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碗中香喷喷的东北大米,就生长在有着 “一两土二两油”的黑土地。然而,如此珍贵的土壤,竟在某些电商平台被明码标价售卖。多家网店以“9.9元抢20斤”、“5.8元一斤”的价格公开贩卖所谓的“天然黑土”,月销量轻松过万。
这黑色土壤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光阴,仅仅积累1厘米厚度就要耗费数百年的时间。但盗挖者却将其连根挖起,当成普通商品贱卖。这种触目惊心的反差背后,是我国这一重要战略资源正面临的现实危机。
全球有四片大面积的黑土区,分别分布在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以及我国的东北平原。正是东北这片珍贵的黑土地,孕育了我国最重要的产粮基地,也让这里赢得了“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
当你捧起一把黑土,手中最先感受到的是它松软细腻的质地。这种独特的触感,源于土壤中富含的腐殖质,由植物和动物残体经过数千年分解而形成。这些腐殖质中包含大量有机化合物和矿物元素,可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养分。
科学研究显示,黑土中的有机质占比可达到3--10%,是一般土壤的3--5倍。正因如此,黑土地上的作物,无需大量施用化肥也可实现高产。
黑土还具有独特的团粒结构。在显微镜下,这些土壤颗粒宛如无数微小的海绵球,既能有效保存水分和养分,又保证了空气的顺畅流通。这种类海绵的特性,有助于作物根系自由伸展,充分吸收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
珍贵的黑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它通常诞生在温带季风气候地区,那里夏季温暖多雨、植被茂密,冬季则漫长严寒,微生物活动减弱。每年,茂盛的植被枯萎后,都会积累大量有机质,它们在寒冷环境中分解缓慢,经年累月不断堆积、腐化,最终沉积为腐殖质层。
通常,自然形成仅 1厘米厚的黑土层,就需要约200--400年。东北数十厘米厚黑土层,更是经过了数万年的地质演化。我们餐桌上的一碗东北米饭,背后其实是万年自然积淀的馈赠。
令人痛心的是,如此宝贵的黑土,竟然被很多不法分子当成了牟利工具,肆意盗挖并在各类电商平台公开贩卖。
2021年,根据相关记者的调查,只要在某宝等平台输入“天然黑土”“东北山林土”等标签,就可以找到售卖黑土壤的店铺商品。这些店铺打着“园林用土”“营养土”的旗号,所卖的土壤价格低至几块钱一斤,“1斤仅售5.8元”“9.9元抢20斤”的广告比比皆是。
部分店铺月销量累计超过万件。这背后,是一条从盗挖、运输到网络销售的灰色产业链。2021年,五常市警方就破获了一起黑土盗采案件,有团伙打着土地改良为幌子承包土地,实际却动用挖掘设备和货车,盗挖的黑土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在吉林莫莫格保护区,也曾有不法分子趁夜悄悄盗挖草炭土,最终被警方查获,涉案相关金额高达一千余万元。
这些被盗的黑土大多流向了园林绿化,花卉育苗市场,一些普通消费者因不了解其来源而购买用于种花种菜,却在无意中成了这条非法产业链的末端。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展现出坚决打击的态度。2021年,我国专门颁布《黑土地保护法》,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禁止非法买卖,盗挖黑土,违者不仅面临高额罚款,更要追究刑事责任。
2022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强调要对此类犯罪实施"全链条打击",彰显了对黑土盗卖行为"零容忍"的坚定立场。
目前,东北耕作区的黑土层厚度仅剩约30厘米,与几十年前开垦之初相比,足足减少了约40厘米。造成这一结果,不仅来自于明目张胆的盗挖,更源于土地长期高强度利用下形成的“慢性病”。
首先,土层肥力正在 “变瘦”。由于每年作物收获都会带走大量养分,而归还给土地的有机质却远远不够,就如一个入不敷出账户,当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直接导致其基础肥力不断衰减。
其次,土层在明显地“变薄”。东北地区,春季大风频繁,夏季暴雨集中,松散的黑土缺乏植被的有效覆盖时,很容易被风刮走、被水冲走,宝贵的黑土就这样随着风沙和河水白白流失。
最后,它还在悄然“变硬”。为了追求产量,长期依赖大型机械反复翻耕、压实,加之有机质减少,破坏了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导致了土壤板结,透气透水能力变差,土层也就变得“硬”了。
因此,保护珍贵黑土地刻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科研人员与农业实践者已经探索出可行的路径。以吉林梨树县为代表的“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推广,正为黑土地带来积极转变。
这种模式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少打扰,多覆盖”,即尽量减少对土壤的翻耕,并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这样做既能有效抵抗风蚀水蚀,秸秆腐烂后又能转化为新的有机质,反哺土壤。
这正是在实践“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让疲惫的黑土地休养生息,逐步恢复其活力与健康。
黑土不只是东北的宝藏,更是关乎整个国家的粮食战略。它历经上万年的自然积淀,才形成今天这珍贵的薄薄一层,然而一旦遭到盗挖或出现退化,恢复起来将异常艰难。因此,我们绝不能再坐视“5.8元一斤”这样的标签,继续贱卖这片曾经丰饶的土地。
拒绝购买来源不明的土壤,支持可持续的农业模式,提高对黑土保护的认知和关注,就是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最基本的尊重。别让万里黑土,止于我们这一代。留给未来的,不应只是一片被榨干的土地,而应是一个依旧能生根发芽,生生不息的希望。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