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山东人穷”。甚至有一些自媒体博主也推波助澜,专门拍摄山东农村大集,金枪鱼头什么的,引起不好的观感……以至于不少外省朋友问:“山东真这样吗?”每个地方都有发展好的,也有发展一般的,不能以偏概全。就像广东、浙江、江苏,也并不是全部高楼大厦,也有发展很一般的乡村。山东也是这样。那么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GDP都位列前三,为何给人留下了一个“穷”的印象呢?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
山东的民富情况究竟怎样?
民富程度与GDP数据是不匹配的,这是常识。GDP是指一个地区所有单位生产和商业服务活动的价值总和,但民富程度关乎每一个具体的人和家庭。因此,山东GDP第三,并不表明山东人的富裕程度第三。这一点不用过多解释。目前山东有一亿多人口,是中国继广东省的第二人口大省。从人均GDP来看排名第11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个人均排名,也不表明山东人的富裕程度排第11位,归根结底,家庭户以及个人的具体资产才是衡量标准。
2024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财富报告》显示:
山东600万元资产富裕家庭户为154300户,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七;山东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户有57700户,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七。山东亿元资产高净值家庭户有4050,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也是第七。
目前没有50万、100万资产家庭户的具体数量,但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推知,也应该排第七或第八的位置。
那么排在山东前面的省市有哪些呢?
分别是:
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
第七位就是山东!
换言之,山东的实际民富水平,是排在福建之后的。
应该说,这个排名符合人们对山东的预期。以浙江和福建为例,虽然GDP排在山东后面,但人家的民富水平高有目共睹,谁也否认不了,山东确实与人家相比有差距。从排名看,前七名基本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山东虽然排名较后,但实际民富水平与很多内陆省份相比还是要高一点,因为数据摆在这里,也没法否认。而这也就意味着,山东在民富水平上能与北上广和江浙福建同列前十名,是不能用“穷”来形容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还认为山东“穷”呢?
我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2点。
也可以说是山东这些年发展的两大短板与“硬伤”。
第一,没有发展出与第三经济大省相匹配的头部城市
山东有两个副省级城市,济南和青岛。中国有两个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只有辽宁、山东和广东三省,可见国家对山东还是很重视的。但是长期以来,山东忽视省会济南的发展,对青岛的支持力度则比较大,这导致外省很多人认为山东的省会是青岛,而不是济南。大省小省会的局面延续了好多年。
强省会下的济南,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好在近几年来,山东也开启了强省会模式,济南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不能不承认,相比于别的省份,济南的强省会政策开启地比较晚了,以四川、湖北、河南、湖南为例,人家的强省会政策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成都、武汉、郑州、长沙已经跻身于新一线城市行列,济南的发展才逐渐起步。先支持青岛,后又支持济南,这样就导致山东城市的发展陷入内卷状态,其结果是,青岛没有发展成武汉、成都这样的量级,济南也没有发展到这个量级。无论从GDP、资金总量和综合实力上,济南和青岛都位列全国各大城市十几名或二十名左右,与第三经济大省的实力完全不匹配!
换言之,作为GDP前三的省份,无论济南还是青岛,至少需要有一座城市位列全国前五或者前十才行。或者再说得具体一点,山东省需要一座像广州、武汉、成都这样量级的城市,来代表山东的实力或形象才行!
但很遗憾,山东迄今为止没有这样量级的城市!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城市化进程并没有结束,而是需要更加高质量。通过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的城市化水平位列全国中游,以2024年的数据为例,山东城镇化率大约为66.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13位。换言之,山东的城市化率还是比较低的。
没有头部城市,城镇化率不高,这样就给外省人留下印象:山东的实际建设发展水平与GDP第三的位置不符合!
