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亿卖身!良品铺子凉了?零食圈要变天!

55亿!曾经的“高端零食一哥”良品铺子要卖身了!这数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巅峰时它市值300多亿,现在缩水80%,连零头都不够。更扎心的是,老板杨红春手里53%的股票都押出去了,股价跌得快爆仓。你以为这只是一家公司不行了?错了!这是整个零食圈的大地震——当超市里的矿泉水卖1块、坚果比你工资还便宜时,谁还会为“高端”两个字买单?今天咱就扒开这场闹剧:不是良品铺子不努力,是这个时代,真的变天了!

一、从“涨停王”到“亏损王”:良品铺子的15个涨停与17年降价

2020年,良品铺子上市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连续15个涨停板,市值飙到300亿,老板杨红春走路都带风。那会儿媒体喊它“高端零食第一股”,广告语是“让嘴巴去旅行”——听起来多文艺,好像吃包瓜子都能吃出马尔代夫的感觉。

结果呢?三年后,杨红春的合伙人杨银芬在内部信里哭了:“现在不是活得难,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这话不是卖惨,是真惨。2024年,良品铺子亏了4610万,上市以来第一次年度亏损;今年一季度更狠,营收暴跌29%,净利润直接亏掉4000万。你可能会说:大环境不好呗!但隔壁零食很忙去年赚了8.34亿,GMV干到555亿,门店1.4万家。同样卖零食,差距咋比你和马斯克的财富还大?

问题出在哪?四个字:高端泡沫。以前良品铺子卖坚果,包装恨不得镶金边,价格比同行贵50%。你以为消费者傻吗?不,那会儿大家兜里有钱,买的是“精致生活”的幻觉。但现在呢?年轻人失业率都快赶上房价涨幅了,谁还为包装买单?去年年底,良品铺子终于低头,300多款产品降价22%,最高降45%——相当于LV突然卖回优衣库的价,可消费者早跑光了。

二、1块钱的矿泉水,干掉300亿的“高端梦”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小区门口突然冒出好多“零食很忙”“赵一鸣”?门头破破烂烂,货架堆得像仓库,但人挤人。为啥?价格太香了:农夫山泉1块、可乐2.3块、干脆面9毛……这些价格,良品铺子看了都得跪。

更狠的是零食量贩店的“白牌套路”。传统品牌比如良品铺子,供应商都是头部大厂,成本下不来;但量贩店80%的货是“白牌”——就是没牌子但质量还行的工厂直供。比如同一批瓜子,贴良品铺子的牌卖15块,贴个“XX优选”就卖8块。消费者一尝:味道差不多啊!那凭啥多花7块?

这就是平价革命的杀伤力:它不是比你好,而是比你便宜,还让你挑不出毛病。以前良品铺子说自己“高端”,是因为大家没得选;现在楼下就有10家量贩店,谁还网购等快递?数据说话:2024年,鸣鸣很忙(零食很忙+赵一鸣)门店数是良品铺子的10倍,净利润是它的18倍。你品,你细品。

三、资本大佬全跑了:徐新套现15次,高瓴清仓跑路

墙倒众人推,这话用在良品铺子身上太贴切。今年6月,“风投女王”徐新的今日资本第15次减持,持股从30.3%降到18%;高瓴资本更绝,从11.67%直接清仓,一股不剩。这些大佬们嗅觉比狗还灵,早就看出不对劲了。

为啥跑?因为高端逻辑崩了。以前资本投良品铺子,赌的是“消费升级”:中国人越来越有钱,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但现在呢?“消费降级”成了热词,年轻人开始抠搜:奶茶从30块降到9.9,衣服从专柜转到拼多多,零食自然也不例外。高瓴清仓时,良品铺子股价才12块,比它当初24块的定增价腰斩还多——再不跑,裤衩都要赔掉。

更糟的是老板杨红春。他手里的股票53.72%都质押了,当初质押价最低19块,现在股价13块,早就跌破平仓线。啥意思?他要么追加保证金,要么被券商强制卖股票。可公司都亏成这样了,哪来的钱?不卖控制权,难道等着爆仓跳楼?

