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都,三天三夜没想通:这座城市到底安逸在哪里?


之一 两城高CP值

时隔13年再去成都,虽然待了三天三夜,却完全没有尽兴。

这次去成都,参加全国同行的一个重要会议,正好夹在一份重要的报告要交的时间中间。

而成都的会议日程本身也安排得满满的,能留给自己独自面对这座城市的时间,就只剩下一些边角料了。

真的很想在成都好好耍耍。

一方面,在全国人民口中,成都是一座很安逸的城市,另一方面,对于武汉人而言,对于成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怎么说呢?

放眼全国,最能跟武汉做比较的城市,就是成都了。

可以说,武汉和成都的CP值很高。

不仅我这样想,也有人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两座城市的对比就像鸳鸯火锅的两种汤底:红汤热烈奔放,白汤温润包容。”

图:成都的鸳鸯锅底

你说,武汉人能对成都不向往吗?

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来成都的第二天早上,我就找到两座城市有CP相的新证据:

在清晨的霞光之中,一座高耸的建筑出现在天际线上,让每个此刻跟我一样在欣赏日出的人无法回避。

晨光中的成都绿地中心


落日中的武汉绿地中心

这个建筑立刻引起我的兴趣,它让我想起武汉的绿地中心大厦。

武汉那座原本想靠636米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出圈的建筑,虽然被削掉161米,仍然在华中出圈,更是武汉的城市地标,它霸占了武汉三镇每一个角度的天际线。

又因为楼顶是个500平方米的停机坪,被武汉人戏称为“平头哥”。

而知道成都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的真相,让我不禁哑然而笑。它竟然也是绿地中心,即蜀峰468米,因为烂尾多年,成为成都人口中的甲虫或者偷油婆。

这个称呼源于耸立在楼顶的两台塔吊,被调侃为甲虫探测空气的“触角”。

这朝暾落霞里惊人相似的一幕,让我这个武汉人对成都更多了一些亲近感。

偷油婆对平头哥,偷油婆的朝霞好看,而平头哥的落日好看。


之二 忙碌中透着精致

虽然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和成都独处,我还是推掉了一些不太有兴趣的会议安排,给自己留了一点时间,去成都的街头逛逛。

既然没有时间深度探访,我就从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疯狂地去追逐真相。

那就是,成都为何让全中国人都觉得很安逸?

以前,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回答是,“飞机飞过成都,都可以听到下面的麻将声。”

当然,这个答案是别人总结出来的。今天,既然来了,我希望自己去寻找这个答案。

首先是看成都的早晨。

我们住在天府新区,这里是成都最忙的地方。老成都人都不承认天府新区是成都。

我目睹了一个不是成都的成都。

在成都地铁 1 号线天府三街站 C2 口处,有一个超大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天府大道中段与天华一路交叉口。

天府新区的繁忙:成都天府大道中段与天华一路交叉口

这个十字路口,在天府新区最核心地带。

早晚班高峰期,100万白领就以这个十字交叉口为中心,来来往往,奔赴周边的每一栋写字楼。

同样的场景,跟武汉光谷的清晨如出一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奋进成都的忙碌。

即便如此,站在十字路口观察成都的最有雄心的一群人,还是让我感受到一些成都人在忙碌中的生活艺术。

一个画面是,在一幢豪华现代的写字楼临街的铺面,几位衣着时髦的白领,即便在快要迟到的几分钟里,还要冲进瑞幸咖啡铺子端走一杯咖啡,然后匆匆上楼。

上楼之前抢一杯咖啡的上班族

另一个画面是,几位衣美人靓的白领丽人,在路边停好自己的电动车再步行上班之前,先认真地给自己的电动车穿好“衣服”,防止其被雨淋日晒。

给自己小坐骑穿衣服的白领丽人

这份精致,让我对成都人刮目相看。


之三 街头躲摄影师的姑娘

既然天府新区不能代表成都,那么,安逸闲适的成都在哪里呢?

在宽窄巷子吗?我在午后匆匆去看了一眼。跟全国大多数类似的网红街道别无二致。

狭窄的巷子里面,全都是人。

人多到要进去一家卖家具的商店参观,游客还要排队,店员还要堵在门口限流。

盲目地跟着人群挤进巷子,又跟着人群挤出巷子之后,我已经对宽窄巷子完全免疫,失去了再来的冲动。

宽窄巷子里看人流

离开宽窄巷子,我又坐地铁去了春熙路、太古里。

不过,心里有准备,太古里、春熙路这样的时尚街区,是不太可能会代表老成都的。

但癸卯年6月,成都太古里央企高管牵手门事件,让太古里在国内名声大噪。

这起桃色事件,还意外地让太古里街拍摄影师名声鹊起。

偏爱风光摄影的我,很想去看看这些街头摄影师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

很快,我就目睹了一位瘦高个的年轻摄影师执意要给一位时尚女生拍照却被对方无情拒绝的场景。那女生不想被拍,也不敢生硬拒绝,只能遮住脸,落荒而逃。

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

而一群更为有经验,也更为老道的摄影师,则聚集在街角,切磋技艺。

他们的架势,估计要让那些不想被拍的人不寒而栗。

太古里,老道的街头摄影师


之四 夜色中的玉林路

离开太古里,下一站就是要去玉林路了。

玉林路的出名,离不开民谣歌手赵雷的那句:“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但这里,我能否感受到闲适的成都呢?

