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佩
编辑┃李楠
之前游戏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腾讯、网易做的赛道,中小厂商最好别碰!”
因为从研发资源投入到发行买量,再到试错成本,大厂们已经把这种大DAU赛道的标准“拉的很高”。如今在FPS赛道,腾讯已经上线了8款产品,另外还储备有18款(还未完全公布)新品仍在持续扩张,打算“垄断”该赛道。
当《三角洲行动》以2500万首周注册用户数横扫国内FPS市场,当《无畏契约》连续六个季度稳坐网吧热力榜Top2,当《和平精英》的日活用户突破7000万大关时,腾讯的“FPS垄断论”似乎有了最坚实的注脚。
从战术竞技到硬核拟真,从移动端到PC端,腾讯用八年时间构建了一套覆盖全品类、全场景的FPS产品矩阵。甚至连外挂治理、跨端技术这样的基础设施,都成了腾讯的“护城河”。在这场“枪战革命”中,腾讯似乎已经把对手逼到了墙角,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那些冲出重围的“漏网之鱼”,又给这个赛道留下了怎样的想象空间?
腾讯在FPS领域的布局,始于2007年《穿越火线》的代理。这款韩国游戏凭借“生化模式”“爆破模式”等创新玩法,迅速占领国内FPS网游市场,成为腾讯“代理转自研”的关键跳板。

此后,腾讯通过“代理+自研”双轨策略,不断巩固地位:2012年与动视合作推出《使命召唤Online》,引入全球知名IP;2015年推出自研《逆战》,填补机甲FPS的空白;2020年代理《无畏契约》(VALORANT国服),切入5V5英雄射击赛道;2022年推出《暗区突围》,布局“搜打撤”硬核生存玩法;2025年推出《三角洲行动》,抢占类塔科夫市场。
这些产品覆盖了战术竞技、英雄射击、硬核拟真、休闲娱乐等多个子赛道,形成了“老IP持续造血、新IP开辟增量”的生态闭环。《穿越火线》系列年收入仍超80亿,《无畏契约》国服季均日活创历史新高,《和平精英》用户时长同比增长16%,这些数据都在诉说着腾讯的统治力。
更关键的是,腾讯通过“跨端匹配系统”、“游戏安全系统ACE”、“双摇杆操作”等技术,制定了行业标准,让其他厂商不得不跟随——比如“双摇杆操作”已成为移动FPS的标配,“跨端数据互通”成为玩家的刚性需求。
除了已上线的8款FPS游戏,有媒体统计腾讯另有18款FPS的游戏储备,品类更是涵盖了:非对称竞技、猎杀夺宝、PVE、场景破坏夺金、二次元吃鸡等多元玩法。其中,搜打撤赛道形成密集布局,包括《Exoborne》(外骨骼系统+动态天气)、《代号:GP》(轻科幻+高机动性)、《ARC Raiders》(战地团队开发)、《代号:日蚀》(超自然微恐)等5款产品,通过微创新实现内部差异化竞争。

该策略试图通过“IP拓盘/玩法细分/海外市场”三大路径突破内卷,但也暴露了创新焦虑:多数产品依赖成熟玩法框架,如《暗区突围:无限》延续端游化升级,《王牌战士2》测试后上线日期未定。
在速途网看来,腾讯的敌人从来不是竞品,而是用户审美疲劳——当外骨骼、动态天气等微创新难以形成代际差异,庞大储备或将陷入“有量无质”的困境。
尽管腾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仍有厂商在缝隙中找到了生存空间。比如米哈游的《绝区零》。
这款二次元动作射击游戏,以“高画质”、“快节奏”“角色养成”为卖点,避开了腾讯的“战术竞技”和“硬核拟真”赛道,瞄准了年轻玩家的“二次元”需求。在上线前《绝区零》以4000万全球预约量刷新纪录。

