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出病了,不是中暑!“夏季典型病人”涌现,要安然度夏,得留意不少细节!

一出梅,上海进入今年第一个高温周,七天最高温均突破35℃高温线,到今天,今年的高温天数已达12天。本周后期,气温进一步走高,最高气温或可近40℃。

酷热难耐的天气持续笼罩申城,医院各个科室也陆续出现了“夏季典型病人”。新民晚报记者近日接连走访多家医院,临床专家纷纷说,要安然度夏,得留意不少细节。

冰饮解暑 也要适量

在龙华医院儿科李文主任医师的门诊,记者遇到了一位因“咳喘1天”前来就诊的小朋友。男孩7岁,既往过敏性鼻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原本中药调理下,半年多没来看医生了。

这次是因为家庭聚餐,一时没忍住,多喝了几杯冰果汁。他当晚嗓子开始干痒不适,咳嗽越来越频繁,第二天早晨情况加剧,于是送医寻求帮助。“都以为他身体挺好了!唉,医生曾经的嘱咐都忘记了!”家长的话语里满是后悔。

医生的叮嘱是什么呢?过敏体质儿童尽量避免冷饮,如果是夏季三伏天,一周最多两次,每次一个小冰淇淋,且不要空腹时吃;冰箱冷藏的水果、酸奶等,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接近常温后再食用,不宜多吃。

在中医眼里,夏季人的脾胃功能偏弱,稍微吃点油腻、生冷、辛辣的东西就容易出现不适。该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医师周时高建议,如果想吃冷饮解馋,最好选对时间再吃——中午阳气最盛时吃、饱饭后吃、含几秒钟再咽、一次别吃太多。

“另外,建议夏日不要在运动或劳作过后猛吃冷饮,更不要一次性吃太多,两次间隔至少要2小时。”周时高说。

冷热夹击 心梗危机

在岳阳医院心内科,新民晚报记者看到,高温炙烤下,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少,很多突发心血管问题的患者,都是因为“高烤”模式。

51岁的患者王先生是名销售经理,这几天外勤跑业务。顶着烈日,很快便汗流浃背。回到办公室后,他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吹了好一会儿。可没过多久,王先生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喘不过气。同事赶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心电图检查提示,王先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情况非常危急,后经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后才转危为安。

“王先生的遭遇其实就是‘冷热夹击’下导致心梗的典型案例。”该院心内科冯灿副主任医师介绍,高温环境下,人体的皮下血管会扩张,以帮助散热,此时血流会更多地分布在体表。当突然进入一个温度过低的空调房时,全身血管会因为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急剧收缩,尤其是冠状动脉。这种剧烈的收缩可能导致血管内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瞬间堵死血管,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这种从酷热到骤冷的切换,对心脏血管来说,无异于一次“极限挑战”,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尤其要当心。

那在这炎炎夏日,怎么守护好我们的心脏呢?冯灿给出一份“护心指南”——科学补水,小口慢饮;拒绝“温差刺客”,内外温差不超8℃;管好情绪,心静自然凉;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避开“毒日头”,运动要“温柔”;遵嘱服药,切勿擅停。

保存不当 西瓜“背刺”

76岁的陈阿婆,这几天可遭罪了。数日前,阿婆吃了几块冰箱里的隔夜西瓜,出现了腹泻。由于老人平素有些轻微的便秘,想着“通畅”了就并未及时就医;直到出现头晕乏力,精神萎靡,才被送到岳阳医院急诊。

经检查发现:阿婆出现严重脱水及低血压的情况——起因便是食用保存不当的西瓜引起急性胃肠炎,加之高龄和基础疾病,引起并发症,导致病情发展迅速。后经过医护团队16天的监护和治疗,阿婆的病情才得以稳定出院。

岳阳医院急诊医学科郭健主任医师提到,类似陈阿婆的情况在急诊时有发生。前几年高温天,一家三口在晚餐后吃了常温放置一天的西瓜,相继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岳阳医院。最终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细菌性肠炎。其中孩子发烧至39.8℃,幸好救治及时,才未造成更严重后果。

郭健提醒,冰箱低温虽能抑制部分细菌繁殖,但非无菌环境。西瓜切开后必须立即包上保鲜膜或放入密封盒冷藏,避免裸露,切开的西瓜即使冷藏也应在一天内吃完。

“在高温环境中,细菌繁殖非常快,谨记不要食用室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切开的西瓜。”郭健说,“此外,切瓜的刀具、案板要与生食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污染。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冰镇≠安全,干净≠无菌,很多细菌并不会导致食物变味,却可能引发胃肠炎。

“凉席皮炎” 痛苦难言

龙华医院皮肤科,夏季总有那么几位“凉席皮炎”的患者。这不,1岁宝宝睡旧藤席后,全身红疹水疱,确诊丘疹性荨麻疹;还有,年轻小伙一觉醒来发现手臂、小腿、腰腹部冒出数个豆大的红疹,还伴随着剧烈瘙痒……

“那位1岁的宝宝皮肤呈纺锤形红疹,经问询得知是一两天前接触未经清洁的凉席,后皮肤点刺试验查出螨虫过敏。”医院皮肤科主任宋瑜告诉记者。

宋瑜说,旧凉席除螨要遵循“五字诀”:清、晒、吸、藏、避——

“清”是指深度去污除虫,应该用温水+小苏打(50克)+75%酒精(20毫升)混合,拧干毛巾反复擦拭凉席缝隙,用花露水喷洒是没用的;“晒”是用高温灭杀螨虫,藤席或草席应在烈日下正反面暴晒不低于2小时,竹席或牛皮席可隔湿布熨烫(60℃以上持续5分钟);“吸”则是除尘防残留,可在晒后用吸尘器沿缝隙吸除虫尸、皮屑(减少过敏原),或用胶带反复黏贴席面,物理清除残留;“藏”的意思是收纳防潮抑螨,在换季时将凉席卷紧,外层裹纯棉布防尘,箱内放樟木条+除湿袋(樟脑丸儿童家庭慎用);“避”指的是高危人群优选材质,过敏体质或婴幼儿可选亚麻凉席,其他凉席的选择优先级是竹纤维>藤席>草席(缝隙越大越藏螨)。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剧痒的皮肤病,从高峰期到症状缓解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有市民会用一些网红产品清凉止痒,但收效不大。”宋瑜指出,正确的紧急处理是,冰敷患处10分钟,减少抓挠;水疱未破时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出现脓疱、发烧立即就诊,防继发感染。

原标题:《热出病了,不是中暑!“夏季典型病人”涌现,要安然度夏,得留意不少细节!》

栏目编辑:易蓉 图片来源:东方IC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养生   安然   夏季   病人   细节   典型   凉席   高温   医院   岳阳   西瓜   阿婆   血管   急诊   新民晚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