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调料最易致癌?是蚝油吗?医生提醒:这3种调料做饭时最好少放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紫苏

编辑|紫苏

《——【·前言·】——》

盐、酱油、蚝油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标配”。可你知道吗?有些调料看似提鲜增味,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很多人一边担心“致癌”,一边却在餐桌上越放越多。医生提醒,厨房里的这3种调料最好少放,否则吃进去的不只是味道,还有你想不到的风险。

那到底是哪3种调料?又为什么被医生特别点名?真相可能会让你意外。

网传"致癌调料"引发全民恐慌

张阿姨平时做饭特别讲究,每次炒菜都要放各种调料,尤其喜欢用蚝油提鲜。

前两天她在手机上刷到一篇文章,说蚝油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

看完文章的张阿姨吓得不轻,连忙翻出家里的蚝油瓶子查看成分表,越看越害怕。

张阿姨想起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大量使用蚝油,担心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伤害。

她甚至连夜上网查询各种症状,第二天一早就赶去医院挂号体检,生怕自己已经患上了癌症。

医生看到张阿姨紧张的样子,耐心地询问了情况,并告诉她不必过度担心。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确实在不断攀升,这引发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可能的致癌因素的高度警惕。

网络上关于调料致癌的传言层出不穷,让许多像张阿姨一样的普通人陷入恐慌。

调料不是癌症的"元凶"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蚝油致癌说法,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浩教授给出了明确答复。

他指出,蚝油的主要成分是从牡蛎中提取的鲜味物质和谷氨酸钠等调味成分,这些成分本身是安全的。

王教授解释说,谷氨酸钠是全球公认的安全调味品,它本身不会致癌。

有人担心蚝油在高温下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认为这是致癌物质,但实际上焦谷氨酸钠只是失去了鲜味,并不会导致癌症

一位在餐馆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厨师也有自己的经历。

这位五十多岁的厨师长期重口味烹饪,炒菜时习惯大量使用酱油、鸡精和蚝油。

去年体检时,医生发现他胃部有息肉,需要手术切除。这让很多人把他的病与长期使用调料联系起来。

但医生解释,胃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能简单归咎于某种调料的使用。

蚝油本身不致癌,但如果储存不当,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确实有致癌风险。

因此,蚝油开封后应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并注意查看保质期。

真正的健康隐患是它们

虽然调料本身不是致癌的主要原因,但专家指出,我们日常饮食中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高盐、高油、高糖的摄入。

据统计,过去30年间,我国居民的食用油量增加了两倍。

过量摄入油脂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中国成年人人均每日钠摄入量超过10克,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以下标准。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管压力增大、动脉硬化,明显增加脑梗风险。

糖分摄入过量同样危害健康。

过多的糖分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不仅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梗塞等严重疾病。

如何健康使用调料?

既然调料本身不是"罪魁祸首",那么如何合理使用调料,既能享受美味又不损害健康呢?

首先,适量使用是关键。做菜时可以尝试减少调料的用量,逐渐培养清淡口味。

可以用天然食材如洋葱、姜、蒜等提鲜,减少对化学调味品的依赖。

其次,烹饪方式也很重要。

避免高温爆炒,因为过高的温度会使部分调料产生有害物质。

炒菜时可以先将食材炒熟,最后再加入调料,这样可以减少调料在高温下的变化。

第三,正确储存调料非常重要。

许多调料开封后应该放入冰箱保存,尤其是蚝油、豆瓣酱等容易滋生微生物的调料。

定期检查家中调料的保质期,及时丢弃过期产品。

替代方案也值得尝试。

柠檬汁、醋、新鲜香料等天然调味品可以替代部分化学调味料。

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低钠调料产品,可以适当选择。

识别健康调料的小窍门

面对琳琅满目的调料产品,如何选择更健康的呢?

购买调料时,首先要看配料表。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含量从多到少排列的,如果看到盐排在前几位,说明这款调料的钠含量较高。


其次,注意观察产品的颜色。有些调料为了看起来更有"食欲",会添加过多的焦糖色素。

虽然焦糖色素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但过量摄入仍有健康风险。

还要注意保存方法和保质期。一些声称"永不变质"的调料往往添加了大量防腐剂,不宜长期食用。

市场上一些标榜"零添加"、"无防腐剂"的天然调料也越来越受欢迎。

这类产品虽然价格稍高,但更接近传统手工制作的味道,对健康也更友好。

《——【·结语·】——》

调料是我们日常烹饪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它们本身并不会致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

合理适量地使用调料,同时注意饮食的整体平衡,才是健康生活的正确方式。

至于网上那些耸人听闻的"致癌调料"传言,大可不必过度恐慌。让我们回归科学理性,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守护健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吴金梅,张志刚.酱油中3-MCPD及其酯类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J].食品科学,2023,44(13):278-283.
[2]李娜,赵志刚.高温烹饪与食品中致癌物形成的关系[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4,50(03):215-220.
[3]黄雅静,周芳.复合调味品中钠含量调查及其控制策略[J].中国调味品,2024,49(04):123-12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调料   蚝油   医生   健康   调味品   风险   阿姨   癌症   高温   保质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