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昼夜均分,寒暑平衡,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燥气当令。
然超强台风“桦加沙”突袭,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过后湿气弥漫,寒湿交织,形成“燥湿并存、寒热错杂”的特殊气候。
此时,人体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痒、头重困倦、食欲不振、关节酸痛、易感风寒等症。
结合节气特点与台风后环境,中医调养当以润燥不助湿,祛湿不伤阴,扶正以御邪为原则,科学调护,助身心恢复。
气候与体质的双重挑战
秋分主“燥”,燥邪伤肺,易致干咳、咽干、皮肤瘙痒;台风“桦加沙”带来风、寒、湿三邪,侵袭肌表,困阻脾胃,致湿浊内停,出现腹胀、便溏、疲乏。
二者交织,形成“外燥内湿、上燥下湿”之态,尤以脾虚湿盛、肺阴不足者为甚,易诱发感冒、肠胃不适及慢性疾病。
饮食调养:润燥健脾,清补兼施
饮食宜少辛增酸,健脾祛湿,滋阴润燥,忌生冷、油腻、燥热。
原则:
多食:山药、莲藕、百合、银耳、薏米、赤小豆。
少食:辛辣、冷饮、海鲜发物。
推荐药膳:
1. 沙参玉竹老鸭汤:养阴润肺,缓秋燥干咳。
2. 五指毛桃茯苓鸡汤:健脾补气,祛湿不伤正。
3. 陈皮薏米冬瓜汤:理气化湿,利水消肿。
4. 莲子百合粥:养心安神,润肺止咳。
5. 姜枣茶:温中散寒,扶正固表。
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双管齐下
火龙灸——温阳化湿,固本培元
通过温灸督脉与膀胱经,可温阳散寒,驱除寒湿,改善腹痛、腹泻、怕冷;健脾化湿,增强运化,缓解腹胀、食欲差;扶正固表,提升免疫力,预防外感。
✅ 适用:体虚、怕冷、慢性胃肠病、关节炎者。
⚠️ 禁忌:孕妇、皮肤破损、发热、阴虚火旺者。
✅ 建议:秋分前后2–3次,每周1次,注意保暖,灸后饮温水。
温通刮痧——疏风祛湿,通络润燥
先温后刮,疏通经络,祛风解表,缓解鼻塞、头痛;化湿通络,改善肢体沉重、肩颈僵硬;调和营卫,增强抗病力。
✅ 部位:背部膀胱经、肩颈、肘窝、腘窝。
✅ 秋季要点:轻柔刮拭,微红出痧即可,刮后涂润肤油防燥。
⚠️ 禁忌:皮肤过敏、出血倾向、体虚者慎用。
生活调摄与情志养护
1. 保持干燥:及时通风,使用除湿设备,防湿邪滞留。
2. 注意保暖:护好腰腹、关节,避免穿湿衣、睡湿床。
3.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顺应秋收之气。
4. 情志调畅:台风过后易焦虑,宜多交流、听音乐、练八段锦。
5. 适度运动: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助气血运行,排湿化浊。
穴位保健推荐
1.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增强免疫。
2. 丰隆穴:化痰祛湿,缓解头重。
3. 太渊穴:补肺润燥,止咳安肺。
4. 神门穴:宁心安神,改善睡眠。
以上穴位,每日按摩或艾灸3–5分钟,可辅助康复。
温馨提示
1. 治疗宜“先通后补”:台风过后初期以祛湿疏风为主,后期再温补。
2. 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更需关注体质变化,及时调理。
3. 所有疗法应在正规中医机构由专业医师指导进行。
秋分是阴阳平衡之机,台风“桦加沙”过后更需调和身心,顺应天时,以中医“整体观”与“治未病”智慧,通过火龙灸、刮痧、饮食、起居调养,助您平稳过渡,恢复健康。
秋分安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