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宗庆后私生子”的事情频频登上热搜,三名自称是宗馥莉同父异母弟妹的美籍人,把她告上了法庭。
在大众眼中,宗馥莉一直是宗庆后的独女,也是娃哈哈帝国理所当然的接班人。
但随着这起信托案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认知,也让娃哈哈的家族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这不禁让人发问:宗庆后到底给他的孩子们留下了多少遗产?
从娃哈哈近几年的收入变化也许能窥得一二:2022年营收512亿,2023年降至 500亿,而2024年的数字更是令人意外。
想当年,娃哈哈的 “老三样” 那可是火得一塌糊涂!
1996年的AD钙奶,喝起来那酸甜的味道,简直成了当年最潮的味道记忆,一年就卖出去十亿多瓶,你说吓人不吓人?
到了2005年,营养快线横空出世,一句 “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 的口号,传遍了大街小巷。
三年时间,就做到了单品年销 200 亿,这速度,谁看了不佩服?还有爽歪歪,那几乎就是幼儿园的标配,哪个小朋友手上没拿过一瓶?
这 “老三样”,妥妥地撑起了娃哈哈的半壁江山。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娃哈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2年,娃哈哈的营收为512亿,这个数字与它曾经的辉煌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
想当年,2013年娃哈哈营收达到782.8亿元的最高峰,那时的娃哈哈在饮料市场可谓是风光无限,众多产品畅销全国,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到了2022年,辉煌不再,营收的下滑,也让大家开始关注起这家老牌饮料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农夫山泉凭借着天然水的概念,迅速崛起,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那句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的广告语深入人心,让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了极高的信任度。
元气森林则以气泡水为突破口,主打 “0 糖、0 脂、0 卡” 的健康理念,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这些新兴品牌的出现,不断瓜分着饮料市场的蛋糕,让娃哈哈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
娃哈哈自身的产品创新不足,也是导致营收下滑的重要原因。
2023年,娃哈哈的营收为500亿,相较于2022年又有了12亿的下滑。
这一年,宗馥莉在接过父亲宗庆后的接力棒后,开始对娃哈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渠道改革方面,宗馥莉意识到传统的销售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开始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她还对线下经销商体系进行了调整,优化经销商布局,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和销售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渠道改革措施,娃哈哈在一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管理改革上,宗馥莉对娃哈哈原有的 “家族式管理 + 强人决策” 模式进行了改革,重组核心管理层,合并或裁撤冗余部门。
她成立 “计划中心” 推动产供销一体化,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数据,提升决策效率。
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推行全数字化管理和预算制度,将工资、奖金与岗位绩效挂钩,淘汰 “大锅饭” 文化。
产品创新也是宗馥莉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她精简SKU至30余种经典产品,同时推出无糖纯茶、双柚汁等健康化新品。
终止跨界业务,如奶茶店,集中资源投入饮料主业。
为了让品牌更具年轻化,推出国潮联名款,结合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营销,品牌百度指数暴涨180%,线下销量增长45% 。
信息来源:《蓝鲸新闻》
2024年,娃哈哈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营收飙升至700亿 ,这一数字较2023年增长了200亿,增幅高达40%,创造了娃哈哈近十年的营收新高,甚至超过了2013年的辉煌业绩 。
宗庆后去世引发的情怀消费,是娃哈哈营收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宗庆后作为娃哈哈的创始人,在消费者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他的突然离世,让很多消费者回忆起童年时与娃哈哈的美好时光,引发了一波怀旧消费热潮。
那段时间,AD钙奶的销量大幅增长,很多超市甚至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信息来源:《金融界》
竞品舆论危机带来的市场空窗期,也为娃哈哈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竞争对手,在2024年相继陷入舆论危机。
农夫山泉被曝光水源地污染问题,元气森林则被质疑虚假宣传,这些负面新闻让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信任度下降,转而选择娃哈哈的产品。
娃哈哈在2024年推出的经销商返利政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励经销商加大销售力度,宗馥莉推出了力度空前的返利政策,对完成销售目标的经销商给予高额返利。
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经销商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加大进货量,积极拓展市场,使得娃哈哈的产品铺货率和销售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
在产品创新方面,宗馥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她推出的无糖纯茶、双柚汁等新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这些新品在口味、包装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据统计,2024年娃哈哈新品的销售额达到了50亿,成为新的销售增长点。
尽管2024年娃哈哈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在这辉煌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内部管理来看,宗馥莉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内部矛盾。
据内部员工透露,一些员工为了完成销售目标,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牺牲了休息时间。
而在商标问题上,2025年1月娃哈哈集团对 “娃哈哈” 商标进行转让。
虽称是为提升合规化经营,但外界质疑为何此时将商标转让给宗馥莉控股公司,此前坚决不向外资转让的商标,如今转让给私人控制公司,引发诸多争议。
品控方面同样出现了问题,2024到2025年,娃哈哈被曝光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且代工厂产品有批次抽检不合格记录。
2025年3月广东消费者投诉乳酸菌饮料有黑色沉淀物,儿童饮用后身体不适,而涉事产品委托方为宗馥莉控股的广州恒枫饮料公司。
这些品控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娃哈哈的信任,也对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
在未来的发展中,娃哈哈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化解内部矛盾,提升品控水平,维护品牌形象,同时,要积极应对渠道竞争,遵守市场规则,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500亿到700亿的飞跃,固然可喜,却掩盖不了根本矛盾,再加上如今娃哈哈宗式家庭的争端,下一年娃哈哈的营收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我们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