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绝不用一个海归,因为海归派里有间谍。”
想当初,董明珠刚提出这一观点的时候,有多人都觉得她是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了所有的海归。
可直到一名博主晒出了一条采访英国留学生的视频,一些网友又表示十分理解并赞成董明珠的话,认为她有时候确实说的很对。
而真正让这一态度发生明显转变、导致网友对董明珠改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当被问到中国首都在哪里的时候,竟然回答不上来。
更可怕的是,甚至连中国的国庆节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思考片刻脱口而出的还是加拿大的国庆节······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现在这年头,不管干啥都卷,教育这块尤其明显,好多家庭手里有点钱,就琢磨着送孩子出国念书,觉得镀层 “洋金” 回来,找工作、谈对象都能更体面点。
就算家里不宽裕的,咬牙借点钱也想凑这个热闹,总觉得出去一趟回来就是 “高人一等”。
可谁也没料到,格力那位董明珠一句话,直接给这股 “留学热” 泼了瓢凉水。
董明珠在格力的一次公开讲话里说,她这儿不用 “海归”,认为里面保不齐有间谍。
这话一出来,网上立马炸开了锅,要知道她可不是普通老板,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不少人就当是格力的规矩了。
最先站出来说这事的是些官方媒体,说她这想法太片面,一棍子把所有海归都打趴下了。
多少家庭为了孩子出国,省吃俭用十几年,孩子在外面熬夜赶论文、打零工挣学费,就盼着回来能有个好前程,她这话不光伤了这些孩子的心,连带着家长们的辛苦都显得不值当了。
媒体还说,自己培养人才是好事,但 “死都不用海归” 这话太愣,显得思想跟不上趟,对外面的世界接受度太低。
紧接着,胡锡进也连着发了好几条东西说这事,意思是国家一直鼓励引进海外人才,她这说法跟政策拧着来,对海归群体是挺大的伤害,还喊话让她出来说道说道,给个说法。
海归们自己也不乐意了,有人晒出在国外实验室熬出来的研究报告,有人拿出回国后搞出来的技术专利,证明自己不是混子。
还有个叫刘爽的网红,直接说要带着家里人不买格力的东西,“不能让说这种偏见话的人挣咱们的钱”。
就在这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格力的市场总监朱磊出来圆了句场,他说格力没什么 “海归派”“名校派” 的说法,就认 “实在干活的”。
进了公司,不管以前啥身份,关键看你对国家、对社会有没有真感情,愿不愿意踏踏实实出力。
这话听着还行,可董明珠本人没松口,没过多久还说要再招 5000 名大学生,看样子是铁了心要自己培养人。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拉锯着,没想到一个海外连线的视频,突然让大伙儿议论的方向变了点。
近期,有个百万粉丝的博主,平时就爱直播连线世界各地的网友,看个新鲜、凑个热闹。
那天连线到一个在英国读高中的中国女生,一开始聊得还行,博主就随口问了几句家常。
问她老家是哪的,女生支支吾吾半天,最后拿起手机搜了搜,才含糊地说自己是广东的,过了会儿又说 “好像不属于哪个省”。
旁边跟她一起的还有个香港女生,见气氛僵住了,赶紧打圆场说自己是香港人。
博主见她连老家都搞不清,就报了几个直辖市的名字试试。
女生一听 “北京”,赶紧接话,说自己是北京人,可那语气飘得很,连她自己都不像信的。
博主就好奇了,问她是不是从小在英国长大,没回过国。
女生说不是,小时候在北京待过,后来去了加拿大,现在才到英国,博主又问,那在中国上过学吗?女生想了半天,说 “好像上过吧,记不清了”。
到这儿,博主也有点懵,就问了个最基础的问题:“中国的首都是哪儿啊?”
女生半天没吭声,最后就笑了笑,没答上来。
博主不死心,又问:“新中国是哪年成立的?” 还是没动静。
旁边的香港女生大概想帮腔,抢着说国庆节是 7 月 1 日,可这日子其实是加拿大的国庆节,问到香港哪年回归,那女生又说 1999 年,实际上是 1997 年。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女生说自己父母的工作跟政府部门沾点边,家里条件肯定不差,不然也撑不起从小在三个国家转学的花费。
可就是这样一个据说在北京待过、上过中国学的孩子,连自己国家的首都、国庆日都搞不清,着实让看视频的人有点傻眼。
这段视频发出来后,评论区吵得比之前董明珠那事还凶。
有网友说,现在总算明白董明珠为啥那么说了,“不是说所有海归都这样,但出了这么个例子,真让人心里打鼓”;还有人说,这哪是留学,分明是把根都忘光了,“就剩张嘴说中国话,内里跟外国人没啥两样”。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能因为一个人就否定所有海归,不少海外留学生出来说,自己在国外照样天天看国内新闻,研究专业的同时,从没忘过自己是中国人。
他们说,这个女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整个群体,董明珠的话还是太偏激。
其实回头想想,董明珠的话确实有点绝对,海归里有混日子的,也有真才实学、回国搞科研的,一竿子全打下去,确实不公平。
但那个英国女生的例子,也确实戳中了一些问题:有些孩子在国外待久了,加上家里可能没太注重这方面教育,对自己的国家、文化越来越陌生,这不是个小事。
就像有网友说的,留学本身是好事,能学些新东西、开眼界,但不能学来学去,把自己是谁、从哪来都忘了。
董明珠担心的,可能也不是 “海归” 这个身份,而是怕有些人忘了根,忘了自己该站在哪一边。
格力后来招的那 5000 名大学生里,说不定也有从国外回来的,只是没被贴上 “海归” 的标签。
说到底,不管是海归还是本土培养的,关键还得看这人心里有没有数,能不能踏实干事,是不是真把自己当这个国家的一份子。
这事吵到最后,也没个标准答案,有人觉得董明珠还是太固执,有人觉得那个女生的例子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但有一点大概是共识:不管在哪读书、在哪生活,心里得有个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毕竟,本事再大,忘了本,走得再远也容易迷方向。
参考文献
个人账号 开司travis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