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拿下”星巴克,涉及1800家店铺

小红书“拿下”星巴克,涉及1800家店铺

原创 泊如 派代

2025年09月23日 18:31 海南

作者 | 泊如

编辑 | 文定


近段时间,星巴克中国传出要“卖身”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透露,星巴克正在努力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以便其能够发展壮大,抓住未来开2万家甚至3万家店的机会。截至6月末,星巴克在中国门店数已达7828家。

股权出售的靴子还未落地。另一边,星巴克又低调地与小红书达成了合作。星巴克表示,会从全国门店筛选出1800余家门店,将星巴克积淀多年的“第三空间”品牌理念与小红书的“兴趣友好计划”进行深度融合,以服务日益活跃和细分的兴趣社群消费市场。

星巴克中国首席增长官杨振表示:服务“社区”始终是星巴克的品牌DNA。星巴克对“社区”的定义,已从地理意义上、门店所处的周边社区,拓展到了因共同兴趣而形成的线上社区。

此次大规模的门店升级,不仅标志着星巴克对其“第三空间”战略的一次重大演进,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

间接拉动营收增长8个点

近期,在星巴克有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或探讨手工、或给宠物举办主题派对,或是交流骑行心得......那个年轻人拿着电脑去办公的星巴克,似乎变成了年轻人社交的兴趣据点。

而这一改变要从2025年6月说起,当时星巴克提出“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战略,通过降价、新品和客制化玩法加码非咖啡饮品。以上人群正是星巴克的目标用户之一。

在这一战略提出后,越来越多的星巴克门店打上“宠物友好”标签,顾客可带宠物享用特制的“爪布奇诺”。另外,为了吸引骑行用户,星巴克在骑行主题店配备打气筒、停车架和补水站,还会设计手工主题店,定期举办创作沙龙和盲盒体验。

从财务表现来看,这一策略已初显成效。7月30日,星巴克公布2025第二季度财报,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同店销售额提升2%,客单价与交易量双双环比上涨。

派代智库「品牌营销」专家、万物天泽营销咨询创始人许晓辉认为,“星巴克卖的是第三空间,需要制造场景。因为纯社交或者商务的场景已经在线下越来越少了,或者有别的替代方案,所以兴趣小组的线下的活动是一个需求。说到底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第三空间咖啡品牌的定位。

在做多业态融合层面,这种合作有它独特的意义。不过从转化率的层面,兴趣社区目前还是一种品牌营销的方式,很难带来销售上的实质性的变化,“这更像是一个品牌型的动作。”许晓辉称。

而站在小红书的层面,为什么要和星巴克合作呢?

小红书资深服务商、蚂蚁雄兵创始人冯健认为,小红书本质上是一个以搜索电商为核心、兼具社区属性的生活方式平台。其用户群体具有高辨识度和强消费力,尤其在母婴、家居、宠物、护肤等高认知度、高决策成本的品类中表现突出。相较于抖音以娱乐为主的定位,小红书更倾向于围绕消费话题展开讨论,用户主动参与痛点解析和产品推荐,形成深度互动的社区氛围。

作为消费者社区和购物决策平台,小红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生活方式参考和消费引导。这一本质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不会改变,因此任何商业布局都应围绕“社区+决策”两大核心展开,以抓住其高质量用户和强搜索意愿带来的商业机会。

此前,小红书于2024年推出的“兴趣友好计划”。该计划同样是为各类兴趣爱好者提供线下支持和补给,涉及十大兴趣领域。与星巴克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合作就是水到渠成了。二者结合形成了“线下场景+线上流量”的循环模式。


品牌与平台合作转向小而美

相较于本土咖啡品牌(如瑞幸、Manner)常采用的价格战和快速开店策略,星巴克此次重要转型,选择了体验式合作路径。

如许晓辉所称,这种合作对于星巴克的销售转化较为有限。

前段时间,星巴克还传出正商谈中国区运营股权出售的事宜,谁会成为中国区业务的话事人还未落地,在这一“新旧交替”的节点,星巴克为何仍迫不及待地“重启”新的门店运营模式?

