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到来,这份最全三伏贴贴敷指南分享给您,请收下!

所谓“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缠绵难愈的疾病,如咳嗽、哮喘、慢性腹泻、关节冷痛僵硬、畏寒、体虚感冒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借自然之“温”“热”,内服温补药物,外用穴位敷贴、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天”“人”合击,以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增强人体之正气,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使身体宿疾得以恢复的疗法。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疗法属于时间医学,是中医利用季节的特点,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践行“冬病夏治”、对抗疾病的一大法宝。

三伏贴疗法又名“天灸”,可治疗气喘、过敏性疾病、体虚感冒等。只要在一年中最炙热的三伏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特制药物,到了秋冬季,患者就可以轻松应对这些老毛病了。

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中医师皆指出,三伏贴确有效果。清代的《张氏医通》中就有记载:“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个古方提到的中药之中,白芥子、甘遂、细辛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使过敏体质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概率、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有散寒止咳的作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于改善气喘。

现在我国各中医院所制的三伏贴,往往依据各自专家经验传承、临床实践积累,配方多有增减调整,以利于更好地应用于患者。


什么时间贴三伏贴

三伏贴一般在初伏、中伏、末伏的时候进行贴敷。每一伏的第一天,是贴敷的最佳时机。不过您也不用过度担心,如果头伏错过了第一天也没关系,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都差不多,您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了。简单来说,就是每10天贴1次


三伏贴应该贴在什么位置


1.天突穴

【取穴】属任脉,位于人体颈部、胸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2.膻中穴

【取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主治】胸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等。


3.大椎穴

【取穴】属督脉,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主治】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等作用。


4.肺俞穴

【取穴】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贴敷穴位应根据自身病情,听从医生指导,不可自行选择。


三伏贴怎么贴效果更好


1.把握贴敷的时间

三伏贴不一定要在起伏第一天贴敷,在三伏期间均可。一般来说,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年人每次贴6小时。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所致的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使用。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患者若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2.坚持贴敷的连续性

三伏贴所治疗疾病多为秋冬季节加重的慢性病,除少数患者能当年治愈外,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三伏贴疗法以3~5年为1个疗程。如果是期待效果立竿见影,不愿意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风。


3.注意贴敷期间的饮食

三伏贴贴敷期间,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如海鲜等发物,应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


4.避免贴敷时受寒

贴敷后若患者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阴凉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可马上进入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哪些人不适合贴三伏贴

●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者。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2岁以下的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养生   指南   伏贴   患者   穴位   细辛   疗法   芥子   甘遂   药物   膏肓   督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