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把金钱看的很重的时候,证明他已经步入中年了,我说的不是少数人,而且大多数人的实际状态,并不是我们生来就喜欢钱,而且社会现实让我们深知钱的重要性。
喜欢钱并不是坏人,因为物质的富裕可能解决百分之九十的问题,生活在物质顶端的人总会告诉你,高处不胜寒,其实他们不会告诉你,你能够获取的资源也是更丰厚的。当我们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挣钱上面的时候,我们即使不能够财富自由,但绝对是能够生活富裕。
“谈钱伤感情”、“铜臭熏心”——我们习惯于在话语中将金钱涂抹成某种羞耻的标签,仿佛对财富的追求天然带着一种不高尚的污点。可当深夜急诊的灯光刺眼地亮起,当失业的阴云骤然遮蔽生活,当父母衰老的叹息沉重如铁——那曾被视为“俗物”的金钱,却骤然成为维系尊严与生存的沉重锚链。王尔德那句清醒又略带冷酷的话点破了迷障:“年轻时我以为金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如今年纪大了,我发现的确如此。”
金钱确实是自由的兑换券。人们常道“财务自由”,这自由并非为着挥霍无度的享乐,而是为了在生活的诸多重要时刻,能够说一句“不必如此”。它赋予人拒绝的权利——不勉强接受一份令人窒息的工作,不硬要挤进一段消耗心力的关系,不被迫在尊严与生存之间做出痛苦抉择。这种选择的自由,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掌控权的回归。当金钱作为后盾,我们便获得了在人生棋盘上从容落子的底气,而非在困窘中只能被迫应对每一步棋。
金钱更是现实世界里最坚硬的抗风险盾牌。它并非仅是奢侈品橱窗里的闪耀,更是风雨袭来时遮身的屋檐。一场重疾足以让一个家庭瞬间崩塌,一次失业就能将安稳的生活秩序彻底打乱。深圳三和人力市场那些“躺平”的青年,他们的“清醒”里裹着多少被现实碾压过的无奈?当基本的生存都摇摇欲坠,那些关于理想与情怀的宏大叙事便如浮沫般消散。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沉重地写道:“贫穷不是罪恶,但贫穷就是罪恶。”——匮乏不仅剥夺物质,更会扭曲人性,将人推至悬崖边缘。金钱的存在,至少为人生在悬崖边筑起一道防护栏。
因此,在金钱的追逐中,人间清醒者懂得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智慧分野。仅凭出售时间与体力换取的报酬,终归有其局限与脆弱。真正的清醒,在于构建财富的源头活水,让金钱在流转中自我增殖。这或许是学习投资理财,让积蓄生出利息;或许是打造一项可以持续带来收入的技能或事业;或许是以智慧撬动杠杆,实现财富的裂变。让金钱服务于人,而非人沦为金钱的永动机——这才是对“多挣钱”这一目标所应有的清醒认知。
然而,人间清醒者始终明白金钱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奋力积累财富,是为了生命不被贫乏所囚禁,为了守护所爱之人免受风雨侵袭,为了在人间风雨中依然能够保有选择的尊严。若在追逐中反被金钱所吞噬,让灵魂成为它的奴仆,那便是陷入了另一种深重的迷失。
钱是自由的兑换券,是尊严的守护符,更是风雨中为我们撑开一片天的伞。所谓“人间清醒”,恰是在这喧嚣尘世中,敢于直面金钱的重量,奋力积累,又不为其所困。当我们能清醒地驾驭金钱而非被其驾驭,才得以真正在人间清醒地活着——不因贫瘠而匍匐,不为铜臭所熏染,在生存与灵魂之间寻得那艰难而珍贵的平衡。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