不空谈品牌咨询创始人、场景营销研究院院长空手认为,瑞幸及库迪等品牌的崛起,用低价分流走了一大部分咖啡重度用户,因为这些用户每天都喝咖啡,所以这个人群的流失对星巴克是一重大打击。而喜茶等奶茶品牌的崛起,又分流走了另一部分社交用户。今天消费者在外约朋友聊天,不一定要去星巴克了,各种茶饮店都可以。

此外,过去咖啡被认为是一种精英人士的象征,但现在咖啡和“打工人”强绑定,变成了“牛马饮品”,星巴克品牌带来的溢价也就不再被人们接受。

星巴克的转型迫在眉睫。星巴克此次与小红书合作,想要的是强化用户对星巴克作为社交场景的认知定位。因此,不会以广告投放效率来衡量这一合作,而是从品牌战略的高度理解其长远价值。它关乎场景心智的建立,而非短期转化。

这对星巴克来说,是生死存亡的转型之战。不过,空手表示,他仍然看好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战略,“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社交。”

图源:星巴克


对市场而言,此次星巴克与小红书的合作,引发了实体零售和线上社区平台融合的新思考。

此次合作中,星巴克赋能门店社群,小红书赋能用户,双方共同创造活动和内容。这种模式将营销的主动权部分交给了社群,使其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共创者”,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和品牌归属感。

同时,合作瞄准的是宠物、手工、骑行、跑步这四类高活跃度的垂直社群,而不是面向所有社群。这给市场的启示是:“线下场景平台化”运营更加强调“小而美”和“深而专”。

有了两大头部作范例,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会形成线下消费场景与线上社区内联动的新模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与小红书的合作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即小红书只能和星巴克这一咖啡品牌建立深远的门店合作模式,反之亦然。这对其他想要复制的传统零售品牌,是一个挑战。


不同品牌的“线上融合”试水

此前,也有不少品牌试水“线下场景平台化”运营,不同平台和品牌的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运动品牌如李宁,凭借天然的社群基因,曾在2023年9月与抖音发起#反伍制燥挑战赛,围绕NBA迈阿密热火队当家球星吉米·巴特勒的中国行,策划篮球垂类达人教学热点话题,将新品篮球鞋推向泛篮球人群。

根据数英DIGITALING的数据,该话题下播放量突破2.5亿,并直接带动直播间转化,爆发系数同比增长752%。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平台的流量和内容生态,将线下兴趣社群线上化,再通过线上热度反哺线下销售与品牌声量。

新茶饮品牌则更侧重快闪主题店与本地生活的深度绑定。

瑞幸与蜜雪冰城等选择核心门店,与抖音生活服务合作打造限时主题空间,通过线上引流到店核销。这类合作通常依托平台的LBS能力精准触达周边客群,并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呈现主题店的独特体验,刺激用户到店打卡并在社媒分享,从而放大单点爆发力,实现短期密集获客。

传统零售品牌如安踏,则选择通过淘宝直播等平台开启“云逛店”模式,由主播带领用户远程浏览线下门店,实时讲解商品细节并提供线上专属优惠。

这种模式更适合库存深度大、SKU丰富的品牌,它打破了物理门店的时空限制,利用直播的即时互动性提升决策效率,再通过线上订单与线下物流的协同完成履约。本质还是将线下货架“平移”至线上。

在这种模式下,品牌完成了从追逐短期流量红利,转向经营长期用户资产的升级。在电商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品牌可以跳出电商平台高昂佣金与流量成本的桎梏,通过自有渠道建立直接的用户连接,同时通过用户自发传播还可以带来社交裂变。

不过,这一模式也并非无往不利。从以上示例的品牌,可以看出都是拥有一定门店数量的知名品牌,如果品牌缺乏足够密度的线下门店网络,则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无法支撑“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闭环运营。

同时,目前品牌与线上平台策划的线下体验越来越同质化,相似的打卡点,雷同的主题和互动模式,消费者容易产生体验疲劳,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此外,过度依赖单一平台已成为品牌方的潜在风险。随着平台规则变化和流量成本攀升,部分企业因绑定过深而失去运营自主性。

这些挑战预示着线下场景平台化并不是万灵药,品牌需要构建更精准的渠道策略、更灵活的平台合作模式,以及真正差异化的体验设计,才能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战场上赢得持续增长的机会。

参考资料:

[1]星巴克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星巴克

[2]新零售新业态实体店数化转型方案.人人文库

[3]O2O线上线下融合商业模式创新指南.人人文库

[4]抖音电商开新日X李宁 直男的快乐闯进每人的「新」里.数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美食   品牌   用户   平台   场景   模式   兴趣   咖啡   社区   社群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