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买房,很多人不敢买期房,暴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收房货不对板还不算最惨的,碰上烂尾楼,这边要还银行利息,那边房子连影都见不着,那真是欲哭无泪。
然而期房预售又是众多开发商偏爱的销售方式,方便快速回笼资金,降低风险,其实这种风险是转嫁到了购房者的身上。国内开发商良莠不齐,屡屡出现的违约行为,经常引发巨大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刊登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题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
倪虹表示,要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在商品房销售上,推进现房销售制,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明确提出的 “推进现房销售制,实现所见即所得”,并非对现有销售体系的颠覆式重构,而是房地产销售制度的结构性升级。这一政策包含双重核心逻辑:其一,通过 “现房交付” 从源头切断交付风险传导链,将购房决策从 “听承诺、看模型” 转变为 “察实物、验品质”;其二,构建 “现房为主、预售为辅” 的二元体系,对保留预售的项目强化资金监管,形成风险防控的双重保障。



从历史维度看,预售制诞生于住房短缺时代,曾通过 “提前回笼资金” 模式支撑了房地产行业的高速扩张,但其融资功能随市场发展逐渐异化 —— 从 “解决盖房资金不足” 转向 “支撑拿地扩张”,在监管缺位时极易引发资金挪用风险。如今全国现房销售占比已从 2020 年的 12.7% 跃升至 2024 年的 30.84%,2025 年前三月更是达到 36%,市场基础的变化为政策落地提供了现实支撑。
二、民生维度:购房者权益保护的系统性革新
现房销售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彻底重构购房者与开发商的权利平衡。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所见即所得” 不仅能规避烂尾风险,更能解决 “宣传与交付不符” 的行业痛点。在预售制下,购房者需承担从签约到交房期间的资金占用成本、市场波动风险与工程质量不确定性,而现房模式将这些风险转移至开发商端,迫使企业以实物品质赢得市场认可。
湖北荆门的城控・易居苑项目印证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 作为现房销售试点,其 106 套房源开盘即售罄,这背后是购房者对 “零交付风险” 的强烈需求。对仍实行预售的项目,政策强调 “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实则是筑牢风险底线:2024 年多地曝出的预售资金被挪用案例表明,仅靠企业自律无法保障资金安全,需通过第三方托管、节点拨付等机制实现 “资金跟着工程走”。
三、行业维度:倒逼房企从 “高周转” 到 “精运营” 转型
现房销售制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具有革命性。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指出,这一制度将显著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速中小房企出清。预售制下 “拿地 - 开工 - 预售 - 回款” 的快周转模式,其资金循环周期约为 12-18 个月,而现房模式需延长至 24-36 个月,对房企的资金实力与成本控制能力提出双重考验。
但挑战中蕴含转型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瑞民认为,现房销售将倒逼房企从 “规模扩张” 转向 “品质竞争”。在海南等试点区域,已出现房企主动升级建材标准、优化户型设计的案例,因为现房的实体呈现让品质差异直接转化为销售竞争力。从数据看,2024 年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19.1%,远超期房增速,显示品质导向的市场正在形成。
四、实施维度:配套政策如何破解落地难题
推进现房销售制需破解三大现实挑战:房企资金压力、新房供应节奏、地方土地财政平衡。对此,多地已探索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在资金支持方面,赣州延长现房项目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九江给予购房者契税补贴;在需求端,山东将现房购房与公积金贷款额度挂钩,最高可上浮 10%,形成供需两端的政策合力。
王瑞民提出的 “带定金现房销售” 模式颇具借鉴价值 ——10% 左右的定金由第三方托管,既为房企提供部分现金流,又避免购房者过早承担风险,还能为银行开发贷发放提供依据。这种创新机制既保留了市场灵活性,又通过制度设计防范风险,符合 “有力有序推进” 的政策基调。此外,优化土地供应效率、缩短规划报建流程等举措,能有效压缩开发周期,缓解房企资金占用压力。
五、长远维度: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基石
倪虹部长将现房销售制纳入 “开发、融资、销售” 三位一体的制度改革框架,凸显其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的核心地位。当前市场正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提质”,现房销售制通过强化品质约束,推动行业从 “造房子” 向 “造好房” 转型,与 “租购并举”“城市更新” 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从国际经验看,德国的 “先租后买”、日本的 “成品房交付” 均以保障购房者权益为核心,其共性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平衡各方利益。我国的现房销售改革并非简单照搬,而是立足国情形成的 “渐进式转型”—— 既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又通过配套政策缓冲冲击,最终目标是建立 “风险可控、品质可期、市场有序” 的房地产发展生态。
结语:在改革平衡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推进现房销售制,本质上是一场从 “速度优先” 到 “质量优先” 的发展理念革命。这一政策既回应了购房者对 “安居” 的迫切需求,也为房企转型指明了方向,更彰显了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市场 “软着陆” 的精准把控。随着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现房销售制将不仅能化解短期交付风险,更能为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让 “居者有其屋” 真正升级为 “居者优其屋”。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