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是重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怀念的家乡美食。
在国外生活,又想吃家乡的小面怎么办?重庆90后“学霸”刘超然曾在2008年重庆文科高考中取得了高分,她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方法,她和朋友一起,直接在伦敦开了一家小面店,不仅能让自己随时品尝到家乡美味,还能在国外推广重庆美食文化,让更多外国人知道重庆小面。
从路边摊到餐酒吧
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那时的刘超然在伦敦从事数据技术行业相关工作,身在异国他乡,刘超然特别怀念家乡清晨巷子里的那一碗小面的味道,于是她萌生了开小面店的想法。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刘超然立刻去到伦敦的美食市集考察。这个城市,有很多美食集市,全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在这里汇集。她和朋友刘茜考察了几个市集后,发现没有人在这里售卖重庆小面,于是,她俩当即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店。
不过,在异国他乡开一个口味正宗的小面摊并不简单。为了保证口味正宗,她们专门趁着公司年假回重庆,花了半个月时间考察学习,采买了重庆正宗的辣椒、花椒等调料带回伦敦。结果,令她和搭档没想到的是,重庆小面竟然在伦敦美食市集大受欢迎。
摆摊几个月后,刘超然决定参加伦敦举办的中国美食节。连续三天的美食节上,她们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无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被辣得大叫,但还是要吃。参展结束后,见重庆小面势头如此之旺,刘超然意识到,她创办的“刘小面”或许可以做得更大。
未来的路怎么走?刘超然和朋友商量,想做大,得有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考虑到租门面比较贵,两人决定先租用一个专门的“外卖厨房”,等生意更好之后,再考虑装修一个专门的门面来经营小面。结果2018年圣诞节,由于自己片刻的犹豫,她好不容易看中的厨房,却被其他人抢先一步租走了。刘超然很沮丧,做外卖的想法也随之搁置了。
不过,没多久,刘小面就迎来了新的商机。
一天,刘超然打开电子邮箱,竟然收到了一封意外的来信:“你好,我是Jon,我看了你们刘小面的官方网站,有兴趣和我一起合作吗?”
经过了解,刘超然得知,这位Jon先生在英国多地经营酒吧。虽然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英漂人”,却对中国美食颇有兴趣。几个月前,他和家人去重庆旅游,品尝了正宗的重庆麻辣小面,回到英国后,他对那口麻辣味儿念念不忘,便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没想到就搜到了刘小面。他在仔细浏览了刘小面的品牌网站后,便希望刘小面能和自己的酒吧合作,让刘小面“搬”到自己的酒吧,为客人制作小面。
看到Jon的邮件,刘超然又惊又喜,她没想到,自己以前执意坚持做的品牌网站为自己带来了好消息。和Jon约好线下见面后,她发现,Jon的酒吧“集团”比她想象中规模更大,在英国,Jon名下有十几家酒吧。他提出,可以让两人在自己伦敦最新的一家酒吧售卖小面。
双方见面后,很快敲定了合作事宜及分成比例。就这样,刘小面从最初的“路边摊”,顺利走入伦敦本土酒吧。几个月后,刘小面在酒吧的快闪活动引发热烈反响,获得了大量食客的喜爱。英国知名食评家 Marina O’Loughlin 特地在《泰晤士报》上撰文推荐,对“重庆小面+酒吧”这一新颖组合给予了极高评价,称两者的合作“值得为之干杯”。
伴随关注度的提升,刘超然也两次受邀以飞行嘉宾的名义登上BBC《MasterChef》节目。在节目和媒体报道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英国本地人开始了解重庆小面。有不少客人在第一次尝试后,被辣得眼泪直流,嘴唇发麻,却在第二次来餐酒吧时,依旧毫不犹豫地又点上一碗小面。一边吃还一边感叹小面麻辣的特别:“这麻麻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从来没吃过这样的味道!”
