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
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
步入第四天会程
在这全球化工领域的历史性盛会上
怎么少得了“高、精、尖”技术产品呢
经过记者的深入探班
我们汇总了足够吸睛的“明星成果”
尤其是大会第二日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
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
更是汇聚了
多项化工领域兼具高应用价值
与强创新性的“硬核成果”
怎么样?
是不是很想知道都有哪些“明星”?
小编这就带你一睹为快!
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自筹备以来,共收到来自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的41项技术成果,经专家团队从应用价值、合作可行性等多维度评审,最终筛选出22项代表性成果。
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轮胎的高强度国产纤维、半导体芯片核心材料之一的低温烧结纳米银粉、将工业副产气转化为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技术、光热电站的“压舱石”熔岩热储能系统……成果涵盖化工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智能化等多领域,其中不乏打破国际垄断的国产化替代产品,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发布会在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场举办,旨在为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新的合作契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部分企业既是“发布人”也是“参展商”。
之前为大家介绍了
本次大会中亮相的中国石油“黑科技”
在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
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
和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上
还有很多“明星成果”纷纷亮相
成为化工行业“产学研用”
日益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今天,小编再带大家看看
还有哪些“明星”~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120m³超低温储罐
为解决超低温储运技术难题,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覆盖﹣269℃温区的超低温储罐设计、制造、高效转注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超低温储罐100%国产化,取得发明专利18项、技术秘密15项,主导制定行业和团体标准9项。
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内权威专家评审,该成套技术及装备已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成套技术攻克了大容量超低温存储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难题,实现了超低温储罐设计制造成套技术及装备的自主可控,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超低温储运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120m³固定式超低温储罐技术》成果荣获“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优秀技术成果”。
国家能源集团
鄂尔多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
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独家投资建设的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百万吨级示范工程,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工艺,将煤加工成市场需求的油品,年产柴油72万吨、石脑油25万吨、液化气10.8万吨。该项技术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战略性技术,对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平衡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荒煤气制乙二醇技术
该技术由中国五环合作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突破荒煤气高效转化难题,全球首创与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耦合,实现复杂组分荒煤气的高附加值利用。以哈密广汇项目为例,每年可将28.6亿 Nm2 荒煤气转化为高附加值乙二醇产品,相比直接燃烧,可以减少64.25万吨CO2排放;合成气加工环节能耗为国家标准一级水平的69%,远超行业节能水平。已建成哈密广汇、内蒙古荣信、阳煤深州等项目,总产能达100万吨/年。
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生物基聚碳酸酯(PC)
盛通聚源公司生物基聚碳酸酯(PC)是国内唯一大型国产化的生物基聚碳酸酯材料,目前5000吨/年产业化装置已落地。这一新材料产品以植物源(异山梨醇)为核心原料,打破了国外企业十余年的技术垄断,兼具高透明与抗冲击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挡风玻璃、无人机镜头、高铁舷窗、5G基站信号罩、AR/VR设备外壳等行业,以卓越性能重新定义高端聚合物市场。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熔盐热储能系统及装备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基于50余年高温压力容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经验,结合国内外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新能源发电稳定性和能源储存难题,提出利用高温熔盐储能系统,解决光热发电复杂工况下的能源储存问题。在消除储能系统温差应力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尤其是基础结构创新属于国内首创技术。在风光发电配储能政策下,熔盐储能作为光热电站的压舱石,为完成国家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石油报
记者:尉赵阳
编辑:王思雨
责编:陈娜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