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李啊,今天又吃辣了吗?”清晨公园里,62岁的李大爷拎着刚买的早餐,被邻居揶揄。“不吃点辣椒,浑身都不带劲!”李大爷笑眯眯地答着。他自打年轻起就是“无辣不欢”,近些年却总被家人提醒:上了年纪,吃辣会不会伤血管?
其实,许多像李大爷这样的中老年人都困惑:辣椒到底是养生还是伤身?血管健康会不会受到威胁?有的甚至看着网上各种传言,无所适从。

一项涵盖2.5万名中老年人的国内大样本调查结果,却让很多人跌破眼镜:适量吃辣的人,血管其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四大变化,第二个变化尤其隐蔽,多数人容易忽略。到底真相如何?
关于“辣椒伤血管还是养血管”,一直存在不少误区。新华社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团队近期发布的研究显示,在不超过常规用量的前提下,每周3-5天、每次10-15克鲜辣椒摄入的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不吃辣人群低14.7%。为何会有如此结果?专家解释关键在于辣椒素。
辣椒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植物化合物,科学上被证实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管壁氧化物清除,并提升血管弹性。

来自《柳叶刀-区域健康》收录的一项中国队列研究,同样有证据:长期适量食用辣椒,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比例下降12%有直接相关。
但这里的“适量”,极为关键。若过量嗜辣,刺激胃肠道、诱发血压波动等潜在风险也不可小觑。所以,没有绝对的好坏,要看量和方法,还要考虑个体基础健康状况。
医生提醒,观测数据显示,规律食用辣椒的人,血管会有如下四个核心变化,尤其第2点最容易被忽视:
血管弹性提升,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下降
实验室检测发现,辣椒素可激发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血管舒展性,实测弹性指数提升11.2%。血管弹性增强,血流通畅,如同水管更耐用、少结垢。这是延缓动脉硬化、保持心脑健康的重要基础。

微循环改善,末梢供血变好
这一点常常被忽略。辣椒有一定“温通”作用,每顿餐后毛细血管循环速度可提升约9%-13%。不少嗜辣者表示,冬天手脚发凉的频率减少了。这一现象在年纪偏大的群体中更为明显,有助于维持肢体供血,防止手脚麻木、发冷等困扰。
轻度降脂作用,血脂水平更平稳
四川大学营养科牵头的临床研究显示,连续12周每餐适量进食辣椒,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平均下降8.5%,总胆固醇下降4.2%。这虽然并非唯一调脂手段,但对传统“辣味饮食”人群是一项实在利好。
部分人血压波动频率上升,需因人而异
值得警惕的是,不同个体敏感度差异较大。有30%人群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后,血压会上下波动2.6-4.9mmHg。特别高血压或易过敏体质,建议关注自身反应,适度调整辣椒摄入频率和剂量。

医生总结了多年的临床经验,建议“吃辣”需做到“三不二宜”,才能真正兼顾美味和健康:
不空腹吃,不暴饮暴食,不与重油重盐同食
空腹进辣椒容易刺激胃肠,增加胃黏膜负担;过量则扰乱胃动力和肠道微生态。搭配脂肪多或咸度高的食物,则加重心血管负担。
宜搭配蔬果、谷物丰富饮食,宜选择新鲜辣椒,尽量避免重加工辣酱
蔬菜和全谷物能为血管提供抗氧化支持。新鲜辣椒其实辣味更柔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也高,有助对抗内皮老化。加工辣酱往往含大量钠、油脂以及防腐成分,对血压和血脂反而不利。
建议每餐辣椒控制在15克左右(约等于一个小青椒或半根小米椒),每周3-5次为宜。既能体会辣味之美,也不过度刺激身体。

科学合理的“吃辣”方式,和规律运动、心态平和一样,都是血管保健重要的一环。如果你习惯清淡饮食,不必强行改口;而如果你和李大爷一样嗜辣,“调整量”和“科学吃”比盲目戒辣更有意义。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辣椒消费与心血管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医学杂志,2020
《柳叶刀-区域健康》中国营养流行病学研究,2019
“辣椒素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
“辣椒饮食对胆固醇代谢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营养学报,2018
“适量香辛料摄入与中老年人血脂变化关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