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教,却是“中国制造”!伊朗十二伊玛目派,到底到多汉化?

说起伊朗,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那个中东大国,石油多,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可你知道它的国教——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其实跟中国有扯不清的渊源?

这事儿得从13世纪的蒙古帝国说起,那时候元朝和伊朗那边的伊利汗国联系紧密,汉人官僚和文化元素传过去,直接影响了这个教派的形成和发展。别觉得离谱,历史就是这么奇妙,文化交流总在意外的地方碰撞出火花。

先得搞懂十二伊玛目派是怎么来的。伊斯兰教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因为继承人问题闹分裂。穆罕默德632年去世后,一帮人支持他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接班,觉得血统和指定传承最靠谱;另一帮人觉得该推选能干的,先后选出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这三位哈里发。阿里656年好不容易上台,可没几年661年就被刺杀了。

凶手背后是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这家伙直接建了倭马亚王朝,还把儿子叶齐德定为接班人。阿里支持者不干了,他们拥立阿里儿子侯赛因,结果680年在卡尔巴拉平原被叶齐德的军队围堵,断了水源,杀了71人,包括侯赛因全家。这场惨案成了什叶派的核心记忆,从此伊斯兰分成逊尼派(多数派,服从王朝)和什叶派(少数派,坚持阿里血统)。

什叶派内部又分了好几支,十二伊玛目派是主流,占什叶派85%以上。它相信从阿里开始,有十二位伊玛目,都是穆罕默德家族的,通过神圣指定传承。传到第十二位穆罕默德·马赫迪,这位869年出生,874年小隐遁,941年大隐遁,据说永生不死,等末日再现身救世。

为什么中断?有学者觉得跟909年法蒂玛王朝兴起有关,这王朝是什叶派另一支伊斯玛仪派建的,哈里发想收编教权,就让伊玛目“隐遁”了,省得有活人挑战王位。法蒂玛王朝1171年被萨拉丁灭了,什叶派又低迷,直到1258年蒙古人灭了阿拔斯王朝(逊尼派老大),才给十二伊玛目派机会逆袭。

这儿就到关键点了:蒙古人建的伊利汗国,跟元朝是亲戚关系。1256年,旭烈兀从蒙古出发,带兵灭了阿拔斯,建国领土从阿姆河到波斯湾,高加索到小亚细亚。伊利汗国名义上服从元朝大汗,旭烈兀1260年就承认忽必烈,还从中国调汉人帮忙治理。历史书上记的清楚,像拉希德丁的《史集》提到李罗、汪吉阳这些汉人官僚,汪吉阳还当了法尔斯省的总督。

这些人带去元朝的行政套路:税收系统、户籍登记、双式记账法,甚至官衔和印章都学中国的。1294年,海合都汗试着发行印汉字的纸币,虽然失败了,但这直接抄元朝的玩法。元朝还派使臣如孛罗到伊朗参政,1324年泰定帝给伊朗权臣出班封“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赐银印金符。

这些汉人官僚不光管事儿,还把儒家思想带过去。儒家讲究等级秩序、家族忠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天命观,这些在十二伊玛目派里都有影子。比方说,儒家的社会等级对应伊玛目世系的层级结构,强调服从权威;礼仪方面,汉人行政仪式影响了什叶派的哀悼活动,像卡尔巴拉纪念日,组织化很强,集体参与有序。

道德教化呢?儒家靠教育推仁义,十二伊玛目派靠乌莱玛(学者阶层)解释教义,指导信徒,这在伊利汗国时期强化了,因为蒙古人鼓励知识传播。家族忠诚从儒家孝道转成对穆罕默德家族的效忠,血统神圣性更突出。天命观也融进去了,什叶派把隐遁伊玛目当神授权威的象征,帮助教派合法化。

话说回来,伊利汗国早期信萨满教和佛教,汉人带去的天文、医学知识也影响当地。旭烈兀1255年带中国学者和天文学家去,帮纳西尔丁·图西建马拉盖天文台,用中国计算表研究星星。蒙古人还穿中国龙袍,用“皇帝”称号,这些都混进伊朗文化。1295年,合赞汗改信伊斯兰,定为国教,但没指定派别。

关键转折在1309-1310年,合赞弟弟完者都汗(Öljeitü)转信十二伊玛目派,受神学家阿拉马·希利和巴赫拉尼影响。这家伙小时候受洗成基督徒,后来汉菲逊尼派,又带点萨满痕迹,转什叶派虽浅,但开了头。蒙古人偏好苏菲主义,对什叶派宽容,这让十二伊玛目派在伊朗扎根。到1335年伊利汗国崩盘,教派已从边缘变主流,汉化元素本土化了。

1501年,萨法维王朝上台,伊斯玛仪一世征服大不里士,强制逊尼派转十二伊玛目派,当国教。他请黎巴嫩什叶派学者来,建神学院,盖清真寺,利用卡尔巴拉事件动员民众。16世纪中叶,教派主导伊朗社会,王朝国王自称伊玛目后裔,混王权教权。1736年王朝灭亡后,教派地位晃悠,但没倒。

1925年巴列维王朝搞世俗化,限乌莱玛权力,惹不满。1978年,反对运动起,霍梅尼从法国回来领头,1979年2月建伊斯兰共和国,4月公投通过。他把十二伊玛目派现代化,设专家会议选领袖,融选举,但核心还是神权。霍梅尼1989年死,阿里·哈梅内伊接班,教派影响伊朗政策到现在。

这么看,十二伊玛目派“汉化”不浅,但不是全盘抄中国,而是融合。行政上借元朝模式,帮教派组织化;思想上儒家元素让它更注重秩序和教育,跟波斯伊斯兰一拍即合。结果呢?伊朗成了唯一以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的国家,全球1.7亿到2.55亿信徒,主要在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

区别于其他什叶支派,它坚持十二伊玛目,不认废除沙里亚,强调伊玛目无谬、指定传承。实践上,有塔齐亚(伪装保护信仰)、朝圣伊玛目陵(如马什哈德伊玛目礼萨陵、库姆法蒂玛陵)、临时婚姻(穆塔),还有什哈达(信仰宣言加阿里监护)。教士系统发达,穆智台希德(学者)用伊智台哈德(独立推理)权威大,信徒得塔克利德(效仿)他们。

元朝从伊朗学伊斯兰医学、天文,回回炮技术帮打南宋。蒙古灭阿拔斯后,什叶派自由发展,希拉城成学习中心,阿拉马·希利推伊智台哈德,融哲学。蒙古人宽容,让什叶派从10世纪的巴格达学校,到12-13世纪希拉学校,再到15世纪贾巴尔阿米尔学校,一路演进。萨法维后,伊斯法罕学校混哲学、神学、神秘主义,米尔达马德和穆拉萨德拉合成穆斯林思想大成。

蒙古铁骑带去中国元素,意外帮十二伊玛目派成型,在伊朗生根发芽。汉化程度?行政和思想上至少三成吧,够让它从纯宗教变高效组织。伊朗现在政策、外交,还带这痕迹。你说呢?这不比单纯的宗教史有趣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历史   伊朗   国教   汉化   什叶派   王朝   元朝   阿里   伊斯兰   教派   儒家   穆罕默德   蒙古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