不过在上线后,因“战斗单调”、“走格子劝退”等争议让TapTap评分一度跌破6分。如今一年过去,这款曾被质疑“高开低走”的作品,用持续优化的“听劝式运营”拉回了一些口碑。
面对腾讯在FPS赛道的强势地位,网易则通过差异化策略开辟生存空间,核心逻辑在于“绕开PVP主战场,深耕次级赛道与细分市场”。网易采用“品类错位+区域下沉”双轨策略,在英雄射击、生存射击等领域形成突破:《漫威争锋》主打OW - like英雄射击玩法,避开腾讯《无畏契约》的战术竞技核心,开服即创下Steam在线峰值44万的成绩,跻身全球畅销榜TOP 1。
《七日世界》以“动态世界+RPG 养成”的PVE模式吸引偏好合作探索的用户,女性玩家占比达37%,Steam在线峰值突破23万;发行端则通过《Blood Strike》主攻拉美、东南亚低端机市场,实现6100万次下载的规模化突破。
网易游戏FPS战略重心进一步转向PVE赛道,《七日世界》手游、《命运》手游等产品均瞄准腾讯尚未重兵布局的领域。
速途网调查发现,尽管腾讯在PVP射击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但PVE射击仍是其薄弱环节。相较于网易(《七日世界》、《命运》手游)、米哈游(英雄射击项目)等厂商在PVE赛道的积极布局,腾讯的PVE射击产品数量较少,且缺乏像《星际战甲》(买断制)、《命运2》(长期内容更新)这样的“长线爆款”。
此外,《逆战》系列的老化,《矩阵:零日危机》面临研发波折(前制作人离职、玩法反复调整),也让腾讯在PVE射击市场的竞争力面临考验。
网易与米哈游的路径验证了差异化生存的有效性:前者通过品类细分与区域市场精耕实现规模化突破,后者凭借叙事创新与技术整合构建独特体验,共同在腾讯主导的市场中撕开缺口。
除了网易、米哈游这些研发大厂,速途网注意到,近日B站旗下Team Soda开发的《逃离鸭科夫》以5人团队创造2025年国产独立游戏市场的逆袭神话。这款定价58元、首发88折后51.04元的PC游戏,上线首周销量突破50万份,Steam在线峰值达14万人,斩获94%特别好评,首周营收达2552万元。

在速途网看来,其成功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反腾讯化生存"策略,为中小厂商提供了差异化突围的范本。
核心破局逻辑:避开腾讯《三角洲行动》等主流产品的军事写实赛道,以“硬核玩法+休闲外壳”的组合策略,在3000万日活的搜打撤品类红海中开辟细分市场。
在题材创新层面,游戏采用"鸭子拟人+萌系3D卡通渲染"的视觉风格,成功消解了传统FPS的硬核属性。数据显示,其女性用户占比达32%,较行业均值高出15个百分点,这种萌系幽默的设定不仅形成差异化记忆点,更精准触达了被主流军事题材排除的泛用户群体。
玩法设计上实施“减法”:剥离《逃离塔科夫》的PVP复杂系统,聚焦纯PVE撤离循环,通过动态地图生成技术和强化基地养成模块降低操作门槛,使核心“搜打撤”机制既保留策略深度又符合休闲玩家需求。
发行环节则充分利用了B站社区生态,如开发者日志持续曝光开发细节,创意工坊功能支持玩家自定义内容,形成"开发-反馈-迭代"的闭环传播。51元的买断制定价策略(较原价降低12%)既平衡了付费风险,又通过首日10万份的销量验证了市场接受度。
不过M站74分的综合评分也暴露隐忧,外媒指出其存在内容重复性高、刺激反馈单薄等问题,提示团队需在买断制框架下解决后续更新的盈利可持续性矛盾。
这种"垂直题材+精准渠道"的破局路径证明:在腾讯构筑的"大DAU陷阱"之外,中小厂商可通过聚焦细分需求、压缩团队规模(5人稳定团队)、强化社区运营,在巨头生态缝隙中构建可持续的生存空间。
此外,一些独立游戏也在腾讯的“眼皮底下”找到了生存空间。比如上海神奇鱼团队开发《暗夜长梦》,这款恐怖射击游戏凭借“心理恐怖”“剧情驱动”的特色,获得了玩家的好评;柳叶刀工作室的《边境》则以“太空射击”、“团队合作”为卖点,吸引了硬核玩家。这些游戏虽然没有腾讯的资源,但通过“差异化玩法”和“精准定位”,在FPS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腾讯的“FPS垄断”,本质上是“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的结果。但市场是动态的,细分赛道的潜力、技术创新的可能、用户需求的变化,都为其他厂商留下了机会。网易的《萤火突击》、米哈游的《绝区零》,以及《逃离鸭科夫》等现象级产品,都在证明:在FPS这个大赛道中,垄断并非永恒,创新才是永恒的主题。

在速途网看来,腾讯在FPS的“垄断”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应对细分赛道的挑战,如何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其他厂商来说,垄断并非不可逾越的壁垒。如何在细分赛道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差异化,是其生存的关键。
FPS市场的未来虽然不会是“一家独大”,但腾讯的“FPS帝国”,终将在创新与竞争中,变得更加稳固;而那些冲出重围的“中小厂商”,也将在缝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