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没看错中国,1天内外交部两次通告美国,俄石油中方照买不误

«——【·前言·】——»

美国想要切断中俄能源动脉,中俄都不会答应,那么我外交部究竟是怎么警告美国的呢?中俄合作到底有多靠谱?

«——【·关税大棒下的博弈·】——»

7月30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的新闻发布会上抛出惊人言论:“若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面临最高达三位数的关税惩罚。”这一威胁如同投进国际舆论场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美国试图通过“二级制裁”手段切断中俄能源动脉的意图昭然若揭——既想削弱俄罗斯的经济韧性,又想迫使中国在战略选择上让步,可谓“一石二鸟”的如意算盘。

然而,美国显然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就在贝森特话音未落的24小时内,中国外交部连发两记重拳。首次回应中,发言人郭嘉昆以“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在平等、尊重、互惠基础上增进共识”的措辞,表面上保持外交礼节,实则暗藏锋芒。

这句看似温和的表态,实则是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的严厉批判——中美关系的困境根源,恰恰在于美方长期奉行的霸权逻辑。

紧接着,第二份声明以更鲜明的立场强调:“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短短16个字,犹如重锤击碎了美国的幻想,清晰传递出中国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寸步不让的决心。

«——【·中俄能源合作的底层逻辑·】——»

美国的关税威胁之所以注定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中俄能源合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资源禀赋看,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之一,2025年上半年日均出口量达500万桶,其中近三成流向亚洲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对稳定能源供应的需求与俄罗斯开拓东方市场的战略形成完美契合。

这种基于市场规律的互补性,使得双方贸易额在美西方制裁下仍逆势增长——2025年1至4月,中国自俄进口原油量达1250万吨,能源贸易占中俄双边总额的60%以上。

更深层的保障来自两国牢不可破的战略互信。普京总统家族成员学习中文的细节,看似小事,实则是对中俄关系长远发展的无声背书。

这种信任具象化为具体行动: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工程的稳定运营,将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原油源源不断输往中国东北;本币结算比例的持续提升,目前已超过95%,彻底绕开美元体系的制约。

更有2025年5月签署的《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明确将能源合作列为优先领域,为未来十年的合作锚定方向。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言:“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的多维战略布局·】——»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中国并非被动应对,而是构建起涵盖法律、经济、金融的立体化反制体系。在法律层面,《反外国制裁法》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冻结美企在华资产、限制特定商品出口提供法理依据。

经济层面,稀土这张“王牌”被多次提及——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若实施出口限制,将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金融领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俄罗斯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的对接,正逐步构建起独立于SWIFT的结算网络,降低美元制裁的影响,这些措施并非纸上谈兵。

7月31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州的政治票仓。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谈判加速推进,卡塔尔液化天然气进口占比已升至18%,形成对俄能源的战略备份。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中俄联合海上军演于8月初在日本海举行,这一行动既是军事协作的展示,也是对外部势力干预的无声警告。

这种趋势在能源领域尤为显著。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顶住压力,继续扩大俄油进口;欧盟虽跟随美国对俄制裁,却在私下与俄罗斯协商能源结算的“灰色通道”。

«——【·结语·】——»

更具标志性的是,沙特阿拉伯在7月底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这一举措打破了石油美元体系的百年根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试图通过关税维系霸权的做法,反而加速了多极化世界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财经   外交部   美国   中方   中国   通告   石油   俄罗斯   能源   关税   原油   战略   中俄关系   市场   美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