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原来有一个威武霸气名字,为啥不用,还“抢”了别人的名字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翻开中国古代地名史,你会发现越是军事重镇,名字越威武霸气。

保定这座城市,原本叫"保塞军",听起来就像钢铁长城一样坚不可摧。可千年过去,这个威武的名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保定",竟然还"借用"了邻居定州的一个字。

从"保塞军"到"保州"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这个马上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老家清苑县设立"保塞军"。

"保塞军"三个字,每个字都透着杀气。

保,就是保卫;塞,就是边塞要塞;军,就是军事重镇。连起来读,就是"保卫边塞的军事重镇",这名字一听就知道不好惹,就像在告诉北方的契丹人,想南下?先过我这一关!

为什么要在清苑设保塞军?地图一摊开就明白了。

这里是宋辽两国的分界线,是北宋的北大门。契丹铁骑南下,必经此地。赵匡胤把军事重镇设在自己祖籍所在,既是战略考量,也带着浓厚的个人色彩。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宋太宗赵光义觉得"保塞军"级别太低,直接升格为"保州"。一个"州"字,意味着这里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行政中心。

淳化三年(992年),宋朝派李继宣知保州,这个李继宣不是一般人,他上任后做了几件大事:筑城关、挖护城河、修营房、疏通一亩泉河。短短几年时间,保州城内就建起1500多处营房。

什么概念?1500处营房,至少能驻扎几万大军,整个保州,就是一座巨大的军营。

城墙高耸,护城河环绕,城内遍布军营,站在城楼上向北眺望,就能看到契丹人的烟火,每一块城砖,都在诉说着"保塞"二字的威武。

这时候的保州,就像一只随时准备扑击的猛虎,杨延昭、呼延赞这些名将,都曾在这里指挥作战。"保塞"之名,在宋辽战争中越叫越响亮。

可惜好景不长。

从"保州"到"顺天路"蒙古人的天命观念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如潮水,保州城破,"保塞"威名瞬间黯淡。

金国人接管保州后,心思却和宋朝人不一样。

天会七年(1129年),金朝在保州设立"顺天军节度使",顺天,顺应天命。这两个字,透露出草原民族完全不同的统治理念。

宋朝人叫"保塞",是防御思维,我要保卫这里,不让敌人过去。金国人叫"顺天",是征服思维,我顺应天命,统治这片土地。

一个"保"字,一个"顺"字,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哲学。

1213年,更大的变局来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南下,保州城再次被攻破,这一次,整座城市被烧成废墟,连一堵完整的墙都没剩下。

1239年,蒙古人重建了这里,改名"顺天路"。路,是蒙古政权的行政单位,比州高一级。

为什么继续用"顺天"这个名字?蒙古人的想法很朴素,我们是天之骄子,征服世界是天命所归。"顺天"二字,就是在向全天下宣告我们的统治合法,因为这是天意。

从"保塞"到"顺天",名字的变化折射出政权更迭的残酷,汉族王朝的军事防御色彩,被草原征服者的天命观念彻底覆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第"保定路"名字的真相

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蒙古帝国的政治重心,从草原转向了中原。

这个变化,彻底改变了保州的战略地位。

以前,这里是宋辽边界的前沿阵地,现在,这里是元朝京师的南大门。地位变了,名字自然也要变。

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改顺天路为保定路。

"保定"二字,表面看是"永保安定",实际含义却是"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这个名字的政治含义非常明确,保定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元朝的首都北京。

从"保塞"到"保定",一个细微的变化透露出深层的政治逻辑。"保塞"是保卫边疆,"保定"是保卫京师,防御目标变了,战略意义也就变了。

关键的是,"保定"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足足750年。

为什么这个名字如此长寿?因为它击中了历代统治者的核心需求,无论谁当皇帝,都需要保卫首都的安全。

明朝建立后,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名字不变。清朝定都北京后,直接把直隶总督署设在保定,名字还是不变。"保定"二字,就像一块免死金牌,历经朝代更迭而不衰。

可这里面有个问题,保定的"定"字,真的只是"安定"的意思吗?

第"抢夺"的定州名字——千年古州的尴尬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保定市代管着一个叫定州的县级市。

这个定州,来头可不小。

公元450年,北魏改安州为定州,取"平定天下"之意,这个"定"字,比保定早了825年。

定州的历史有多辉煌?春秋时期,这里是中山国国都。汉朝时期,这里是中山王刘胜的封地。唐朝时期,这里是河北道的文化中心,李白、杜甫都曾在这里留下诗篇。

定州有一千多年都叫"定州",从来没改过名字。

相比之下,保定的"定"字来得就晚了。1275年才有"保定路",比定州晚了整整8个世纪,从时间上看,到底是谁"抢"了谁的名字,一目了然。

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定州的地位都比保定高。北宋时期,定州是中山府治所,保州只是普通的州。金元时期,定州是直隶州,保定是路治。

真正的逆转,发生在1994年。

这一年,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定州划归保定市代管,一个有450年历史的"定"字地名,突然要听一个有825年历史的"定"字地名指挥。

这种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让人不禁思考是保定"借用"了定州的威名,还是历史的巧合?

从地理位置看,保定在北,定州在南,两地相距只有70公里。在古代交通不便的年代,这个距离足以形成两个独立的文化圈。

可在现代行政区划中,这个距离却让两个"定"字地名产生了微妙的上下级关系。

2013年,定州成为省直管市,不再由保定代管,这个变化,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定州的历史地位。

从"保塞军"到"保州",从"顺天路"到"保定路",再到现在的保定市,这座城市的名字变迁,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缩影。

每一次改名,都对应着一次权力的更迭,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统治者的政治理念。名字看似简单,背后的历史却波澜壮阔。

至于保定和定州这两个"定"字地名的关系,或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重要的不是谁"抢"了谁的名字,而是这些名字如何见证了华北平原上千年的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中新网《保定名称起源于元代 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详细介绍了保定从清苑到保塞军再到保定路的历史沿革

新浪旅游《保定:千年古城始于"保州"》- 深入分析了保州城的军事特色和历史地位

央广网《保定》专题报道 - 全面梳理了保定从战国时期到现代的完整历史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历史   保定   名字   威武   霸气   定州   保定市   契丹   重镇   地名   天命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