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命运似乎从不打算放过王健林,刚还完6000亿外债,万达集团就又背上了24亿的执行巨款。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此前为了补上那个巨大的窟窿,如今71岁的王健林不仅看上去愈发憔悴,资产也不断的经历着“大甩卖”。
这一次,王健林还能翻身吗?
回望十年前,王健林意气风发,是昔日首富,那时的万达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商业帝国,“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更非虚言。
他手握全国各地商业地产,挥斥方遒,一句“先定个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的豪言,透着那个时代企业家的无上自信。
王健林走的正是典型的重资产、高杠杆扩张模式,拿地、建楼、招商、收租,这套“组合拳”在房地产的黄金年代所向披靡。
但牌桌上的高手连赢太多,往往会错觉自己运气盖世,轻视了牌局风险,2016年成为王健林命运转折点,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
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私有化,并签下对赌协议,承诺在2018年前重回A股,这在外人看来何尝不是一场惊天豪赌?
他赌的是自己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洞察,赌的是万达不可动摇的行业地位,可惜让他没想到的是,那次他终究是赌输了。
随着国内金融政策收紧,房地产行业监管日益趋严,万达A股上市路被生生卡死,那份对赌协议的失败,如同一块巨石投湖,激起滔天巨浪,将万达卷入深重债务漩涡。
至此王健林的商业帝国骤然反转,过去“买买买”的攻城略地,变成了一场“卖卖卖”的绝地求生,这位昔日铁腕商业帝王,开始一场痛苦的“割肉断腕”。
文旅项目、连锁酒店、海外资产乃至电影院线,他亲手搭建的庞大帝国,一块块地被拆解,送上货架,他卖掉了多家万达酒店,卖掉了多个万达广场……
为了偿还那如山般压来的六千亿债务,他甚至卖掉了北京的万达总部大楼,当外界以为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已通过变卖家产熬过至暗时刻,现实却一次次泼来冰冷的水。
仅是2025年8月,一笔24亿的强制执行款项,又一次把万达推向风口浪尖,可怕的是这24亿巨款竟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天眼查风险信息得知,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的总金额已然突破76亿元,更致命的是,今年万达旗下众多核心公司股权被冻结。
这意味着,王健林赖以求生的“变卖资产还债”这条路,正变得越来越窄,他手上的牌确实不多了,这场“终局之战”,王健林打得异常惨烈。
他就像疲惫却坚韧的老将,在四面楚歌中苦苦支撑,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只为守住仅剩的阵地,而助他闯关的法宝依旧是“卖卖卖”的模式。
进入2025年后,除了万达广场,他旗下的酒店管理业务也未能幸免,今年的四月份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以24.97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同程旅行。
到了五月,太盟投资联合腾讯、京东等机构以500亿元的价格侵吞了48座万达广场,可以还有多少个万达可以拿出卖?
而到了七月底更狠,滁州万达广场又变更股东,快钱金融百分之三十的股权也在同一时期以2.4元挂牌出售,足以证明71岁的王健林资产在不断缩水。
但等到资产消耗殆尽,王健林还能拿出什么样的办法来填补这偌大的窟窿,真到了那个地步,他又将作何选择?而父亲为挽救帝国焦头烂额时,儿子王思聪却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提起王思聪,豪车美女、网络上嬉笑怒骂,尤其是与黄一鸣生下孩子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他“娱乐圈纪检委”和“国民老公”的名号,要远比“万达公子”更为人熟知。
但许多人视他为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可若细察他的路径,会发现他并非虚度光阴,而是在另一张牌桌上,玩着属于他这一代人的“资产”游戏。
像土地、钢筋水泥、实体店铺,一切价值都看得见、摸得着,而王思聪玩的却是“流量”游戏,眼球、话题、用户注意力,这些虚拟世界的资源。
对他而言这才是金矿,他很早就嗅到了这股风向,他创立的熊猫直播,曾一度在“千播大战”中脱颖而出,估值高达几十亿。
虽然最终因管理不善、内容监管等问题黯然落幕,但这无疑证明他精准踩中了直播风口,而他的另一张王牌,是电子竞技。
当父辈们还对“一群年轻人打游戏”嗤之以鼻时,王思聪的iG战队已斩获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引爆全民狂欢。
这不单是为国争光,更是一次现象级的流量变现,成功将个人热爱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王思聪从不痴迷于复制父亲成功。
他变卖豪车、房产,与其说是给万达输血,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新牌局筹措赌本,前段时间他在杭州开办主打年轻人潮流的新消费商业中心。
这分明是想在父亲深耕的地产领域,用截然不同逻辑切出自己一块蛋糕,当然他的牌局同样风高浪急。
在资本丛林里,他不再是那个一句“我爸是王健林”就能搞定一切的公子哥,他创办的公司,也屡次面临股权稀释,甚至失去控制权,例如他不再担任寰聚商业董事长。
都说“上阵父子兵”,可这话用在王健林和王思聪身上,对,却也不全对,说它对是因万达身陷囹圄之际,父子俩都背负重压,在各自战场上摸索出路。
说它不对是因他们压根不在同一片天空下,打的根本不是同一场仗,王思聪是一场轻盈的游击战,他在数字化的新世界里左冲右突,敏锐捕捉着一切可能引爆流量的星火。
而王健林正打着一场保卫战,拼命想守住那个以重资产为根基的传统商业帝国的残阳余晖,说白了他的困境其实是时代对他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发起的一场无情淘汰。
互联网电商早已将实体商业护城河掏空,当年的全球化扩张撞上了逆全球化的潮头,和国内骤然收紧的去杠杆铁幕,王健林的失利与其说是棋差一招,不如说是大势所趋,时也命也。
王健林或许难以再创辉煌,但他在面对六千亿重压,一步步履行债务的时候,这份担当实属不易,光凭这一点他就胜过了很多企业家。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2025-08-12万达集团被执行总额已超76亿,王健林“卖卖卖”模式能否破局?
中国经济网2017-07-20王健林卖出资产背后:国有金融机构担忧万达债务兑付
华商韬略2022-09-29偿清6000亿债务的万达,完成了蝶变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