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肉松小贝
编辑|史不得呀
眼下全球有两场“较量”正悄然升温:一场是俄乌冲突的硝烟弥漫,一场是中美贸易战的暗流涌动。
看似毫不相干的两条线,实则是环环相扣的一局棋。
中美陷入胶着,普京却始终波澜不惊,直到俄方近日说透一句实话,人们才明白:他早把底气握在了手里。

最近半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被两条战线牢牢吸引。
一条是俄乌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厮杀,炮弹轰鸣中,双方在前线拉锯,胜负难分。
另一条则是中美之间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从关税加征到供应链争夺,再到科技领域的封锁与反制,两国你来我往,火药味一点不比前线淡。
很多人觉得这是两条毫不相干的线,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它们早被拧成了一盘紧密相连的大棋。
美国一边喊着“脱钩”,一边一轮接一轮地搞贸易摩擦,今天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加税,明天又限制芯片技术出口,总想在气势上压过一头。
可实际上,这场持久战早已让美国疲于应对——国内通胀压力没缓解,制造业回流也没达到预期,反而因为供应链混乱,不少企业怨声载道。
这盘棋里,俄罗斯的位置很特殊。
要是中国在贸易战里扛不住,俄罗斯肯定会跟着吃亏。
要知道,中俄现在的合作早就渗透到方方面面:俄罗斯的能源要靠中国这个大市场消化,军工领域的技术合作、科技领域的联合研发,哪一样都离不开彼此。
按说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该急着表态站队才对,可偏偏普京政府一直保持着“沉默”,既不跟着美国指责中国,也没急着跳出来帮中国说话,这种反常的冷静,反倒让外界摸不透底细。

直到10月下旬,俄罗斯一位官员的一句话,才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普京的淡定,从来都不是没底气,而是早就看清了局势。
10月21日,俄罗斯稀有及稀土金属消费者协会主席迪穆哈梅多夫接受采访时,说了句让美国脸上挂不住的大实话。
现在美国根本没能力在本土生产镓,要想从零建起完整的镓产业链,最少得花5到10年,还得砸进去几十亿美元。
这话里的分量,行内人一听就懂,镓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芯片、国防装备、光电设备的“心脏材料”,没有它,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工生产都得“卡脖子”。
更关键的是,迪穆哈梅多夫说的还只是镓这一种金属。

要是算上其他稀土元素,美国的短板就更明显了。
这些年美国一直喊着“稀土独立”,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喊了这么久,连最基础的镓都造不出来,所谓的“独立”不过是自欺欺人。
就在迪穆哈梅多夫表态前几天,美国还刚和澳大利亚签了个“稀土合作协议”。
当时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拍着胸脯说要帮美国“解决稀土难题”,特朗普更是兴奋地在白宫喊话:一年后,美国的稀土会多到用不完!
可俄罗斯的这番话,直接把这层“遮羞布”撕了下来。
建稀土产业链不是盖仓库,从开矿、提炼到净化、加工,每一步都得有技术、有设备、有人才,哪是一年半载能搞定的?
澳大利亚本身的稀土加工技术就不完善,想靠它拯救美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其实不缺稀土矿,缺的是把矿石变成工业原料的技术。
这些年换了好几届总统,从政策补贴到找盟友合作,各种办法都试了,可始终没突破技术瓶颈。
现在的美国,面对稀土问题就像喉咙里卡了根鱼刺,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而俄罗斯的表态,相当于给全世界提了个醒:别被美国的口号骗了,它在稀土这条线上,根本没多少底牌。
看着中美在贸易战里打得火热,俄罗斯为啥能一直稳得住?
不是普京不想表态,而是他算得比谁都清楚。
首先,俄罗斯现在的国力早就不是冷战时期能比的,要是贸然深度介入中美对抗,很可能会把自己拖进麻烦里。
就像老话说的“神仙打架,凡人躲远点”,俄罗斯现在就是那个“躲得远、看得清”的观望者,不掺和、不站队,反而能守住自己的基本盘。
其次,普京对中国有十足的信心。

普京看得明白,中国敢和美国硬扛这么久,不是在硬撑,而是真有底气。
就拿稀土来说,中国不仅没因为美国的施压放开管制,反而明确表示“稀土是战略资源,要用到该用的地方”。
在贸易上,中国该反击就反击,该合作就合作,节奏把控得稳稳的。
既然“老朋友”能稳住,俄罗斯自然没必要急着动作。
而且,俄罗斯自己也是“有料”的。
它本身就是全球矿产大国,镍、钛、钼这些关键金属的储量都很丰富,再加上和中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双方互补性极强。
中美对抗越久,美国在稀土、能源上的短板就越明显,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反而越大。

反观美国,现在正陷入“两线困境”。
在亚洲,它要花心思压制中国;在欧洲,又得盯着俄乌战场,防止局势失控影响北约。两条战线同时发力,就算是美国也吃不消。
特朗普想在稀土问题上找突破口,其实是因为他在其他领域没占到便宜,贸易战没打垮中国,科技封锁也没能阻止中国自主研发的脚步,只能寄希望于稀土这张牌。
可偏偏在这个点上,中国守得紧,俄罗斯又出来“拆台”,美国的算盘根本打不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美俄的博弈早就不是简单的军事或外交对抗,而是涵盖贸易、科技、金融的全方位较量。

在金融领域,美国推进“去全球化”,中俄就在尝试构建新的清算机制。
在科技领域,美国封堵中国,中国就加速自主研发,俄罗斯则选择观望配合。
这种三角结构里,没有绝对的“敌人”或“朋友”,只有各自的利益和战略选择。
而俄罗斯的“以静制动”,恰恰是最聪明的选择,别人打得越急,漏洞就越多,它只要稳住自己,就能在局势变化中找到机会。
现在局势还没到终局,下周的第五轮中美谈判、俄乌战场的进展,都会成为影响格局的变量。
普京的淡定,中国的底气,美国的焦虑,都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稳得住,才能笑到最后!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普京:恢复与美国的全面关系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2025-10-03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