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出新王炸!美国人傻眼:封锁3年,竟养出个怪物?

七年前,一纸禁令劈头盖脸砸下来:高端光刻机不卖,核心设备禁运,材料卡脖子,连备件都要层层审

那阵子,全球不少人笃定:中国芯片这回悬了。

一时之间各大媒体论坛清一色看衰,连国内不少人也认为这道坎怕是过不去了。

转了一圈年头,剧情却有反转。

长江存储丢下一句话:全国产化产线,上线试产时间瞄准2025年下半年。设备、材料、工艺链条一字排开,尽量用自己的。

消息传出来,最先愣住的,恐怕就是那些当年举着封锁大旗的人,三年层层围堵,没等来熄火,反倒逼出一条新路。

把镜头拉近,有个名字很难绕开——霍宗亮。

九十年代中叶,他在北大读微电子,拿了博士,本想在国内大干一场,可那时的存储产业几乎是一片空地,去外面见世面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

三星七年,他见过一流的工艺,也摸到了天花板的硬度。名利双收的时候,他心里更堵:家门口的那条赛道不能一直空着。

2010年,他拎包回国,进了中科院微电子所,后来又扎进刚成立不久的长江存储,跟一群人从零开始折腾。

当时的存储圈子,巨头把专利墙砌得密不透风,谁靠近谁吃亏,国内某厂家因为专利扯皮停摆的教训还在眼前。按别人的路走,走一步卡一步,换条路成了唯一选项。

霍宗亮和团队把路线图画得很硬:不在平面上挤牙膏,改在叠楼层上想办法——Xtacking架构由此冒头。纸面上的词看着冷冰冰,落到实验室里就是一串要命的关卡:高深宽比刻蚀、超高选择比、叠层薄膜沉积、金属栅形成、双曝光走线……每一道都是坑。

那两三年,实验室的灯很少按点熄,失败堆成山,笔记本翻烂了好几本。

2017年,第一个好消息传出:32层三维闪存做出来了。小小一颗片子,意味着零的那道线被擦掉。外面的同行把样品几乎拆成渣,想找出熟悉的影子,结果没找到,这条路确实是自己摸出来的。

两年后,64层量产,Xtacking落进工厂,国内第一次把三维闪存从试验台搬上产线。

再往后,QLC、232层……一口气把台阶踩上去,长江存储的零售盘做到了和国际高端同台对打的水准。

也正是这时,封锁再度加码,设备、材料的门一扇一扇关上。

门关上了,就想别的路。首席科学家的头衔不是挂着好看的,霍宗亮把拉清单这活儿做细了:这台设备有没有可替,替代差多少;这瓶材料能不能自己合,杂质控制到几何;这道工序可不可以拆成两步、换掉一半外援……供应链一段段往回拉,缺口一个个往里填。

外面冷不丁传出一条新闻:有国际头部在高层堆叠专利上转来转去,最后还得和长江存储谈授权。过去是我们掏钱买人家的专利,如今轮到别人来敲我们的门,这一进一出,意味很清楚。

最硬的那一段,是把产线两个字落地

单件设备能绕,大系统最难。上千台设备的节拍得对上,洁净、温湿、化学品循环、废气处理全得合规,工艺窗口要掐得准,良率得从地上往上扛。一条线上的任何一点出岔,前后就全要停。别人说你们不可能凑齐,这边就一张张料单往下打。

能买的买不到,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先把指标降一档,把工艺补回来;再不行,工艺调参,绕开卡点,从旁侧穿过去。

这个过程不惊艳,但一步一脚印,往往才是能走到终点的路。

有人问:没有最先进的光刻机,怎么和别人比?答案不在嘴上:存储跟逻辑不同,工艺侧重点不同,路线也不一样。你可以在同样的面积里盖平房比谁更密,也可以另起一层层往高盖,用堆叠把容量、速度、可靠性做上去。

工艺成熟的设备未必没价值,关键看你会不会搭积木。堆得高不等于糊墙糊得厚,叠层之间的互联、耦合、失配全部要算清楚,算清楚了,性能也能逼近乃至超上去。

等到全国产化产线这六个字写进计划表,很多人才意识到:这件事不是一句口号,是拿出来真刀真枪过招的结果。有人把它比作断电后自己造发电站,形容虽夸张,但劲儿是一回事。

产线一旦立稳,迭代就会变快,别人手上的开关就不好使。你今天封一个阀门,明天我把支路打通;你抬高一层门槛,我从另外一扇门进去

封锁锁的是时间,逼出来的却是韧性和系统能力。

把功劳全压在某一个人身上不公平,产业这盘棋,离不开无数个名字。设备厂复盘一个参数提升半年,材料厂把杂质从十几个ppb往下砍,工艺工程师在夜里等一炉片子的结果,良率工程师盯着报表一点一点找波动的根,供应链在每一个关口来回协调。

所有人各就各位,才有今天这口气。可也必须承认,一个技术狂人的执拗,常常是能把队伍顶过去的那一股子劲。

霍宗亮那句没有路,就自己走出一条路来,不是喊给别人听的。

从不给你卖到要来向你买,从你做不到到你先做成了,风向不是一天换的。

别把眼前的一点进展吹成天下无敌,产线全国产化是里程碑,也是起点。前面还有更高的层数、更低的成本、更稳的良率、更严的可靠性,还有在开放生态里和别人打长期仗的能力。

走出去参加标准制定,走进去绑定大客户,走下去把学生带入行、把产业人才盘活,这些都是接下来的硬活儿。

七年前被断的,不只是设备渠道,还有一些人的心气;七年后站住的,不只是某家公司的招牌,还有一整条链条背后的底气。

事后回头看,是一条很坎坷的路。今天把这一页翻过去,不是为了谁的掌声,而是为了以后不再被人一按开关就掉链子。

更重要的,这股劲儿需要继续传下去:有人做装备,有人做材料,有人做工艺,有人做算法,岗位不同,方向一致。

围堵没有停,迭代也没有停。等这一代人把手里的班交出去,下一代再往前推一步,故事还会继续讲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科技   美国人   中国   怪物   三星   工艺   长江   设备   材料   光刻   专利   活儿   微电子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