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轻岛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顾客不是上帝,但至少该被尊重。”
这是餐饮行业常说的一句话,可绿茶餐厅近期的操作,却把这句话抛到了脑后。
东莞一位顾客的体谅,结果却收到其员工的嘲讽和攻击。
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可这家连锁餐厅,连“笑脸顾客”都要冷嘲热讽?
更值得注意的是,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绿茶的投诉早已堆成山:
有吃出异物的,有被服务员怼的,“尊重”二字,为何在它这里成了“稀缺品”?
就在最近,广东东莞的一位女士,向网友分享了一件令人极度恼火的用餐经历。
当日,她通过外卖平台,在连锁餐厅“绿茶”订购了几份招牌菜品。
期间因为备餐不足,该餐厅也主动致电女士,提出能否更换菜品。
为了避免双方的麻烦,她也立即同意,同时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
可就是这番“照顾”,却让该女士平白无故地,遭受到一次“人格侮辱”。
当女士收到外卖,打开来看的第一眼,却让她气不打一处来。
只见包装完整的塑料袋上,贴着一张便利贴。
上面手写大字“笑死,装货”,像是一把尖刀,给了该女士突如其来的一击!
而在意外的愤怒之外,她更想不明白。
自己既没有刁难服务员,又没有态度不好,为什么要受到如此侮辱!
在被冒犯和侮辱的怒火之下,该女士将这次用餐经历分享到了网上。
很快,这场“食未饱气先受足”的经历,引发了许多网友讨论。
与此同时,一大批网友开始聚集该餐厅的评论区,大肆批评其员工的行为。
更有甚者曝光了自己在“绿茶”打假期工的经历,称其“连基本的卫生都无法保证”。
而面对着网友铺天盖地的声讨,该餐厅与品牌立刻做出了声明和道歉。
其公开发表的通告中,不仅承认了确实是旗下员工所为,并给予了辞退处理;
更是以此向公众道歉,表示要加强品牌餐厅员工的培训力度,避免这种情况。
对于被莫名其妙遭受侮辱的顾客,该餐厅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除了退还了订单费用以外,还给予了额外经济补偿。
可再快的声明发布速度,也比不上将矛盾消灭于萌芽来得及时。
餐厅及其品牌虽然看似真诚,但依旧无法让愤怒的网友买账。
对于“绿茶”的抨击和调查,并未终止。
从菜品质量、卫生条件,到菜品定价、服务质量;
网友的批评之声遍布“绿茶”评论区。
而随着一些人的调查研究,人们这才发现。
对于“绿茶”而言,“店大压客”的行为,并非第一次发生。
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中,有关“绿茶餐厅”的投诉事项,可谓一眼望不到头。
菜品中吃出异物、饭菜全冷质量差、餐具意外爆裂造成顾客惊吓……
接二连三的投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绿茶餐厅”。
而在其中,有关服务态度的投诉、售后,更是不乏案例。
早在2024年年末,就有河南洛阳的一位顾客,向平台投诉了其餐厅的“区别对待”。
据该顾客描述,“绿茶”服务员在明显有大桌子的前提下,故意无视了顾客的换桌需求。
而在顾客给予平台反馈后,其餐厅售后也呈现“两面派”做法。
表面上诚恳认错,实际上却侮辱顾客“歪曲事实”。
无独有偶,类似的服务问题,也发生在浙江义乌。
一名顾客因用餐人数较多,也提出了换桌需求。
但其服务员不仅不积极处理,更是当着顾客的面直言对方“耍无赖”;
在与顾客发生了口角冲突后,也并没有进行道歉。
这样恶劣的服务态度,甚至引得网友调侃:
“花高价买骂受,连小拉面馆都比不过。”
实际上,这样的“服务员与顾客”冲突,也在其他连锁品牌出现。
2024年6月,著名咖啡品牌Manner就被曝出,旗下咖啡店店员,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
该店女店员不仅对顾客泼洒咖啡粉,男店员更是冲出柜台,对其数次掌掴。
2023年4月,一家快递公司的客服人员与顾客发生口角。
其中更有诸如“要死你先死”等污言秽语,给该公司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事后该客服遭到公司开除处理,并取消了对其离职补偿。
如此频繁的顾客、服务冲突,不由地引发网友的思考和讨论。
一个是出卖笑脸和态度,一个是花钱买服务和体验。
顾客和服务人员的关系,难道要一直这样对立且紧张吗?
顾客和服务人员,正位于天平的两端。
而从身份与地位上,两人并没有怎样的差别。
一般而言,作为服务员,接待好每一位顾客,自然是其天职。
但在职责之外,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
而作为购买商品、以及商品化服务的顾客,也绝非绝对的“上帝”。
“打工者何苦难为打工者”之下,对于服务人员也要抱有一定的尊重与善意。
当然,这并非是对东莞等接二连三“冲突矛盾”的开脱。
顾客在给予尊重的前提,是服务人员完成了他的职责,给予了对等的尊重。
如果假借“工作压力大”而肆意撒泼,这样的服务员也称得上失职。
而解决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需要的不仅是双方的相互谅解、尊重。
在接连不断发生的矛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一旦发生顾客、服务员冲突,其背后平台、品牌总是甩出一句“加强教育”了事。
可如果“培训教育”就能解决一切争端,那怎么还有相似的矛盾被接二连三的曝出?
事实上,要想缓解长久以来的客、服矛盾,更需要的是企业方将劳动者当作人,而非机器。
用制度和奖励,来保障劳动者、打工人的“人”的尊严。
当然,这一理念也并非天马行空。
胖东来的委屈奖、“不开心假”,早已实施多年。
与其出名的服务质量之高、“为顾客着想”之真,也有其莫大的功劳。
背后的理念,就是通过制度和奖励,来保证服务人员作为“人”的需求和尊严。
只有经营者将服务人员的“情感需求”填满,“尊严保障”完善。
服务人员才能用真心换真心,踏踏实实的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从东莞顾客手中那张刺眼的便利贴,到洛阳、义乌的服务投诉;
绿茶餐厅的争议或许会慢慢淡去,但它留下的思考从未走远。
服务业从来不是“甲方挑刺、乙方应付”的对立,而是人与人之间“你体谅我不易,我尊重你需求”的双向奔赴。
好在,胖东来的“委屈奖”“不开心假”早已给出答案。
当企业把服务人员当“人”来疼,给他们尊严和底气;
当顾客与服务者之间多一分换位思考,少一分苛责;
那些剑拔弩张的冲突,自然会变成轻声细语的理解。
好的服务,从来不是“强装的笑脸”,而是发自内心的温暖。
部分参考资料
环球网:“笑死,装货”!女子点外卖竟收到辱骂纸条,餐厅道歉:涉事员工已被开除
深圳总工会:企业设“委屈奖”?最高奖励5000元?属实!还有30天带薪年假
光明网:“你骂我妈干嘛”!女员工回怼客户被解雇,法院判了
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互联网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