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在8月的最后两天,这里将迎来上合组织峰会。届时,将有二十多位外国领导人将齐聚这座城市,共同讨论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议题。
然而,就在中方公布参会名单之际,美国却突然不愿意了,很不合时宜地对中国采取了一些行动。有些人说,美方这是想要“碰瓷”。
那么特朗普政府此时的出手,究竟是蓄意制造麻烦,还是在传递自己的某些深层次的焦虑呢?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本次上合峰会将在8月30日开始,
作为上合组织的轮值主席国,中方很早就启动了筹备工作,并精心安排了一系列高规格的接待与对话活动,展现了我们非常强大的会议组织能力。
天津虽然也是直辖市,但是向来比较低调,举办这样规模的国际会议,还是很少见的。
展开参会名单,我们会看到将有22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名字,其中还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亚投行行长金立群等人的代表。
光是看这份名单,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不断提升的参与度与知名度。
在本次峰会上,普京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贵宾之一。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上合峰会上的熟面孔,作为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此次亲自出席,是在向西方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便在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西方制裁压力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俄罗斯依然是区域安全与政治事务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且这也说明,尽管受到西方的围堵和打压,俄罗斯也并不孤单。在国际舞台上,他们依然拥有朋友,依然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
同时,普京此次在中国亮相,估计也会让西方人头脑中“中俄同盟”的既有印象变得更加深刻,继而为俄罗斯在战略博弈中增添筹码。
印度总理莫迪的参会,还真是让人有些想不到。
这些年来,中印两国算不上友好,不仅边境摩擦时有发生,在经济和科技交流上也有障碍。
此外,中国企业也多次受到印度政府的针对,拖欠尾款、高额罚款之事时有发生。
然而这一次,莫迪的到来,有可能成为两国关系改善的契机。这表明,尽管中印之间存在着多年的摩擦,但印度并不希望局势持续紧张下去。
同时,这也是他在向西方世界释放信号:印度不会成为他们对抗中国的工具,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什么时候与谁的交往更多一些。
此次的天津上合组织峰会,还有大量东南亚国家的高级领导人。
在政治层面,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在持续升温。
新加坡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定义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老挝和柬埔寨启动了第二轮与中国共建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双方每年的高层互访,正因为这些合作而变得更加频繁。
另外,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合作上的深度,更是十分喜人。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人的眼中,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基建和商贸范畴。
中国与马来西亚共建的“两国双园”项目,已从单纯的贸易合作拓展到数字经济领域;而中越边境的产业园区,也已经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深度的经济绑定,使得双方的依存关系变得更为紧密。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数字,如今已经超过了美国与欧洲,这就意味着,双方已经成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总体。
而其他那些国际组织代表的参会,也说明了一件事:上合组织的合作模式,正逐步融入到全球的主流治理体系之中,并且从区域性的“闭门会议”,转变为能够响应全球需求的“开放对话平台”。
“上海精神”所秉持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等理念,正凭借诸多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案例,赢得更为广泛的认同。
可就在天津峰会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之时,美国方面却突然传来了不和谐的音符。他们再次宣布,要“制裁”中国的两家公司。
虽然这在他们来讲,早已是见怪不怪的操作,但是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时机实在是有些敏感。
美方选择在中方公布上合峰会参会名单的同一天,宣布了这次的制裁令,这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美国这样做的首要目的,就是争夺舆论的焦点。
当中国传来积极的消息之时,他们就必须要发布一些负面的信息,来给中国添堵,制造不和谐声音。
同时,他们这么做,也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警告”那些参会者,以及潜在的参会者,自己是有能力制裁中国企业的,让他们“小心点儿”。
虽然现在,美国再次延长了对中国的关税“豁免期”,暂时让两国的商贸活动得以继续运行。但是,他们打压中国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变。
在两个月前,他们曾经提出过对俄罗斯的贸易国进行“二级关税制裁”的想法。如今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来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这次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不仅仅是一种惩罚,更是一种“敲警钟”式的威慑。
美国是想告诉所有的参会国家,尤其是那些立场摇摆的国家:与中国在进行深度的合作,可能会面临被美国进行“连带”制裁的风险。
他们正在用这种做法来制造恐慌,从而干扰峰会的正常进行。
当然,这也可能是特朗普政府要挟中国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让中国在国际贸易之中,给自己“让利”。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此前就曾因中方减少购买美国的大豆,而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过制裁。这种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外部化的做法,已经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特色”。
然而,美国不管怎么做,都很难起到什么效果,否则天津峰会也就不可能举行了。22位外国领导人与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济济一堂,此情形本身便是对美国人的极佳回应。
当他们继续推进单边制裁的时候,中国却以博大的胸襟,团结了更多的国家,扩展了自己的国际合作网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人口最多、幅员最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之一。
从早期的安全合作为主,到如今在经济、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全领域合作,上合组织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中国经济战略的强大生命力。
2024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3.2万亿美元,让各个合作方都得到了实惠。尤其在数字经济的基建领域,上合组织国家更是享受到了莫大的实惠。
像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些比较落后的国家,都已经通过与中国的数字合作,提升了自己的网络覆盖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网络冲浪的快感,和数字医疗的便利。
事实证明,搭建合作的“大平台”,远比用制造矛盾的手段,维护一个“小圈子”要更得人心。
未来全球治理的叙事,将更多地以合作的方式来书写。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理念而达成的合作,才是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资料:
1.应邀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的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名单公布——中国新闻网
2.美国以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为由制裁部分中国港口,外交部回应——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