大家都会一拥而上,全都想要生下A类性别

这就意味着B类性别会慢慢减少,这时候就是B类性别获取的资源增多。

就像《长恨歌》中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利益在哪里,资源在哪里,进化的本能就会追逐到哪里

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视频:爸爸满脸期待地守在产房前,在得知妻子生的是女儿之后,他欢呼雀跃:“我可以提新车了!

当生了儿子,提新车的钱就会被压下,变成儿子的彩礼和房车。

而女儿在大部分人家眼里看来,是吸纳资源的手段、是收获利益的讯号,也是自己不用付出的标志

在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中,喜欢生女儿的底层逻辑还是“重男轻女”。

儿子需要房车的保障,而女儿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给,二斤棉被当嫁妆就可以嫁出去,甚至还要扣下彩礼自己用。

而在那些真正不重男轻女、将女儿完全当做自己爱的结晶、生命的延续的家庭里,就会尽全力为女儿置办一些产业;

让她可以有底气在婆家人面前挺直腰杆,在被丈夫斥骂:“这是我的房子,你滚出去。”时可以抬脚就走,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

真正的性别偏见想要改善,仍然是任重道远,不过好在我们如今已经窥见了希望的光。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将这些封建遗留彻底清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托举下健康快乐地长大。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育儿   人口   中国   中意   男性   女儿   最新   父母   性别   雌性   雄性   儿子   情感   爸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