或许吧,但我不再确定。

不过,在玉林路,我是真的看到了小酒馆,而且还有坐在小酒馆门口的姑娘们。

玉林路的小酒馆

这个小酒馆是不是就是赵雷歌里提到的那家?要不,为何很多人都想往里面挤,店家只好半掩门限流了。

玉林路整体感觉就是北京的三里屯的酒吧街,街道两边都是有驻场歌手的酒吧。

玉林路几个黑色经过设计的大字,被印在墙上,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拍照打卡。


玉林西路


印在墙上的民谣歌词

墙上的赵雷歌词“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还配上红唇女郎的漫画,却无人问津。

是这句歌词不讨喜吗?

与三里屯不同,玉林路上的酒吧街,没有店家拉客,都随客人自愿。

而一些酒吧的设计,将酒吧内部和街道连接在一起。很多年轻人实际就坐在街道上,边喝酒,边看着其他的年轻人。

这就是成都的“闲适”吗?

当然,这种闲适绝不是成都独有的东西。也不是我这次想找到的答案


之五 蓉城茶馆探源

还是想知道的答案,成都的安逸、闲适藏在哪里?

关于成都的另一个意象,也被很多文人津津乐道的是茶馆。关于记载成都茶馆的书籍也非常多,比较著名的有王笛的成都茶馆三部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那间街角的茶铺》、《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

关于成都的安逸和闲适,最初的意象,都是茶馆给的。当然,后来在茶馆基础上又派生出麻将馆的惬意。

“茶铺是中下等人的俱乐部,他们在这里可以听新闻、谈生意、评理打官司,甚至剃头修脚。一碗雨前毛尖三文钱,春茶雀舌四文,坐一整天也没人催你走。”

“袍哥大爷罗歪嘴在茶馆‘摆豪赌’,一碗茶钱可押上十块银元;而挑夫老周每天仅花两文钱喝‘玻璃’,听评书解闷。茶馆的竹椅从无贵贱之分,三教九流在此完成信息交换与阶层对话。”

这都是李劼人在描写成都市井生活的名著《暴风雨前》中提到的成都茶楼的繁盛景象。

成都老茶馆

不过,今天的成都,茶馆已经不像鼎盛时期那样繁荣,毕竟手机已经成为市民娱乐之王,让其它从前兴盛的一切娱乐黯然失色。

成都现有的茶馆,最著名的那几个,如鹤鸣茶社、彭镇观音阁老茶馆、悦来茶馆、顺兴老茶馆等等,也都是作为成都的“非遗”而存活下来。

如今这些老茶馆已经脱去了最初服务成都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的功能,而成为满足外来游客关于成都想象的打卡地。

传统意义上的成都茶馆,数量正在锐减。

显然,即便去茶馆,也未必能真正找到成都安逸、闲适城市精神的来源。

我有点没辙了。


之六 易满足的成都人

虽然成都公有制单位平均薪资在万元左右,但是非公单位就跌至一半。

市井之中,餐饮业服务人员就只有3000元,这跟国内大多数三线、四线城市差不多。

但是,为何所有人都认为这座城市是中国最闲适、安逸的城市?

包括我在成都接触的每一个人,也坚信这一点。

于是,我就去问当地人:为何成都的生活很安逸?如何体现出来?

一位开网约车的大叔说,尽管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但是每个月平均能挣七八千元,他还是觉得很满足。

他说,不上班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喝喝茶,刷刷手机,每天还坚持跑跑步。

在喝茶方面,他是有讲究的,每个月都要买300元的茶叶,作为口粮茶。

他一直强调自己心态很好,不与人攀比。

但我从他的描述中,也并没有觉得与国内其它城市有所不同。

我还需要继续追问。

成都火锅店跳舞的女孩

之七 安逸是一种心态

另一位的哥则跟我讲了他的故事。

这位的哥说他工作之余,最喜欢去砂砂舞厅,就是那种成都低收入人群爱去,有舞女陪跳的舞厅。

对这种舞厅,成都本地作家周成林有两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汗味、劣质香水、烟草与消毒水在空气中发酵,像一锅煮沸的生活杂烩。前排卡座飘来的五粮液醇香,与后排角落散发的廉价白酒刺鼻味,划出泾渭分明的阶层鸿沟。”

“舞女小红的手机备忘录里,记着32个客人的喜好:张哥要摸后腰第三颗痣,李叔讨厌香水味,王老板喜欢听川剧段子。这些数字像细密的针脚,缝补着她破碎的生活。”

