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头条##香澜医聊##养联体#
重阳节,时值农历九月初九,又称“登高节”。此时,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燥邪”。《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耗伤津液,出现口干、咽痛、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症状。因此,重阳时节的养生,核心在于“滋阴润燥”,以顺应自然,平衡身心。

(一)百合山药芡实粥
1.食材原料:鲜百合30克,新鲜山药100克,芡实15克,大米50克,冰糖或盐少许。
2.制法做法:芡实提前用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大米淘洗干净;山药去皮切小块;将大米、芡实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30分钟;加入山药块和百合,继续熬煮20-30分钟,至所有食材软烂、粥汤粘稠;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冰糖融化或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3.适宜人群:普通人群秋季保健均可食用,尤其适合感到口干鼻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心神不宁、食欲不振及脾胃虚弱者。
(二)沙参玉竹老鸭汤
1.食材原料:老鸭半只(约500克),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红枣3-5颗,枸杞1小把,生姜3片,适量盐。
2.制法做法:老鸭斩块,冷水下锅,加入几片生姜,煮沸后撇去浮沫,捞出冲洗干净;沙参、玉竹、红枣洗净,稍作浸泡;将焯好水的鸭块、沙参、玉竹、红枣、姜片一同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2小时,至鸭肉软烂;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3.适宜人群:秋燥症状明显者,如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虚热烦躁的人群,尤宜于中老年人。
重阳节正值农历九月初九,此时秋高气爽,气候适宜,为登高提供了天然条件。秋日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登高可俯瞰山川景色,缓解夏季的闷热与烦躁。
秋季又是收获的季节,山间野果、菊花盛开,登高过程中还能欣赏自然景致,兼具休闲与养生功能。同时,登高也暗含“步步高升”“高寿”的美好祝愿。在登高的时候,老年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热身:起步前做5-10分钟的拉伸,活动开关节。
2.节奏:匀速慢行,不争不抢。“不怕慢,就怕站”,短暂休息时也可以站立或慢走为主,不要立即坐下。
3.呼吸:配合步伐,采用“鼻吸口呼”的深长呼吸。
4.补水:少量、多次地饮用温水,随时补充水分。
温馨提示:高龄或体弱者登高应有家人陪伴,并随身携带常用药物。首选坡度平缓、台阶规整、有安全保障设施的公园或景区步道。此外,还可以结合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其动作舒缓,注重呼吸与意念的配合,能有效调和气血,濡养脏腑,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秋季练习。
1.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顺应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规律,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养阴的基础。晚上建议在22:00前入睡,早晨六、七点起床,这有助于避免“秋乏”,保持精力充沛。
2. 保湿防寒,双重呵护
重阳节前后,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颈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防止寒邪入侵。同时,若室内环境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一盆清水,以保持空气湿润,防止呼吸道不适。
3.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秋日萧瑟,易引人悲秋。中医认为“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应多参与家庭聚会,与亲友交流,保持心情开朗舒畅,使神志安宁,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重阳节,既是一个承载着敬老与团圆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的绝佳契机。通过“膳食滋养、登高怡情、起居调养”三部曲,我们便能巧妙地运用中医智慧,有效抵御“秋燥”,滋阴润肺,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石。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刘幸媛 吕茜 杨同砥 周翘楚 熊暑霖 孙贵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