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保护主义”这股在历史上曾带来浩劫的幽灵,正在美国政坛卷土重来。面对竞争加剧与国内焦虑,华盛顿选择的不是改革与合作,而是筑起关税壁垒,试图以“关上大门”来解决问题。可历史已经给过答案:1930年代的美国保护主义不仅没能救国,反而加速了全球崩塌。今天,美国正冒着重蹈覆辙的危险,把全世界拖向新的深渊。
回望1929年大萧条,经济恐慌席卷美国,失业与破产潮让社会陷入焦虑。就在此时,共和党人推行《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全面提高进口税率,打着“保护就业”的旗号行“自保”之实。然而结果却是灾难性的。主要贸易伙伴立即报复,美国进出口额在大萧条期间直接腰斩。更糟糕的是,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国际摩擦,欧洲的极端主义随之抬头,纳粹党迅速崛起,世界最终滑向战争深渊。换句话说,保护主义不仅没能救美国,反而成了全球灾难的导火索。
九十年过去,美国政府竟然还在玩同样的把戏。第一轮关税战锁定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涉及商品高达1.4万亿美元;第二轮打着所谓“对等关税”的幌子,以单边主义姿态逼迫他国让步;第三轮则在各国反制中不断升级,白宫还一再宣称“所有国家都想和美国达成协议”。现实却是反过来的:加拿大、欧盟、中国纷纷反击,全球供应链受创,物价飙升,企业和消费者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所谓的“保护”,本质上不过是让美国社会自己吞下更苦的药。
冲突的核心在于,美国对全球化态度的彻底转变。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让中国、印度等“全球南方”崛起,也让美国自己收获最大红利。苹果、波音、特斯拉之所以能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靠的正是开放与合作。然而到了2010年代末,美国政坛却开始唱响“逆全球化”的主旋律。关税、制裁、限制,接连不断;规则的守护者,变成了规则的破坏者。全球化的车轮被生生刹停,世界经济被拖进碎片化与割裂化的泥潭。
短期看,美国的确能从关税中获得财政收入,甚至吸引部分产业回流。但这只是虚假的胜利。报复性关税到来,美国出口产业首先中枪,农产品滞销、制造业缩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供应链被打乱,企业成本高企,消费者面对的是不断上涨的账单。更严重的是,关税战已经超越经济领域,升级为地缘政治的全面博弈。每一轮关税都在推高紧张氛围,让国际秩序更不稳定。美国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
更危险的是,保护主义正在美国国内形成政治共识。民主党以工会与就业为由,拥抱贸易限制;共和党则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推动脱钩。无论谁掌权,保护主义似乎都成了必然选项。与此同时,美国试图拉拢盟友,把自己的自私行径包装成“供应链安全”或“民主联盟”。但全球没有人是真傻子:欧洲、亚洲、全球南方都看得清楚,这套逻辑的核心是“美国优先”,他国利益被迫靠边。美国越想“一家独赢”,越可能被孤立在新的国际格局之外。
与1930年代相比,如今的世界经济更为一体化。那时美国还能凭借庞大内需“勉强自保”,如今则已深陷全球供应链。半导体、能源、金融市场,没有一个领域能独立运转。如果美国执意筑起关税壁垒,损失的将不只是出口,而是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已警告,保护主义正加速全球经济碎片化,未来十年全球GDP可能因此损失数万亿美元。而这不是别人的损失,美国自己首当其冲。
历史已经证明,保护主义不是救命药,而是毒药。它无法解决美国的结构性难题,却会把矛盾转嫁给世界,再以更猛烈的方式反噬自身。从《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到今天的关税战,逻辑从未改变:短期的政治投机,换来长期的战略灾难。真正的问题是:美国人愿不愿意记住历史的教训?还是要继续在自我欺骗的幻觉中,把全世界再次推向深渊?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