第二,农村没有建设好
这几年,山东农村的建设发展引起网友关注。有山东农村的朋友到安徽、湖北、湖南去,惊讶地发现人家的农村家家都是小楼房,而山东大多数农村还是平房,这就引起了一个感叹:为什么GDP第三的山东,农村没有人家建设地好?这还是内陆地区,而如果与江浙沪粤闽农村相比的话,山东农村与人家的差距就更大。
目前,山东大多数农村还是上一世纪90年代统一规划的结果。无论是经济较为发达的胶东地区,还是鲁中鲁西南地区,大部分农村的情况都差不多:红屋顶的平瓦房,街巷规划地横平竖直!我们可以看下图,这是胶东地区某农村,与山东内陆地区农村相差无几。
胶东农村,大多还是平房,特点是规划整齐划一
当然,山东不是没有发展建设好的农村,比如烟台南山村、临沂水泉村、滨州西王村,都是全国闻名的富裕村。但这样建设好的农村,在山东相对来说属于少数。但是反观江浙沪地区,大多数农村已经建设地很好,住得是二三层的楼房,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换言之,长期以来山东忽视农村的建设发展,导致二十多年来,山东农村的变化不大,除了近几年农村的道路给硬化了一遍外,大多数农村住房还是90年代统一规划的结果。
这就导致了一个情况:外省农村房屋大多是近几年新建的,山东农村大多数还停留在上一世纪90年代,比人家落后了二十多年!
当然,关于山东农村建设滞后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这2点也不能忽视:
第一,长期以来,山东农村建设都是统一规划,对于农村自建房要求比较严。
第二,从文化角度看,山东农民对房子没有太高要求,能住就行。这一点与南方很多省份是相反的,比如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农民有了钱热衷于盖大屋。山东农民则热衷于存钱,省吃俭用。
但不管怎样,山东农村的发展是滞后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滨州农村,山东传统农村的普遍样貌
总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山东给人留下“穷”的印象,并非山东真穷——当然,穷与富都是相对的,江浙沪也有发展落后的地方,山东也有很富裕的地方,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从普遍意义上说,山东不可能称之为“穷”:GDP长期以来排名第三,工业产值和利润长期以来位列第三或第四的位置,税收也是排名前六的位置,600万、千万、亿元超净值家庭户数量位列全国第七——虽然不如江浙沪粤闽富裕,但能用“穷”来形容吗?
之所以有人说“山东穷”,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以上分析的两条:
一,山东没有发展出头部城市!
二,山东农村没有建设好!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很多外省朋友来山东后,发现城市建设不突出,农村建设滞后,所以就认为山东落后、“穷”、土。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呢?很多地方的城市、农村建设很漂亮,但有没有负债谁知道?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外表,俗话说:“吃饭穿衣亮家当”,你的城市漂亮,农村漂亮,人家就认为你很富!
青岛很漂亮,但还没有达到武汉、成都这样的量级
对山东未来建设发展的展望:
长期以来,山东的发展以均衡著称。但过于均衡导致“群山无峰”,缺乏聚集效应。现在山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支持济南打造强省会,支持青岛做好“新基建”;并且首次召开了农村新农房建设会议,新农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另外我们还需要看到另一个情况,就是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不仅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地好,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发展起来。比如中部的湖北、湖南,西部的四川、重庆等地,很多建设已经超过东部地区。
换言之,各地的GDP与实际建设发展水平出现了3种情况:
第一,GDP数据亮眼,但实际城乡建设水平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这方面的典型是山东。
第二,GDP数据较低,但实际城乡建设水平较高,湖北、四川、江西是这方面的典型。
第三,GDP数据与实际城乡建设水平相匹配,广东、浙江、江苏是这方面的代表。
山东既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下一步就是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无论济南还是青岛,至少要打造出一座属于山东的、能够比肩广州、武汉、成都的大城市。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以武汉、成都为例,很多年前,也被人调侃为“大县城”,但经过十多年的强省会建设后,武汉和成都的面貌焕然一新,有了头部城市,就能引领全省的发展;至于农村建设,山东也应该对标江浙沪,尽快让农民住上好房子。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经过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后,山东已经逐步理清发展思路,前进的目标更加明确,相信在未来的十五五期间,山东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城乡建设发展与GDP完全匹配起来。
更新时间:2025-09-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