那位的哥讲,尽管陪客人每跳一曲只收10元钱。但是有些颜值高,会算计的舞女却靠一支支舞曲,在成都买上了好房子,开起了宝马、奔驰。

然后,这些“有钱”的舞女,继续在这样舞厅里操持自己的生计。

或许,成都生活安逸的真谛,就在这里。

安逸,不是物质上有多么富裕,而是对生活上的一种态度。

成都人“不装、不卷”,“不排外,也不较真”“穿拖鞋逛春熙路没人侧目,摆摊卖冰粉也能被温柔对待。”

这,让每一个成都人都感到包容松弛,没有社交压力。

成都三日,我还感受到了一些成都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成都人在创造概念中渗透他们对平常生活的满足感。

一般而言,对于外地青年去发达城市打拼,会被称为“京漂”、“沪漂”,“深漂”,但是成都人却喊出了“蓉漂”。我认为武汉人永远不会喊出“汉漂”,除非武汉跟北上广深一样发达。

成都人自豪地喊出了蓉漂

甚至包括“新一线城市”这个标签自身,也是成都人首先提出来的。自然,在历次新一线城市的评比中,成都基本上都位居首位。尽管这个名单中,还有杭州、南京、苏州等实力雄厚的城市。

至于成都的城市新口号“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美则美矣。只是大夏天去成都的话,实在无法感受到“雪山”在哪里,跟武汉一样的热。

《志远读城》在成都想了三天三夜的答案是,成都的“安逸”、“闲适”更多反映的是成都人在精神上的一种自我满足。

世间的事,当你笃定的相信它时,它大概率是真的,因为你会千方百计让它变成真。

一座城市也如此。★


《志远读城》·带你看不一样的城市

往期精彩文章


“收费观雨”?别忘了,武汉早已过了见利就逐的年代

雨落清江时,我在恩施街头拆了个时空盲盒

100万颗聪明的脑袋想玩了有多可怕?光谷正在成为文旅爆款策源地


鬼花:盛开在午夜的白色幽灵


浸、蒸、摊、拌……小城云梦,终于熬出头了

应城人为何愿意互相“抬桩”,互相给面子?

一个寻常的冬日,我挑战地狱级的将军寨攀顶之路,但败下阵来,认了命……


现代卖油翁:英雄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成人看的应是普通人


喳西泰!来凤文旅业的民间冲动

宣恩“造梦术”

湖北最不缺水,能把水的浪漫玩到极致的,唯有这个山里小城


利川茶,能否接得住恩施旅游爆发的泼天流量


狼狈与绝美:冰雪洗劫后的东湖,让你的想象变得苍白

1800岁的武昌,为何能远离老牌城市的诅咒?(深度长文)

到大悟方能大悟,这个每块石头下都藏着故事的小城,让你远离世俗的算计


火爆出圈?今天成就淄博的与他日杀死淄博的必将是同一个理由


疫后,武汉人心态变了,各地文旅局长们开始不淡定了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倔强的汉川在武汉边上默默崛起

武汉最无趣的一条路,却让成百上千的人,搞清生命真正重要的东西


襄阳南阳之争,不过是情绪上头,同样情况,请看利川怎么做?


这场与病毒的鏖战,恐怕你不能中途退场

“产业链思维”如何打破楚茶发展僵局?

让“中国制造”烙上湖北印迹——探访“国之重器”白鹤滩水电站(深度长文)


夜游清江方山:偶尔放纵,能有什么错?


信念的力量,才是这座城市最强的抗体

把城市防线筑在社区,是武汉对全球战疫的重大经验贡献

七上彭家寨,豁然开悟:建筑大师来此,为何都要顶礼膜拜


疫情之后,这座城市的气质正在改变


此刻,你我正站在历史的台阶上张望(深度长文)

“疫”过留痕,且让春花寂寞一季

接回省外乡亲:湖北再做“逆行人”


给湖北自媒体人的一封信


此刻,我更信任跟我呼吸同样空气的人

探访武汉最梦幻的书店,卖的却不是书

怀旧不旧,“二厂汽水”的套路你看清了吗?


还是那个武汉,但不可思议的变化正在发生


军运会,一场武汉盼望已久的成人礼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长江(深度长文)

武汉度伏:热到窒息,美到极致(摄影)


大人物走后看东湖


绿茶是湖北茶产业的压舱石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小混(浑)蛋(淡)”会把信阳毛尖带到坑里去吗?


“大湖幻境”:邂逅此生东湖最美的日出


“利川红”借势,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

一曲倾心

当6000只天鹅来敲门


粉红湖,写给天下女人的一封情书

绝世小镇遇见谁

世界最长、最无用的桥,却让每个路过的人终生惦记

奇幻的“地下城”:库伯佩地


Fremantle,端杯酒走你千遍


夏醉利川,就贪那点凉

身体的张力

华中师大百名女生致信马化腾:你欠我们一杯茶


迷失在茶馆的妹子们

“周黑鸭”危机公关的得与失

千年银杏谷,寻一个像聂隐娘的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旅游   成都   安逸   城市   茶馆   武汉   闲适   利川   天府   巷子   武汉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