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学期丨紧张、焦虑、不愿去上学,怎么办?

紧张、焦虑、拖延完成作业……你家孩子最近出现这种情况了吗?

开学在即,“开学综合征”也找上了门。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更好地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呢?各位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需要强调,“开学综合征”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正常群体的孩子们在开学季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表现,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帮助孩子们迅速调试适应新的学期的节奏。

“开学综合征”的表现

行为——有的孩子可能会拒绝去上学,有的孩子就算去上学了也会出现迟到早退、坐不住、发脾气、顶撞老师等行为。

生理——失眠、睡不实、困倦、没精神、头晕、恶心、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等,并已排除身体疾病层面的原因。

心理——记忆力或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开学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但经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多数孩子的不适表现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但如果症状较重或症状持续存在,则会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者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焦虑障碍等,就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

所以,当症状较重,自我调节也没有效果,或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两周还是没有自行好转的迹象时,应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开学综合征”有易感人群

★适应能力较差、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的学生。

★在校常常受到老师批评,且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明明很努力却依然得不到家长肯定,学习成果与家长期望不符的学生。

★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急于求成的学生。

★曾在校遭遇过挫折(如校园霸凌、不公平对待)的学生。

★受入学、升学、转学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学生可能出现适应障碍,产生焦虑、郁闷、社交困难、压力巨大并难以调适的学生。

一般性的心理调试

孩子的心理调适

入学前1周——

作息重置:逐步调整起床/入睡时间(每天提前15分钟),避免开学后“生物钟休克”;减少电子屏幕使用,增加阅读、手工等静态活动,帮助大脑进入学习模式;

心理预热:与孩子共读校园主题绘本或观看校园纪录片,激发对校园生活的期待;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课堂互动、交友场景,降低陌生感;

物品赋能:让孩子自主整理书包、挑选文具,赋予“仪式感”以增强掌控力。

入学后1周——

情绪接纳:允许孩子表达紧张或失落(如“我理解你有点害怕,新环境对谁都不容易”);每天放学后预留30分钟“倾诉时间”,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分享(如“今天最开心/意外的事是什么?”);

社交支持:鼓励孩子每天主动结识1名新同学,可通过交换小礼物破冰;与班主任沟通座位安排,优先邻座性格温和的同学。

家长的心理调适

入学前1周——

避免焦虑传染:停止过度强调“开学压力”(如“再玩几天就要受苦了”),改用正向语言(如“你会遇到有趣的新朋友”);整理自身情绪,通过运动、冥想缓解分离焦虑;

家庭会议赋能:共同制定学期目标(如“每周学会3个新单词”),赋予孩子参与感;明确奖惩规则,避免开学后因琐事频繁冲突。

入学后1周——

观察与反馈:记录孩子情绪/行为变化(如食欲、睡眠、社交意愿),每周与教师同步信息;避免“侦探式追问”,用“我注意到你最近常揉眼睛,需要妈妈帮忙吗?”替代“你今天上课认真吗?”;

建立缓冲带:开学初期暂缓兴趣班等额外任务,给予适应期“心理留白”;周末安排家庭户外活动,平衡学习压力。

各位家长别紧张

孩子的“开学综合征”不是大问题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快试试这几招吧~

来源:首都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育儿   焦虑   新学期   紧张   孩子   综合征   心理   学生   家长   情绪   障碍   社交   可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