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的条约,如今赢麻了

说到中国的近代史,国家衰弱,内乱外患一大堆,尤其是北洋政府那十几年,军阀打来打去,政府换来换去,财政穷得叮当响,还得天天被列强欺负,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

不过,谁能想到,就在这么个破落时候,北洋政府随手签的一个条约,100年后居然让中国在北极站稳了脚跟,成了个大赢家。

北洋政府的随便一签

1912年清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了,但这国家也就名义上是个国家,实际上乱得一塌糊涂。

北洋政府从1912年到1928年,掌权的军阀换了好几茬,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一个接一个上台,但没一个能收拾好这个烂摊子。

国内军阀混战,国外列强压迫,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列强逼着签的不平等条约,更是让中国喘不过气。

比如1901年的《辛丑条约》,赔了4.5亿两白银,关税和盐税都得抵押出去,这笔钱一直到1943年才还清,压得中国几代人抬不起头。

到了1920年代,北洋政府又碰上新麻烦。法国因为一战后经济不行,法郎贬值得厉害,就想了个歪招,要用“金法郎”代替普通法郎算账,让中国多赔钱。

那时候段祺瑞当政,他本来就为钱发愁,财政窟窿大得吓人,还得应付列强的无理要求。

1924年,法国提出这个金法郎要求,段祺瑞没办法,只能跟法国谈判,同意用金法郎支付赔款,换取法国归还部分关税和盐税收入。

这事后来被捅出去,全国老百姓都骂段祺瑞卖国,政府脸都不要了。

此时法国提了个建议,说让中国加入一个叫《斯瓦尔巴条约》的国际条约。法国解释说,这是个多国条约,加入了就能在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搞科研和开发资源,没坏处。

沈瑞麟打听了一下,发现比利时、西班牙这些国家都签了,条约也没啥坑人的条款,就跟段祺瑞汇报。段祺瑞认为也没损失,就批了个“可签”。

1925年7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斯瓦尔巴条约》,成了缔约国之一。这条约规定,缔约国可以在斯瓦尔巴群岛平等地开展科研和资源开发。

当时北洋政府内斗都斗不过来,财政还得靠借债过日子,签完条约就没人再提了。

条约被挖出来的机缘巧合

那《斯瓦尔巴条约》到底是个什么?这是1920年在巴黎签的一个国际条约,主要是为了管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

这地方在北极圈里,离挪威挺近,1596年被荷兰探险家发现,后来因为有煤矿和渔业资源,吸引了不少国家眼红。

不过大家都想要,又不能打起来,于是1920年,英、法、美、挪威这些国家就商量着签了这个条约。条约规定,斯瓦尔巴群岛归挪威管,但所有缔约国都能平等地在岛上搞科研和开发资源。

1925年,法国拉中国入伙,北洋政府就这么糊里糊涂加进去了。签完之后,中国压根没拿这当回事,《斯瓦尔巴条约》就这么被扔在角落里。

直到1991年,这条约才被重新挖出来。那年,中国极地探险家高登义在跟外国同行交流时,人家拿出一本《北极指南》,里面提到《斯瓦尔巴条约》,还特意标了中国是缔约国。

高登义一看,这不就是个宝贝吗,赶紧把这消息带回国。

中国科学院查了查历史档案,确认中国确实是1925年加入的缔约国,还有权利。于是,1990年代末,中国开始筹划去北极考察。

2002年,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建了个临时科考站,2004年,黄河站正式挂牌,中国在北极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

这事说起来挺偶然的。如果不是高登义看到那本书,如果不是中科院反应快,这条约可能还得接在某个角落里。

北极的地盘与国运的玄妙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未来要是资源开发起来,北极也是个宝藏区。中国靠着这个条约,能合法地在斯瓦尔巴群岛搞科研,研究气候变化、极地生态这些硬核课题。

黄河站一建成,中国就成了全球第八个在斯瓦尔巴群岛有科考站的国家,跟美国、俄罗斯、挪威这些大佬平起平坐,这不得说牛吗?

而且,北极这地方还有个特殊意义,叫“北极圈治理”。

现在国际上对北极的关注越来越多,中国有了黄河站,就有了参与北极事务的话语权。别看这只是个科考站,它背后代表的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100年前,北洋政府随便签了个字,结果今天让中国捡了个大便宜。这事咋看咋觉得是“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

当然,这也得夸夸后人的眼光和努力,高登义发现这个条约,中科院赶紧跟进,才把这机会抓住了。要不然,光有国运也没用。

单看《斯瓦尔巴条约》这事,还能扯出更多有意思的点。比如说,北洋政府为啥能签到这个条约?表面上看,是法国拉中国入伙,但背后是啥原因呢?

1920年代,欧洲国家在一战后忙着重建,北极这地方虽然有资源,但开发成本太高,大家都想着拉更多国家进来分摊风险。

中国那时候虽然弱,但好歹是个主权国家,拉进来多个名额也没啥损失。这么一看,当时的草率,倒是歪打正着。

还有,这条约能发挥作用,也跟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分不开。

1991年高登义发现条约的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十几年,经济开始起飞,科技也有了点底子,才有能力去北极建站。

要是发生在50年代或者70年代,就算知道有这权利,估计也没钱没人去干这事。所以说,国运,不光是运气,还得有实力撑着。

从北极这块地盘看出去,中国的国运确实在起伏中慢慢变好。

100年前,咱们被列强欺负得没脾气,只能签不平等条约;100年后,咱们靠着当年的一个签名,在北极有了自己的站。

这变化,谁看了不得说一句“赢麻了”?


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家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有了《斯瓦尔巴条约》 央视网

2、中国人的北极科学考察站概况 央视网

3、中国公民可自由出入斯瓦尔巴群岛,须归功北洋政府 光明网 2016-10-2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北洋   国运   条约   年前   政府   瓦尔   北极   中国   法国   群岛   缔约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