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重磅会议定调!房地产8月大动作落地,再提城中村、旧房改造

前言:

当住建部党组在7月17日那场看似寻常的理论学习会议上,抛出“将城市更新置于更突出位置”的定调时,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短短十几个字背后,是一场涉及数万亿资金、数千万人居住环境、以及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彻底转型的宏大棋局。

会议结束不到48小时,云南宣布筹措21.08亿元财政补助资金推动住房保障,安徽推出“城品活力贷”财政贴息政策,广州黄埔区则马不停蹄地挂出近十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招标公告:一场由政府主导、资本参与、全民关注的“居住革命”正以雷霆之势席卷全国......

从“四好建设”到“人民城市”的治理逻辑

住建部会议的核心精神可以浓缩为四个字,那就是“四好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然而这看似简单的递进关系,实则暗含了中央对城市治理的全新思路。

会议特别强调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一老一小”的关怀置于突出位置,这绝非偶然,在老龄化加速与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双重压力下,居住环境的适老化与育儿友好型改造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政治任务。

“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个看似哲学的问题,答案正在从“土地财政”转向“人的需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的“先体检、后更新”机制,本质上是一场城市治理的“精准医疗”。

如同医生需要先诊断再开方,城市更新也必须先找出“病灶”再对症下药,这种思路的转变,标志着粗放式城市扩张时代的终结,精细化治理时代的来临。

资金与政策的“双线作战”

如果把城市更新比作一场战役,那么资金与政策就是决定胜负的两大战略资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方势力正在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合纵连横”。

政策性资金的“输血”已形成多层次火力覆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如云南获得的19.38亿元中央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安徽获得525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配套资金(云南省级资金1.7亿元)构成了第一梯队。

而更具创新性的是“城品活力贷”这类财政贴息工具,通过1%的贴息率撬动社会资本,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广州黄埔区的表现尤为抢眼,717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额度,36878套已开工安置房,这些数字背后是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威力爆发。

社会资本的“造血”机制则更为精妙,黄埔区科学城集团与中交城市控股的210亿元合作,区城发集团与两家央企子公司“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权合作机制,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重构了城市更新的商业模式。

这种“央地合作”模式正在全国复制,其核心逻辑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从“忧居”到“优居”的人本革命

合肥包河区省粮食局宿舍小区的故事,折射出这场更新的道德维度,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D级危房,61间房挤着46户人家,大多是无力搬离的中老年人,这样的场景在全国不在少数。

据统计仅安徽一省就摸排出了3.62万套城市危旧房,当住建部会议强调“把老房子改造成为好房子”时,它触及的不仅是建筑问题,更是社会公平的深层命题。

“完整社区”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城市更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跃升,充电桩、加装电梯、垃圾分类、公园绿地,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

云南在21564户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的做法,体现的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兜底保障,而广州黄埔区“房票安置”的创新,则给了居民更多选择权,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一个包容性城市的雏形。

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另一重道德考量,会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要求建筑设计“充分体现文脉赓续”,在推土机与文物保护之间寻找平衡,考验的是城市主政者的文化自觉,当千城一面的批评不绝于耳时,“塑造具有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的城市特色风貌”的提法,不啻为一剂良方。

城市更新的“三叉戟”攻势

观察各地实践,可以发现三种主导模式正在形成合力,拆除重建型适用于危旧房集中区域,如安徽对D级危房的处置,这种方式见效快但成本高,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社会稳定工作。

综合改造型是老旧小区的主流选择,云南实施的879个小区改造、97,795户的规模,展现了这种模式的普惠性特点。加装电梯、管线入地、外立面翻新,这些“微创手术”花钱少、见效快、民意阻力小,是城市更新的“轻骑兵”。

功能提升型则聚焦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建设社区食堂、养老驿站、儿童活动中心,这些“完整社区”的标配,正在重新定义邻里关系,广州黄埔区在改造中特别强调“产业导入”,避免出现“睡城”,体现了对城市活力的长远考量。

光鲜数据背后的四重挑战

在热火朝天的改造景象背后,几组矛盾若隐若现,首先是资金饥渴与财政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使如云南般筹措21亿元资金,面对近10万户老旧小区改造需求,仍是杯水车薪。

其次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规律的张力持续存在,住建部强调“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但实践中边界模糊,黄埔区央企参与的“收益共享”机制是宝贵探索,但能否普及尚待观察。

还有更新速度与质量把控如何兼顾?“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调体现了持久战的思路,但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可能导致赶工期、降标准。

最后就是物质更新与社会融合的复杂互动,城中村改造不仅是物理空间重构,更是社会关系重组,原住民与新市民如何和谐共处?在地文化与现代生活怎样交融?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更新是否真正“以人为本”。

结语:

归根结底,这场涉及数亿人居住环境的宏大工程,成败标准只有一个:是否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有尊严。

当住建部会议反复强调“人民城市”理念时,它指向的不仅是一系列工程项目,更是一种城市文明的升华。对此您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

住建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2025-07-18 搜狐网

输血又造血!广州黄埔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

2025-07-19 金羊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财经   重磅   动作   中央   会议   房地产   城市   资金   云南   广州   安徽   财政   小区   政府   机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