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遇冷!特朗普剑指多国,为关税买单的民众成受害者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向来都是重拳出击,从现如今的态势看,他的手段远不止于此,可以说美国的各种贸易政策都和全球国家的经济息息相关。

这一政策不仅牵动多国利益博弈,更暴露美国试图借关税掌控全球贸易节奏的意图,本文结合日、欧、韩、印等国谈判结果,拆解利益逻辑,回应“关税影响与美国战略目的”的核心疑问。

早在7月初,特朗普曾将关税实施时间推迟至8月1日,当时判断其落地概率大,核心依据是推迟后公布的12国征税名单,含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与4月2日初版名单相比,税率变化小、幅度偏离有限。

这一细节表明,经三个月“冷静期”,特朗普核心诉求未变,实则通过节奏把控掌握谈判主导权。从政治逻辑看,关税反复推迟易形成“政策不可信”印象,损害其后续三年执政权威,因此8月1日让步可能性极低。

随着生效日临近,多国谈判结果陆续公布,对日本,追加15%关税,要求日方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对欧盟,同样要求追加15%关税,以及欧盟必须投资6000亿美元并采购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

尽管欧盟现对协议反悔,但领导人已视频签署框架协议,后续大概率仍以美国诉求为主导。这背后是欧盟内部分歧,德国最初认可15%关税,低于此前27.5%,后因法国反对医药品类关税转而表态反对,暴露成员国利益差异,也让美国可借分歧进一步施压。

韩国谈判结果较特殊:美国追加15%关税,还要求他追加3500亿美元,其中部分设造船业基金,美国明确以在韩造船业下单形式反哺,相当于“关税补偿”。

此外,韩国未开放美牛、美米零关税,而日本已打开农产品关税门槛,虽以技术标准限制,因此韩国待遇比日本温和。

美国近期对印度采取贸易施压:8 月 7 日起先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 25% 基础关税,又于 8 月 6 日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追加 25% 额外关税,叠加后印度输美商品总体适用 50% 关税税率。

印度工业薄弱、出口依赖低价竞争,25%关税直接推高成本,若无法消化,出口将大幅受限。对正处工业升级的印度而言,出口创汇是产业升级关键,关税相当于切断这一循环;

且印度高度依赖俄油气,若触发次级关税,将陷入“能源短缺+贸易受限”双重困境。这已引发印度政治波动:莫迪靠宗教凝聚共识的执政基础受损,很多国内政客质疑其“夸大政绩”,内部反对势力抬头,印度能否维稳成后续看点。​

美国对印策略显“欺软怕硬”特征,对工业弱、内部矛盾多的印度施加强关税,对有博弈能力的经济体则推迟谈判,如延后与中国的关税谈判,甚至传可能等“双十一”借消费氛围谈条件,本质是按各国实力调整施压方式,避免与“硬茬”对抗。​

相比之下,巴西50%关税影响有限:巴美贸易顺差,巴西出口商品有替代市场,可通过第三方周转;美国高压反而降低巴西决策成本,使其无需在多方市场观望,直接转向其他合作方,简化外交与贸易决策。​

当前舆论热议“全球化倒退”,但更需思考:这是否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调整?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已不适应生产力需求,美国获红利却不愿承担维持成本,反而“以邻为壑”。

但全球生产力进步、技术扩散及各国对更好生活的追求不会停滞,只是暂缺优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显替代潜力,强调互利共赢,借基建与产业合作助参与国发展。

但新全球化需时间,如欧洲主导全球化历经500年成型,“一带一路”也需从周边试点起步,逐步形成区域循环再扩至全球。​

长期看,美国破坏旧全球化终将反噬自身:美国是旧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经济高度依赖全球贸易循环,短期切断或“轻装上阵”,长期失市场、资源与技术交流,经济将失增长动力;

更关键的是,破坏规则会动摇美元霸权,未来各国购美债意愿下降,即便美国借“稳定币”护美债,也难扭转趋势。美国财政部近期提“多发短债”计划,称当前利率高、长债成本高,短债可借稳定币承接。

但风险将在明年显现:若降息后发长债却无市场需求,只能逼盟友购买,而此前因关税得罪的盟友未必配合。当美国失盟友支持与全球化支撑,其关税贸易霸权终将成“自缚手脚”的枷锁。​

回看特朗普关税布局,最初或想与多国定协议“合围”中国,但目前难实现,各国因关税损失超预期,未必配合;

反而11月“双十一”,美国或为缓解国内物价,主动降低对华关税,当前叠加2018年关税与芬太尼关税,综合税率54%,不排除降至34%以下。

若此情况发生,最早签约的日本等国将陷尴尬:与中国关税差缩小,出口竞争力削弱,如7月9日首批签约国遭遇,4月2日,日本初定关税24%,7月9日升至25%,最终落地15%,前期签约国利益受损。

这种“先签约吃亏”的局面,将进一步削弱各国对美关税政策的信任,最终让美国关税战略彻底失控。​

特朗普关税即将生效,看似是美国掌控贸易节奏的胜利,实则藏着多重矛盾:对日欧的关税换投资、对印度的高压制裁,暴露其欺软怕硬的策略;欧盟内部分歧、巴西另寻出路,又显美国盟友体系松动。​

更关键的是,美国试图靠关税维系霸权,却忽略了全球化的相互依存,切断贸易循环短期轻装上阵,长期终将因市场流失、美元信任下降反噬自身。若 11 月为稳物价降低对华关税,先签约吃亏的局面更会让盟友信任崩塌。​

这场贸易动荡,不仅是多国经济的短期承压,更预示着旧全球化秩序的裂痕。而一带一路所代表的互利共赢模式,或许正为世界贸易的未来,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关税   受害者   买单   世界贸易   民众   美国   印度   日本   贸易   盟友   巴西   韩国   欧盟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