除了当地主流媒体的认可和电视节目的亮相,刘小面也逐渐在英国本地美食爱好者中赢得口碑。在英国知名美食视频平台 Top Jaw 的街头采访中,嘉宾在被问及“Best Pub Food(最喜欢的酒吧美食)”和“Most Underrated Spot in London”时,毫不犹豫地提到了刘小面。节目的推荐和传播,让刘小面作为伦敦酒吧美食中的“隐藏宝藏”再次引发热议,也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这碗“吃了会让人上瘾”的重庆小面。
而这份让人“越辣越想吃”的秘密,就藏在刘超然坚持的一个细节里——她始终坚持从重庆空运原材料。
“英国的中国超市完全买不到原汁原味的辣椒和花椒,只有重庆当地的调料,才能做出地道的重庆味道。”正是这份对食材的执着与坚持,才让消费者对刘小面的麻辣一口难忘,为其“上瘾”。
随着人气不断攀升,刘小面在酒吧的营业时间也从最初的一周三次,逐渐增长到每周五次,成为酒吧菜单上不可或缺的明星菜品。
当上“翘脚”老板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刘小面在合作餐酒吧的生意持续升温,甚至有客人专程前来只为吃这一口重庆小面。在这样的背景下,Jon希望刘小面在第二家餐酒吧同步上线。然而,扩张过程中,刘超然遭遇了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人手紧缺,尤其缺乏能够独立管理运营的店长;二是原始团队运营压力已接近极限。情况一度非常紧张,刘超然不得不向Jon提出暂停运营的请求。
了解到刘小面的困难后,Jon迅速提出并主动协助寻找新的运营人选。经过努力,双方最终找到了预备店长Kaori,Kaori女士虽然是亚洲人,但在英国生活多年,而且也不会说中文。这为刘小面的培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正因如此,刘超然和刘茜下定决心,要建立起一整套“非中国籍人员也能系统掌握的标准化培训机制”。
为了确保Kaori女士能够胜任酒吧小面档口的独立运营,两人投入了整整三个月时间,从零开始搭建“人+流程+文化”的培训系统。
“我们将所有制作环节标准化,包括煮面火候、调料配比、辣椒油熬制等,每一个步骤都被精确量化。”刘超然说,这套流程下来,即便是不会中文,只要按照流程学习,也能逐步掌握。
考虑到Kaori对中国调味体系不熟悉,两人特别增加了食材认知的训练内容,包括不同辣椒、花椒的风味差异、麻辣层级以及与不同口味偏好对应的调配方法。同时,所有服务流程中也加入了对顾客过敏源的确认机制,确保Kaori可以安全自信地完成接待与沟通。
除了要让Kaori掌握如何烹饪重庆小面外,两人还要在文化层面对Kaori进行培训,包括重庆美食的历史背景、风味特色和菜品的口语化表达,确保Kaori能够向顾客准确地讲述“豌杂面”“酸辣粉”等菜品的文化故事,帮助外国顾客在异国的语境中,理解和感受到重庆味道独特的“辣度”与“温度”。
培训期间,刘超然和刘茜也轮流驻店,全程一对一跟进,从实操细节到顾客反馈,持续迭代,确保培训落地有效。最终,Kaori不仅顺利上手,还带领新招募的团队完成了新档口的独立运营。此次经验不仅让刘小面突破了人才瓶颈,也证明了,只要流程系统完善,重庆小面也可以在国外经营,口味和文化能被精准还原与传承。目前,刘小面的团队已经拥有来自尼日利亚、德国、罗马尼亚、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员工,实现了重庆小面在国际语境下的本地化运营与多元文化融合。
再上《泰晤士报》
“翘脚老板”当了没多久,刘超然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开一个属于自己的门店。
经过几年在餐酒吧的沉淀,开店的想法又在刘超然的心里冒芽。随着发展,刘小面的知名度通过线上线下的发酵,网上有了更多的粉丝。加上这几年自己工作和在餐酒吧攒的钱,足够去做一家单独的门店了。
不过,在伦敦,租一个独立的门店并不便宜,尽管刘超然找到了专业的店铺中介,说了自己的需求,但租用的时候,“地主”仍然要求来看一下刘小面的运营模式。看了刘小面的产品和品牌简介后,房东才放下心,和刘超然签订了租赁合同。
2024年2月,刘小面自己的门店正式营业,其主要消费者是英国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族群,因此,两人选址专门选择了人流量大的位置,租金也相对较高。
尽管店里有了专门的店长和店员,但是刘超然和刘茜都会轮流到店里照看。原先和Jon合作的餐酒吧摊位还要继续维持,再加上学业的压力,刘超然坦言,自己那段时间成了“飞人”,不是在写论文的路上,就是在前往小面店的路上。
好在,店铺的位置为刘小面带来了稳定的客流。位于街边的80平方米门面,最多可容纳四十余位客人同时用餐,便利的地理位置和舒适的空间,吸引了大量周边的上班族成为常客。也因为这里处于伦敦最重要的商业街,还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这家小面店为刘超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刚开业一个月,一名《泰晤士报》的美食编辑在平台上看到了她发布的小面介绍,便决定亲自前来品尝。没想到,小面的麻辣滋味一口下肚,竟让这位编辑当场惊叹:“So amazing!”当即决定将刘小面推荐至《泰晤士报》的美食版面。
这一篇报道,成为继2019年与Jon合作的酒吧档口被推荐之后,刘小面以独立门店形式登上当地主流媒体的第一次重大突破。自此之后,刘小面以伦敦中华美食代表餐厅的身份,接连两次登上《泰晤士报》,不仅获得了专业媒体的持续关注,也带来了新一轮的品牌传播与客流增长。这波意外而精准的宣传,再次印证了口碑和内容传播的力量,也让更多本地人和国际食客慕名而来,走进刘小面。
从心血来潮摆摊,到如今有了自己的门店,刘超然感叹七年创业不易。她热爱小面,也感谢小面。正是这份小面事业,支撑她完成了博士学业。今年5月,刘超然完成了博士毕业答辩。即将在下半年入职一所英国的高校,负责教授商科课程。
未来,刘超然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小面品牌。于她而言,刘小面已经不仅仅是她的事业,更是连接家乡重庆的情感寄托。“我们希望,在英国煮好每一碗面,让每一个吃到重庆小面的客人,都能爱上小面,爱上重庆这座城市。”刘超然说。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