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不止有青铜器 历史底蕴与产业活力双重奏鸣

华商网讯(记者 董旭叶)这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三千年前,古公亶父在宝鸡周原开创“赫赫宗周”,使这片土地迅速成为早期中国、甚至东亚地区的文明中心之一。

这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它曾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又是新中国工业经济布局中的西部工业重镇,与时代的脉搏始终同步跳动。这里就是宝鸡。

9月11日,“追梦中华·赓续华夏文脉”2025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采访团走进宝鸡,分别参访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张载祠及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岁月流转中积淀的厚重底蕴和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一段轰鸣在地下的抗战记忆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形成的高地。抗日战争时期,从武汉西迁到宝鸡的申新纱厂正是看中了长乐塬的地理优势,于1939年在这里建造窑洞式地下车间,以抵御日机空袭。

采访团首站来到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这里占地近400亩,是在民族企业荣氏申新纺织厂旧址上建成,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4处历史遗迹,是国内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也是中国工合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些窑洞车间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讲解员介绍,抗战时期,这里曾是西北最大的工业园区,为前线输送了大量物资。

在窑洞车间,采访团无不为其错综复杂而又规模宏大的结构深感震撼。窑洞沿北崖一字排开,自东向西绵延展开,现存有19孔,最长的达110米,足以容纳2万锭纱机的前纺部全套机器和细纱机1.2万纱锭。投影技术、3D人像、模拟车间场景……在一件件极具巧思的历史陈设面前,采访团仿佛穿越时空,不禁沉浸于那段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岁月。

“九三阅兵仪式刚刚结束,我们走进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感触尤为深刻。这段深藏在黄土之中的工业传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令人肃然起敬,心潮澎湃。”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说。

近年来,为了让“红色旅游”热起来,金台区探索出了“文化+工业+景区”新模式,把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打造成宝鸡保护工业遗存、展示文化根脉、提供旅游休闲的融合示范新亮点。如今,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工业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

一碗擀面皮的百亿产业链

擀面皮是陕西关中地区特有的传统名小吃,尤以西府宝鸡地区为最佳,它不仅承接了千年以来的面食技艺,更在风味与口感上不断创新。2011年,宝鸡擀面皮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从家庭餐桌走向大街小巷,如今已发展成为风靡全国的特色小吃,不断吸引着天下食客寻味而至。

在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采访团深入该企业智能化生产基地,只见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在有序工作,一张张透亮的擀面皮快速产出。从面粉搅拌、面皮压制到调味封装,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让媒体代表们直观感受到传统小吃的现代化升级。

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是陕西地方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化公司。公司以本地资源与优势为基本,以陕西传统特色风味为理念,以健康安全为指引,以争创宝鸡擀面皮行业第一位为目标,推动宝鸡擀面皮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我们日产擀面皮3万张、调味料辣椒油0.8吨,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煊介绍说。擀面皮除了使用面粉外,食用时还需要油、辣椒、醋等调料,这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推动了农民增收,也为附近许多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随后,采访团走进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原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参观,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6年,是经依法登记的地方性、专业性、非营利性4A级社会组织。促进会现有会员单位及个人120家,服务生产企业30多家、实体门店4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

“2024年5月,我们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三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高颖介绍,宝鸡擀面皮产品现远销34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从2016年的12亿元发展至55.5亿元。

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还积极推动“电商+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纳入《2018全国电商扶贫典型案例集》,并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四好商会”等荣誉。“我们的目标是将宝鸡擀面皮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高颖说。

一颗猕猴桃种出“一条链”

眉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农业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工栽培猕猴桃的历史,也是猕猴桃的源生地,被称为中国猕猴桃之乡。

当天下午,媒体采访团走进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一踏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显得格外宏伟壮观。在这里,采访团亲身体验了这个以猕猴桃为核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高地。

据了解,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是原农业部2012年批准的全国第七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规划总面积2800亩。已基本建成科研商务与会展中心区、果品及果用物资交易区、鲜果冷藏处理区、综合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综合管理服务区6大功能区。

“园区年猕猴桃进场交易量达30万吨,其它果品年交易量10万吨,果用物资年交易额5亿元,深加工产品1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讲解员介绍,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目前园区招引了齐峰果业、千裕酒业等27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还拥有国内第一家猕猴桃大数据平台,眉县地标性建筑猕猴桃会展中心、科创服务中心,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猕猴桃3万吨气调冷库,最专业的中国·眉县猕猴桃博览馆等。

在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内,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分拣线高效运转,依次完成上果、除尘、排序、称重等流程,井然有序。一筐筐饱满鲜亮的猕猴桃整齐码放,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打包装箱,现场忙碌而高效。

“上班的地方离家近,既能照顾一家老小,又能每月稳定拿工资,这日子真是美滴很!”生产车间员工王女士说,如今,她不再需要远走他乡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钱包鼓了,心里满了,生活真有奔头!

随后,采访团走进千裕酒业,作为眉县猕猴桃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千裕酒业专注于猕猴桃果酒和果汁的深加工,产品线丰富多样,涵盖NFC猕猴桃汁、猕猴桃复合型果汁等,还为品牌方代工生产果酒,凭借专业技术和设备赢得市场认可。

“在产业链方面,我们处于猕猴桃产业链的后端,原料主要来自眉县当地的优质猕猴桃。”千裕酒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县作为猕猴桃的优质产区,企业在其猕猴桃产业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专业采收,到冷库储存与维护,再到深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负责,这种精细化的分工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还增强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一座关学思想的传承之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载于《张载集·张子语录》中,被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当天,采访团还走进秦岭太白山下的宝鸡眉县横渠镇张载祠,深刻感知张载的精神力量。张载祠(横渠书院)占地18.8亩。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的讲学之地,为关中十八景之一。

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设馆讲学,创办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因书院与祠堂彼此相连,故历史上一直呈后祠前书院式格局。

走进院落,建筑俨然分明,近千年来,这里虽历经多次重建,原貌难觅,却仍有许多游客、学者前来拜谒追思。祠中收藏的一块匾额“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特地赐予的,是张载祠的镇馆之宝。2024年被陕西省侨联命名为陕西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了解张载的思想,我深为震撼。张载的思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也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欧洲侨声报记者贺乙凌说,回去之后,要利用自身华文媒体优势,将张载思想进行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传播到世界各地。

来源:华商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旅游   宝鸡   青铜器   底蕴   活力   产业   历史   猕猴桃   面皮   眉县   陕西   宝鸡市   长乐   工业   促进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