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印度发出一封关税信函,要求其在特定日期前达成协议,否则将征收26%的惩罚性关税,甚至特朗普还放出"这税非收不可"的狠话。
然而,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印度终于鼓足勇气打响了反击第一枪,仅仅一天后,印度就将美国告上WTO,并宣布对美加征7.25亿美元报复性关税。
印度是哪里来的勇气这样反击美国的呢?
7月3日一封来自白宫的“关税信函”,美国通知印度,若无法在7月9日前达成协议,就准备迎接26%的惩罚性关税,但出乎意料的是,印度没有选择退让,甚至没有丝毫犹豫。
就在特朗普发出信函的第二天,印度一纸诉状将美国告到了WTO,紧接着,又在最后期限前五天,美国独立日当天,高调宣布将对美国加征7.25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
时间点选得如此微妙,反击来得如此迅速,新德里用行动告诉华盛顿:这一次,我们不打算再忍了。
表面看,美国是为了区区45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太小看这场游戏的野心了。
美国的真正目的,是想把印度打造成一个“样板间”,一个在“美国优先”原则下,彻底屈服并签署不平等协议的范本。只要拿下印度,这套模式就可以复制到全球,重塑由美国绝对主导的贸易秩序。
而印度,则有无论如何都不能退让的“生命线”,农业与乳制品市场,这片市场关系着印度超过半数人口的饭碗,是执政者最核心的票仓和政治基本盘。一旦放开,不仅是经济崩溃,更是政治自杀。
一个要的是全球霸权的“王座”,一个守的是国家命脉的“红线”。这让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无法调和的僵局。
面对僵局,美国的策略简单粗暴:极限施压,除了7月9日的大限,美国手中还握着一张终极王牌:威胁对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加征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这几乎等于经济上的“核武器”。
但印度这次没有被吓倒,反而下了一盘更大的棋。它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法律上,诉诸WTO,把双边矛盾升级为多边规则之争,占领道德高地。
经济上,加速推行“印度制造2.0”,同时积极与他国签订本币互换协议,悄悄搭建“去美元化”的避风港,增强抗击打能力。
地缘上,始终与美国保持距离,奉行战略自主,暗示自己随时有倒向中俄阵营的可能,印度可能从中国成功抵抗的经验中获得了巨大启发,加上美国在全球贸易战中分身乏术,给了它强硬反击的底气。
不过印度高估了自己在“印太战略”中的分量,其制造业基础和综合国力远不能与中国同日而语。所谓的强硬,不过是在被动局面下,为避免成为“儆猴之鸡”而采取的以攻代守,是一种绝望的自救。
印度的处境,因邻居们的行动而变得更加复杂北边的中国,刚刚与美国达成了“地位平等”的贸易协议,这让同为亚洲大国的印度心态失衡,也想争取同等待遇。
而东边的越南,则与美国签署了一份近乎“一边倒”的协议,越南对美国商品大开绿灯,而美国却对越南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让印度在出口竞争中如芒在背,压力倍增。
中国这座高山,和越南这只猛虎,都在无形中压缩着印度的谈判空间,然而,美国也并非高枕无忧。它在全球同时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贸易摩擦,精力被严重分散。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印度逼得太紧,这个它一手扶持起来用以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核心支点,很可能一夜之间崩塌。
这场美印之间的对决,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国范畴,它像一块立在世界棋盘中央的多米诺骨牌,其倒向将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
如果印度成功顶住了压力,甚至通过多边规则反制了美国,那么,正在一旁观望的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很可能会群起效仿。全球贸易秩序将从“美国主导”的单边主义,加速滑向“多边制衡”的新时代。
反之,如果印度在这场对抗中惨败,它将成为那只被美国宰来儆猴的“鸡”。它的失败会彻底震慑所有心怀异议的国家,让“美国优先”的霸权变得更加牢不可破。
这不再是简单的关税之争,而是“拳头说了算”的强权逻辑,与“规则说了算”的多边主义之间的一场正面较量,这场对决的最终落点,或许将重新定义未来几十年的世界牌局。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