四、“投敌”不成反被告:良品铺子的致命昏招

其实良品铺子不是没挣扎过。2023年,它还掏了4500万投了赵一鸣零食——没错,就是现在把它按在地上打的量贩巨头。结果呢?8个月后,良品铺子突然把股份卖了,还把赵一鸣告上法庭,说对方“暗渡陈仓”跟零食很忙合并。

这出戏看得人哭笑不得:你自己打不过,想抱大腿,结果大腿嫌你累赘,先跑路了。赵一鸣为啥敢“背叛”?因为良品铺子的模式根本融不进量贩赛道。良品铺子开店,装修要高端,店员要培训,单店成本几十万;量贩店呢?房租低、装修简、店员就俩人,开一家店成本不到10万。你让良品铺子学?它那些“高端基因”早就刻进骨子里了,改不了。

现在好了,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合并后,估值几百亿准备港股上市;良品铺子呢?55亿卖身,还不知道有没有人要。这就像当年诺基亚非要做塞班系统,结果被安卓按着头打——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你站错了赛道。

五、零食圈大洗牌:没有“高端”,只有“活着”

良品铺子卖身,不是结束,是开始。现在零食圈的规矩变了:谁能把成本压到最低,谁就能活下去

你看量贩店多狠:房租选在社区拐角、乡镇街道,比商场便宜80%;产品只卖爆品,SKU(商品种类)比传统超市少一半,库存周转快3倍;甚至连袋子都收费,一个塑料袋赚2毛——就靠这些“抠门”的细节,把净利润率做到2%左右。别嫌低,量大啊!1.4万家店,每家每天赚2000块,一年就是8亿净利润。

反观传统品牌:三只松鼠关了500多家店,来伊份门店缩水16%,连洽洽瓜子都开始卖9.9元的大包装。以前大家比谁广告打得响、谁明星请得多,现在比谁更会“省钱”。这就是效率战争:不是你死我活,是“比你活得久”。

六、55亿卖身给谁?零食江湖的下一个巨头会是谁?

现在最关心的是:谁会买良品铺子?有人说是国企,有人说是互联网巨头,还有人说是量贩零食自己。但不管谁买,都得面对一个现实:良品铺子的“高端”招牌,已经一文不值了

新主人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砍成本。关掉那些开在商场的高价门店,把生产线转到白牌工厂,甚至可能把“良品铺子”这个名字都换掉——毕竟“高端”两个字现在就是骂人的话。但这容易吗?难!就像让奔驰突然去造五菱宏光,消费者不认,员工也抵触。

而对于整个零食圈来说,良品铺子卖身只是一个信号: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以前随便搞个包装、请个明星就能卖高价,现在不行了。消费者精得很,同样的东西,谁便宜买谁的;同样的价格,谁方便买谁的。未来的零食巨头,一定是把“性价比”和“便利性”做到极致的企业——至于是不是现在的量贩品牌,不好说,但肯定不是良品铺子这样的“老贵族”。

结尾
最后说句扎心的话:良品铺子不是败给了竞争对手,是败给了这个“不装了”的时代。以前我们买东西,追求“我是谁”;现在我们买东西,只看“值不值”。从300亿市值到55亿卖身,它用17年证明了一个道理:在零食这个行当里,没有什么“高端”,只有“谁能让消费者少花点钱”。

下次你路过零食量贩店,买瓶1块钱的矿泉水,或许会想起:曾经有个叫良品铺子的品牌,想让你用买矿泉水的钱,去“旅行”。可惜啊,现在大家都只想好好活着,哪有空旅行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美食   铺子   零食   消费者   矿泉水   巨头   品牌   市值   瓜子   净利润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