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最近又开始放狠话了,说要从11月1日起对我国商品加征100%关税。
这要是真干起来,可就是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最猛的一次加码了。
不过说实话,这种套路咱们早就见识过了。
但这次有点不一样。我国这边已经不是被动挨打的姿态了,而是早就把反制措施准备好了。
最关键的一招就是稀土管制。2025年10月,我国宣布对关键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外媒直接把这事说成是给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扔下的"原材料核弹"。
为啥稀土这么重要?因为它就像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产业里必不可少的"维生素"。
没有稀土,美国那些先进制程的逻辑芯片、高性能算力芯片就没法生产,连制造这些芯片用的设备都会受影响。
这种博弈模式其实在2025年上半年就上演过一遍:美方征收对等关税,中方反制,美国经济承压,然后美方主动要求缓和对抗,开展对话,最后对等取消关税措施。
现在看来,历史可能又要重演了。
说到底,美国现在的手段其实越来越有限了。
关税这招看着挺唬人,但实际效果真不咋地。
不然美财长怎么又改口说,对华加征100%关税不一定会发生。
因为它既没法消除国内需求,也没法在国际上找到能替代我国的供给来源,到最后大部分成本还是得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自己承担。
你看美国政府使劲儿推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效果就不太行。
现代制造业可不是把生产线换个地方就能运转起来的,它特别依赖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网络,就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似的。
更让人操心的是,美国现在的反应特别情绪化,刚好又赶上国内政治和经济都不太稳当。
联邦政府都停摆了,农产品出口量一下子掉得厉害,通胀压力还一直下不去。
这些情况凑一块儿,可把美国在博弈里的底气给削弱了不少。
我国真正的底气,其实在于"破而后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还有对整个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美国老是对我国搞技术封锁,但我国可没被这些困难绊住脚,已经在好多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就说复旦大学那个团队吧,他们成功做出了世界上第一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的闪存芯片,把存储速率这个技术难题给解决了。
这种芯片访问速度特别快,还能打破闪存在速度、功耗和集成度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这可是我国集成电路领域里很基础、很关键的技术,有了它,我国在下一代存储核心技术这块儿就能自己掌握主动权了。
美国在芯片等方面封锁我国,反而成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最佳催化剂"。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并推动所谓"供应链回流",但绝大多数在华美企仍然选择深耕我国市场。
上海美国商会的报告显示,在254家受访的在华美企中,71%的企业在2024年实现盈利。
48%的企业认为我国市场监管环境透明度较高,较去年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
这些美企为啥坚定选择我国?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综合优势形成了吸引全球资本的"强磁场"。
我国有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张,消费升级活力澎湃,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规模效应和成长空间。
从全球格局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在完善"全球减一(减去美国)"的世界大循环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外贸易的韧性。
这一战略旨在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深化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
比如我国与东盟、欧盟、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多元化的贸易格局正在形成。
这种平衡状态下,特朗普那种"切香肠式"的博弈把戏——一点点地加码施压,想着靠不断增大的压力让我国顶不住——已经不太好使了。
因为我国手里的牌越来越多,而且每张牌都打得又准又狠,直接打到美国的要害上。
说到底,关税战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而是综合国力的全面博弈。
我国不仅要在贸易层面实现"对等反制",更要在科技、金融和全球治理层面构建自主体系。
当"斗而不破"的智慧被美方的霸权思维逐渐侵蚀,"破而后立"不再是战略选择,而是历史必然。
复旦大学实验室里,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发出微弱的光芒。
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国农民面对堆积如山的谷物仓库愁眉不展——对华大豆出口已暴跌至近乎为零。
这两个场景放在一起看,或许就是当下中美博弈最真实的写照。
任何试图以保护主义逆流改变经济全球化浪潮方向的举动,终究是徒劳的。
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合作共赢之路只会越走越宽。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