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去了一趟淮安,不吹不黑:淮安人真的牛!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总以为“魔都”的节奏和繁华就是中国城市的顶配。直到我偶然去了一趟淮安,才发现自己格局小了——这座苏北小城,不仅藏着千年运河的厚重底蕴,更有一群“闷声干大事”的淮安人,用他们的智慧和韧性,把家乡打造成了让人惊叹的“宝藏城市”!

一、历史长河里,淮安人“牛”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刚到淮安,朋友就带我去了河下古镇。青石板路上,吴承恩故居的门前挂着“猴王故里”的牌子,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这位淮安老乡伏案写下《西游记》的身影。导游说:“孙悟空敢闯敢拼的精神,就是淮安人的性格!”这话不假。从汉代的韩信忍辱负重成就大业,到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担当,淮安人骨子里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座人口不足500万的城市,明清时期竟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连古镇的砖缝里都透着书卷气。如今,淮安人依然好学——盱眙县的小学生每天诵读《论语》,乡贤讲堂遍布社区,就连路边卖煎饼的大爷都能和你聊两句《西游记》。

二、经济赛道上,淮安人“牛”在逆袭的速度

如果说历史文化是淮安的底色,那经济数据绝对是它最硬核的“打脸神器”。2024年,淮安GDP增速7.1%,连续三年领跑江苏;工业投资增长25.3%,增速全省第一;就连不起眼的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默默蝉联了16年省内冠军。

朋友带我去开发区参观时,我被天合光能的智能工厂震撼了——流水线上的机械臂精准组装光伏板,车间大屏实时跳动着出口欧盟的订单数据。负责人骄傲地说:“去年淮安光伏产业产值暴涨351%,全球每10块太阳能板,就有一块和淮安有关!”就连比亚迪、中天钢铁这些巨头,也把百亿级项目砸向这里。谁能想到,十年前还被调侃“苏北小透明”的淮安,如今竟成了长三角的“产业黑马”?

三、舌尖江湖中,淮安人“牛”在极致的热爱

作为吃货,淮安最让我破防的是一碗平桥豆腐。看似清淡的羹汤里,藏着厨师凌晨3点现磨的豆浆、文火慢炖的高汤,还有淮安人“食不厌精”的执着。朋友笑说:“在淮安,就连包子皮和馅料的克数都有‘国家标准’!”这话不夸张。道德模范郑国华创立的“天下粮仓”,20年来坚持用非转基因油、凌晨现包现蒸,哪怕成本一年高出40万也绝不妥协。她说:“吃进嘴里的东西,良心比利润重要!”

更绝的是,淮安人能把一道小龙虾吃成“国际IP”。盱眙龙虾节办了20多届,每年吸引200多万游客,带出百亿产业链。洪泽湖边的大爷一边嘬着龙虾一边和我唠嗑:“咱这小龙虾,NASA的宇航员都点名要真空包装带上太空!”

四、城市灵魂处,淮安人“牛”在温暖的底色

在淮安的最后一天,我遇到两件“小事”。第一件是在公交车上,一位老太太手机支付失败,司机直接摆手:“下次再补,别耽误您买菜!”第二件是在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提到总理嘱咐家人“不要搞特殊化”时,眼眶突然红了。这两幕让我忽然明白:淮安的“牛”,不只在于数据和头衔,更在于那种流淌在市井中的温情与正气。

回上海的高铁上,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突然想起淮安朋友的话:“我们不爱吹牛,只爱埋头做事。”是啊,从运河畔的漕运古都,到今天的“世界美食之都”“长三角工业新星”,淮安人从不张扬,却总能用实力让你心服口服。

这大概就是淮安最“牛”的地方——他们守着历史的根,却从不困于过去;他们身处南北交汇处,却把包容化作了前进的动能;他们看似不紧不慢,实则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这样的淮安,怎能不让人竖起大拇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旅游   淮安   上海人   苏北   西游记   朋友   城市   底色   盱眙县   运河   洪泽   盱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