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爆火后开启“全国巡炸”:南京站没人排队,保镖比顾客多!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一场正在发生的、堪称“史诗级”的网红翻车事件。

主角,就是那位一度火遍全网,被誉为“景德镇烟火气名片”的“鸡排哥”。

几个月前,他还是那个“6元鸡排卖出600元情绪价值”的邻家大哥,是无数网友心中的“初心”代表。而今天,他却成了“膨胀忘本”、“保镖开路”、“全国抵制”的代名词。

从“万人追捧”到“十人冷场”,从“草根顶流”到“全网公敌”。鸡排哥的这场“翻车”风波,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那个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情味”,又是如何被流量“异化”和“反噬”的?

“6元鸡排,600元情绪价值”——鸡排哥的“封神”之路

在我们解剖这场“翻车”之前,必须先搞清楚,鸡排哥当初为什么能“封神”?

答案很简单:他卖的从来不只是鸡排,而是一种稀缺的“情绪价值”。

在景德镇的那个小摊位上,鸡排哥构建了一个“人情味”的乌托邦。他的成功密码,是“真诚服务”和“情绪溢价”。

他能记住熟客的口味;他坚持“学生优先”;他面对镜头永远是朴实又高情商的笑容。在这个快节奏、冷冰冰的社会里,他提供了一种“被看见、被记住、被优待”的温暖。

网友们总结得非常精辟:你花6块钱,买了一块鸡排;但你同时获得了价值600元的“情绪价值”。

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草根人设”的基石。他是那个在浮躁时代里,坚守“现炸鸡排+人情味”初心的“笨人”。我们爱的,就是这个“笨人”的故事。

南京“滑铁卢”——当“邻家大哥”请了“保镖”

然而,所有的故事,都在2025年10月底,那场“全国巡炸”中,戛然而止。

走红之后,鸡排哥在流量的裹挟下,启动了他的“商业版图扩张”——全国巡炸。

第一站,南京。

然而,迎接他的,不是景德镇式的火爆,而是一场“滑铁卢”。

根据现场曝光的视频和报道,鸡排哥的排场,发生了“质变”。他不再是那个围着围裙的邻家大哥,而是变成了“明星”。

“保镖清场开路、助理全程护卫。”

这一幕,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所有粉丝的“情绪气球”。那个“接地气”的人设,在保镖开路的瞬间,彻底崩塌。

现场的反应极具讽刺性:市民们“冷眼旁观”,真正排队的,只有“十余人”。这与景de镇的火爆,形成了“巨大反差”。

互联网的反应则更为激烈。网友们迅速在社交平台发起了“拒绝鸡排哥来本地”的话题。福建、湖北、山西……多地网民自发抵制。

批评的声音一针见血:“忘记初心了”、“把炸鸡排当演唱会了”。

鸡排哥的“全国巡炸”,第一站就“炸”了自己。

信任的裂痕——“油、商标、打赏”引发的多重危机

南京的“排场风波”,只是一个导火索。它引爆的,是早已埋下的、大众对鸡排哥“商业化转型”的集体质疑。

当一个网红的人设开始崩塌时,他过往的“所有细节”都会被拿到放大镜下审视。

首先,是“用油安全争议”。

有专业人士曝光,鸡排哥使用的是“大豆油”进行反复高温油炸。营养科医生指出,大豆油稳定性差,反复高温易产生有害物质,建议改用更稳定的“棕榈油”。

虽然鸡排哥迅速晒出了“检测报告”自证合格,但这波操作,已经让“食品安全”的疑虑,取代了“人情味”的标签。

其次,是“商标权的被动”。

更“魔幻”的是,有网友扒出,“鸡排哥”这个餐饮类商标,早在2016年就被上海某家公司注册了,专用权要到2026年5月。

这意味着,鸡排哥本人的工作室经营范围,与商标的归属存在“冲突风险”。他甚至不是那个“法律意义”上的“鸡排哥”。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直播打赏的双标”。

国庆前,鸡排哥曾高调立下“关打赏、拒商业化”的人设。这为他赢得了海量的赞誉。

然而,就在国庆假期中,他被发现“默许”直播间刷礼物,其中不乏“嘉年华”、“火箭”等高额打赏。

这一行为,被网友痛批为“初心变质”、“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说“排场”是背离了“草根”的形象,“双标”的打赏,则是彻底背叛了支持者的“信任”。

被流量“异化”——谁“杀死”了鸡排哥?

当“排场膨胀”、“用油争议”、“商标隐患”、“打赏双标”……这些“罪状”叠加在一起时,鸡排哥的“翻车”,已成定局。

但我们退一步看,这场风波,真的只是鸡排哥一个人的“膨胀”吗?

不。这本质上,是一个草根网红,被流量“异化”的典型样本。

我们必须看到,鸡排哥的爆火,离不开“景德镇文旅”在背后的推广。他被塑造成“城市烟火气”的标签,但流量也反过来“过度消耗”了他。

当他启动“全国巡炸”时,他就犯了一个“底层逻辑”的错误。

网友们为什么爱他?是因为他的鸡排好吃到必须“全国巡演”吗?并不是。

大家爱的是那个“在景德镇的摊位上,那个给我优先、跟我唠嗑的鸡排哥”。那个“6元鸡排+600元情绪价值”的“性价比”。

而“全国巡炸”模式,抬高了成本(保镖、助理、场地),却剥离了那个“家门口鸡排”的亲切感。他把“情绪价值”的源头——那个“社区摊位”的核心场景,给抛弃了。

当他试图把“人情味”打包成一场“商业巡演”时,“情绪溢价”就消失了。消费者付出了更高的“期待成本”,却得不到那个“值得感”的需求。

这场“翻车”,是流量裹挟下的“定位迷失”。

目前,鸡排哥已经收缩战线,回归景德镇本地经营。但这“破碎”的信任,能否重建,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场风波,是网红经济的又一个残酷警示:

流量能在一夜之间捧红一个“卖鸡排的人”,但他却很容易误以为,人们爱的是“鸡排”。

当他抛弃了那个充满人情味的摊位,去追逐规模和排场时,他就亲手“杀死”了那个曾经价值600元的“情绪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娱乐   保镖   顾客   全国   景德镇   情绪   人情味   价值   翻车   初心   排场   流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