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有点害怕,小学的老师会不会很凶?”8月28日,在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门口,6岁的轩轩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忐忑。而像轩轩这样的一年级新生,在这个开学季,正踏入太原的各个校园,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深入太原多所小学、家庭以及教育机构,对话家长、教师和儿童心理咨询师,为您奉上太原幼升小开学的全景指南。
家长
从焦虑筹备到陪伴适应 角色悄然发生转变
暑假期间,为了让儿子能顺利适应小学,家住太原市杏花岭区的刘女士可谓煞费苦心。她早早为孩子报名书法兴趣班,还购置了大量幼小衔接练习册。“我就怕他上小学跟不上,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刘女士说道。
在采访中,像刘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根据对15位太原新生家长的调查,超过70%的家长在暑假为孩子安排了学科类衔接课程,其中近一半家长表示是出于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担忧。但随着开学的推进,许多家长逐渐转变观念。“以前觉得提前学知识最重要,现在发现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更关键。”迎泽区的家长王先生说,他现在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理能力,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按时作息。
“看着孩子走进校园的背影,我在门口站了好久,心里空落落的。”在太原市桃园小学一年级新生提前入学日,李女士眼眶微红地说。分离焦虑并非孩子的“专利”,调查显示,约40%的家长在孩子开学初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表现为频繁给老师发信息询问孩子情况、在学校周边徘徊张望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太原市儿童心理健康协会理事赵德海老师指出:“家长的焦虑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形成负面循环。”他建议家长在送孩子上学时,要保持坚定和乐观,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在学校会很开心,会交到很多好朋友”,并在告别时果断离开,不要反复叮嘱。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上学的趣事,让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期待。
教师
用爱与专业,为新生搭建温暖港湾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就像一群小候鸟,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与不安。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引导。”有着15年低年级教学经验的太原市桃园小学教师王老师说道。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王老师所在的学校做了精心准备。
走进桃园小学的一年级教室,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乐园。墙壁上张贴着色彩鲜艳的卡通画和学生作品,图书角摆放着各类绘本,教室后面还设置了“心情角”,配备了柔软的坐垫和可爱的玩偶。“我们希望教室能像家一样温暖舒适,让孩子们在这里能放松心情。”王老师介绍,开学第一天,不少孩子因为想家而哭闹,但在“心情角”坐了一会儿,玩了玩玩偶后,情绪就稳定了下来。
在课程设置上,太原多所小学采用了“缓坡式”教学。开学第一周,每节课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中间穿插大量游戏和活动。比如,通过“拼音大冒险”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认识拼音字母;用“数字接龙”游戏,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契合孩子的注意力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太原市万柏林区某小学教导主任李主任表示,随着孩子的适应,课程时间和难度会逐步增加。
对于一些特殊需求的孩子,老师们也会给予特别的关注。迎泽区某小学的张老师去年班上有个叫阳阳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敢和同学交流。张老师每天都会主动和阳阳聊天,鼓励他参与课堂活动,并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和他一起玩耍。一周后,阳阳明显开朗了许多,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张老师说。
心理咨询师
化解常见问题,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每年开学季,我们都会接到很多关于幼升小孩子心理问题的咨询,主要集中在分离焦虑、社交恐惧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太原市儿童心理健康协会理事赵德海老师介绍。
对于分离焦虑,赵老师建议家长提前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让孩子熟悉小学的时间安排。在开学前,可以带孩子参观学校,了解教室、操场、食堂等位置,让孩子对新环境有初步认知。在送孩子上学时,要明确告知孩子放学的时间和接他的地点,让孩子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哭闹,不要强行离开,而是耐心安抚,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离开。
许多孩子在进入新环境后,会出现社交恐惧,不敢主动和同学交流。赵老师建议家长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交技巧,比如主动打招呼、分享小零食、一起玩游戏等。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做客,增进彼此的了解。对于在学校不敢表达的孩子,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在合作中逐渐克服恐惧,建立自信。
面对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赵老师提醒:“一年级的孩子应以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为主,不要给孩子过多的作业和压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安排适量的学习时间,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阅读绘本、做手工、玩益智游戏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学习。如果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批评指责。”
家校协同
共筑孩子成长的坚实后盾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需要家长和学校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在采访中,多位老师表示,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及时关注学校发布的通知和信息,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在与老师沟通时,要保持尊重和信任,如实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家庭教育同样重要。”王老师说,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太原多所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孩子的学习进展;利用班级群、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孩子的在校表现和作业情况;组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家长能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增强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太原市小店区某小学校长表示,“幼升小,不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而是一段温暖的成长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家长的陪伴、老师的教导和社会的关怀,共同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阳光、水分和耐心,他们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田晓瑛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