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抱、捏腿…男性“陪爬”峨眉山?领队回应:我们只是守护登顶

“他扛着我冲上山顶,还给我捏了腿!”一段视频中,峨眉山陡峭台阶上,一名男性陪爬队员背着女性游客,另一名队员为其扇扇子、揉腿部肌肉。

类似的画面在社交平台疯传,网友直呼“太擦边”,质疑声与叫好声交织——这究竟是贴心服务,还是另类营销?

一场关于“陪爬”的争议,正在峨眉山脚下掀起风暴。

面对质疑,从业多年、服务过上千名游客的领队杨先生回应:“我们绝不会主动肢体接触,只有在游客体力不支时,才会短暂协助。

捏腿、扇扇子,更多是缓解疲劳的‘技术动作’。”他介绍,团队成员多为95后户外爱好者,持有急救证或高山协作员证书,服务内容涵盖路线规划、应急保障、物资支持(冲锋衣、登山杖等20余种),甚至登顶后赠送奖牌。

陪爬费用从598元至1200元不等,吸引的客户九成是女性游客。

“这不是体力活,而是情绪陪伴。”


杨先生说,团队会为游客讲解峨眉山文化,鼓励中途放弃者坚持登顶。一位成都游客郭女士分享:“他们像朋友一样鼓励我,让我觉得这不是苦旅,而是冒险。”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承认,“陪爬”是市场催生的新业态,非官方服务,但已着手规范。

目前从业者多为民间团队,虽持证上岗,却缺乏统一行业标准。

管委会表示,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处理,但“如何界定‘擦边’”仍是难题。

杨先生强调,团队曾护送孕妇、老年游客登顶,处理过猴群袭击、暴雨受困等紧急情况。

“有人打卡‘公主抱’,但那只是极少数。”他呼吁公众理性看待,而非“以偏概全”。

管委会称,2023年越野挑战赛后,景区推广徒步线路,催生“陪爬”需求。

目前正探索与专业机构合作,推动成立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

乐山市旅游协会执行会长成红指出,“陪爬”反映游客对安全、陪伴的需求,但行业缺乏准入门槛。“需建立培训认证体系,明确服务边界。”

四川仙山律师事务所范志伟律师表示,法律未禁止“陪爬”,但过度肢体接触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或寻衅滋事。

建议服务方签订协议、购买保险,并明确“仅限必要协助”。

支持者认为,陪爬填补了景区公共服务的空白;反对者担忧,部分从业者利用“擦边”吸引流量,甚至存在隐性消费风险。

这场争论实质是公众对新兴服务模式的接受度差异:有人认为适度肢体接触是服务的一部分,有人则将其视为性别权力的隐喻。

当前陪爬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从业者资质参差,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未来需建立职业认证、服务流程规范,甚至引入第三方监管。

陪爬是“陪伴经济”的缩影——现代人渴望情感连接,但如何在商业与伦理间找到平衡?

答案或许在于“尊重”二字:尊重游客选择,也尊重服务者的专业边界。

峨眉山的“陪爬”争议,折射出新兴业态发展的阵痛。

它既可能是危险边缘的试探,也可能是创新服务的起点。

“真正的陪伴,是守护而非占有;真正的服务,是专业而非暧昧。

唯有用规则划定边界,用理解打破偏见,才能让‘陪爬’之路走得更远。”

这场关于安全、陪伴与界限的讨论,或许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旅游   峨眉山   领队   男性   游客   管委会   景区   业者   团队   肢体   边界   扇子   乐山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