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所谓“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突传噩耗,对于他的离世,圈中好友无不发文悼念缅怀。
可就当绝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对蔡澜离世的悲痛之中时,却有一人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而其矛头更是直指蔡澜本人!
就在蔡澜离世后没几天,也就是6月29日,中国通信业观察者“项立刚”鉴于网上对于蔡澜离世的各种悼念之声,发出了嗤之以鼻的不屑之语。
项立刚当天发布视频并配之长文,不仅对于一些发声悼念的所谓“文化人”,毫不掩饰的表达出了厌弃,更是言辞犀利的将蔡澜本人给抨击的一无是处。
就项立刚文中所言,他觉得这些行为不过是一场自我标榜有文化的表演,而对于蔡澜本人呢,他则评价为,不过是用金钱堆砌和包装出来的“文化人”形象,一切都是假象罢了。
项立刚发文抨击
蔡澜的名气之大,在项立刚看来不过尔尔,而那“香港四大才子”“美食家”等称呼更是让他疑惑万分。
而大家之所以那么关注蔡澜,无非是与他谈过众多女友、以及吃喝玩乐等方面有关,女友一事暂且不提,但就吃喝方面,项立刚就第一个不服。
只因为项立刚自认为对美食也有些深刻理解,但就文中所言,他觉得蔡澜对于美食一道的研究颇少,就连其相关发布的文章都是些宽泛的散文,于此不过是花了钱的花架子罢了。
名头大,是花了钱?
至于蔡澜赚取的钱财是从哪来的,就项立刚发布的长文中描述那般,不过是其早年靠着涉足“三级片”行业才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财富积累之路着实不太光彩。
由蔡澜出品的这类影片,虽然在当时香港电影市场中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其中内容却因太过露骨从而饱受争议。
项立刚所言
而就蔡澜的这段经历而言,项立刚也在文中揭露了一件与前者相关的往事,早年才17岁的陈宝莲,因被母亲胁迫从而签下了蔡澜出品的“聊斋”系列某作品。
也因此,项立刚在文中指责蔡澜利用自己的身份,对陈宝莲进行施压,要求她配合拍摄其中露骨戏份,甚至亲自指导她如何“演得更露”。
而在当时的香港娱乐圈,类似陈宝莲这样被资本和行业规则裹挟的年轻艺人不在少数。
文字
经纪公司和制片人往往掌握着绝对话语权,新人艺人缺乏反抗能力,只能被迫接受各种不合理要求。
像是舒淇等港星,也曾在早年拍摄过类似作品,虽然她后来成功转型,但那段经历始终是她演艺生涯中的一道阴影。
舒淇
更别说,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花样少女而言,刚刚出道就遭遇了这样的处境,陈宝莲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而蔡澜的这些行为,在项立刚看来,无疑是将陈宝莲推向了人生黑暗深渊的重要推手,以至于陈宝莲后来有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最终在其29岁那年结束了她的一生!
项立刚
也就是因由这类事件,项立刚极为摒弃蔡澜的为人,他甚至直言表示说,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干过一次这样的事情,那这就不是人!
话虽糙但理不糙,这样的人,即便是在有钱之后努力洗白了自己,但曾经干过的事一切都有痕迹,藏是藏不住的,世人终会知道其人本质究竟是好人还是恶人!
对此,项立刚才这么不喜蔡澜本人,尤其是网上某些“文化人”对其的追捧更是让他嗤之以鼻,如果连这样的人都值得追捧的话,那么所谓“四大才子”名头的含金量可就low了呀。
项立刚所言
而且,就此前曾提到过的关于蔡澜“美食家”之称,不过是被商业包装和炒作出来的,项立刚更是对此表示,蔡澜根本就连给汪曾祺提鞋都不配,纯属玷污才子之名!
对于项立刚发布的这番,针对于蔡澜本人的炮轰言论,无疑掀起了轩然大波,有支持者亦有反对者。
项立刚
前者认为他敢于在蔡澜离世、众人皆在缅怀之时,说出这样犀利的话语,是有勇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
而后者则觉得,他在蔡澜刚刚去世就发表这样的言论,实在是不合时宜,有蹭热度、博眼球之嫌。
网友评
但就回顾蔡澜的一生来看,他的形象的确是复杂而多面的,年轻时,他以风流才子的形象示人,毫不避讳地谈论一生交过几十个女朋友,且女友遍布世界各地。
他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在看待一个女人时,最先关注的是她的脑袋,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看久了都会觉得好看。
这种对爱情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既让人觉得他洒脱不羁,又引发了不少争议。
众多女友
蔡澜
而到了晚年,蔡澜又成功转型为美食家,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品牌,其美食评论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他在美食领域的言论和作品,让许多人认识并爱上了美食文化,但在项立刚的批判声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蔡澜,不禁思考这些成就背后是否真的如表面所见那般纯粹。
蔡澜的一生充满了故事,他的经历和行为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蔡澜
如今,项立刚的炮轰让蔡澜的过往被重新挖掘和讨论,这场舆论风波,不仅仅是对蔡澜个人的评价之争,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正确看待公众人物、如何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评判是非的深刻思考。
蔡澜一生风流自诩、潇洒不羁,晚年转型为美食家,其形象在赞誉与质疑中早已分裂,究竟他是一位被误解的才子,还是如项立刚所言,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文化人”。
项立刚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而这场争论,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这场风波迫使公众在缅怀与批判的夹缝中,重新审视一个复杂灵魂的灰度,其文化贡献的光亮,与人性阴影处的暗角,究竟该如何衡量?
蔡澜
不知各位对此有何看法,不妨在评论区中留下你的留言,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历史功过,终需交由时间与人心这杆无形的秤来掂量。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