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垄断也怕了?大疆突然降价1478元,影石杀进无人机老巢

当全球85%的无人机市场被一家中国公司攥在手里,当67%的全景相机份额被另一家中国公司垄断,你以为这是中国科技的巅峰?错了。2025年秋,大疆突然把Mini4PRO无人机降价1478元,京东上8个品类集体跳水;影石反手甩出全景无人机“影翎A1”,参数直接对标大疆旗舰。这不是商战,是两个天才的濒死自救——当垄断者开始怕了,当霸主敢跨界,中国科技企业最残酷的生存真相暴露无遗:不是你死我活,是不增长,就会死。

一、垄断者的“增长牢笼”:85%和67%,数字背后是窒息的天花板

汪滔曾说“这个世界太笨了”,2015年他说这话时,大疆刚把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干到70%,五年后更是飙升到85%。85%是什么概念?全球每卖出10架无人机,8.5架是大疆。可2024年大疆营收800亿,其中消费级无人机500亿,占比62.5%——这个数字像一道枷锁:无人机业务增速从2023年的32%跌到2025年的20%,按这个趋势,汪滔2016年的预言正在成真:“无人机收入200亿就到顶了”,现在500亿,看似翻倍,实则离天花板只剩一步。

刘靖康的日子更不好过。影石连续六年全景相机全球第一,67.2%的市占率比大疆还“垄断”,但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冷冰冰: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才50.3亿,2027年撑死78.5亿。78亿的盘子,就算影石吃干抹净,年营收撑死50亿,连大疆的零头都不够。刘靖康在招股书上写得直白:“市场容量小,增长受限”——翻译过来就是:守着67%的王座,公司明天可能就没了。

这就是天才的第一个烦恼:垄断不是护城河,是牢笼。 大疆的85%和影石的67%,看似是“独孤求败”,实则是“坐以待毙”。当一个市场的渗透率超过60%,增长就从“增量抢地盘”变成“存量绞杀”,而科技产品的迭代速度,容不得你“躺平”。无人机用户不会每年换一架,全景相机买了能用三年,当老用户不换机,新用户增长放缓,再牛的技术也救不了“不增长”的命。

所以大疆必须降价。不是怕对手,是怕用户不买新的。Mini4PRO降1478元,看似割肉,实则是用价格换销量,用销量撑增长;影石敢做无人机,不是梁静茹给的勇气,是全景相机的50亿盘子实在养不活野心——增长是科技公司的氧气,缺氧的天才,再骄傲也得低头。

二、跨界不是进攻,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绝望

大疆做相机,影石做无人机,外界喊“王不见王”,可真相哪有那么浪漫?这是两个被逼到墙角的天才,在互相拆对方的墙。

汪滔的算盘打得精:无人机增长慢了,就把相机做成第二曲线。大疆京东旗舰店8个品类里,运动相机排第二,仅次于无人机;Osmo 360全景相机直接对标影石X5,价格低300元,首销就卖断货。可相机市场哪是那么好啃的?GoPro的运动基因、影石的全景心智,用户脑子里早刻了“买运动相机找影石,买全景找影石”的标签。大疆降价300元能抢一波销量,但抢不来心智——用价格换市场,是饮鸩止渴,增长数字好看了,利润薄了,品牌还可能掉价。

刘靖康更绝,直接杀进大疆的老巢。影翎A1全景无人机喊出“超越传统航拍”,8K 30fps的画质参数比大疆Mini 4K还强。可无人机是大疆的命根子,飞控系统、云台技术、渠道网络,大疆用十年筑了一道墙。影石想破壁?先问问全球85%的用户认不认:凭什么放着用了十年的大疆不买,买一个做相机出身的“新手”?国信证券说“推动良性竞争”,可良性竞争的前提是你活得下去——影石做无人机,是拿67%的全景份额赌明天,赌输了,可能连老本都赔光。

为什么非要互相伤害?因为自己的地盘实在没地儿扩了。大疆无人机市场增速从32%跌到20%,每慢1个点,就是几十亿的增长缺口;影石全景相机市场2027年才78.5亿,就算每年100%增长,五年后也才300亿,不够大疆塞牙缝。跨界不是野心,是绝望——不抢对方的蛋糕,自己的蛋糕就会被市场吃掉。

三、天才的死穴:技术偏执救不了增长焦虑

汪滔和刘靖康都是技术偏执狂。汪滔把无人机从“专业设备”做成“3C数码”,靠的是飞控系统的极致;刘靖康让影石在GoPro、三星围剿下活下来,靠的是“运动+全景”的错位技术。可技术能造爆品,却守不住增长。

大疆的问题是“爆品依赖症”。从Phantom到Mavic再到Mini,每一代都是爆品,但全靠无人机撑着。当无人机增长慢了,就像大树断了主根,再茂盛的枝叶也会枯萎。汪滔不是没想过补救,做扫地机器人、户外电源,可这些品类跟无人机八竿子打不着,技术优势用不上,用户也不认“大疆牌扫地机”。现在押宝相机,看似相关,实则还是“用一个新爆品救场”,没跳出“单品依赖”的怪圈。

影石更惨,“运动+全景”的错位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它在细分市场无敌,另一方面也把自己框死了——用户买影石,只认“全景运动相机”,别的品类?对不起,没概念。刘靖康想靠“全景无人机”破局,可“全景”是加分项,不是刚需,用户买无人机,首先看的是稳不稳、飞不飞得久,不是拍不拍全景。技术能让你成为第一,但成不了唯一,当市场容不下你的技术优势,偏执就成了死穴。

两个天才都懂技术,却可能栽在“系统思维”上。大疆缺生态,影石缺协同,都想靠“单点突破”续增长,可科技行业早就过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年代。苹果靠iPhone爆火后,赶紧搭起iOS生态;华为手机受挫,靠鸿蒙、汽车、芯片补位。反观大疆和影石,手里只有一把技术刀,却想砍倒一片森林,刀再快,也会累。

四、中国科技的生死劫:从“单品冠军”到“生态王者”的必答题

大疆和影石的攻防战,不是个案,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集体困境。过去十年,我们习惯了“单点突破”:一个技术、一个爆品、一个细分市场,就能成为“全球第一”。可全球第一之后呢?当市场饱和,当增速放缓,当利润变薄,怎么办?

中国无人机、全景相机、智能手机、家电……多少行业都是“单品冠军”扎堆,却少有“生态王者”。原因很简单:做爆品比做生态容易。 爆品靠技术和运气,生态靠战略和耐力;爆品一年就能成,生态十年未必成;爆品能快速赚钱,生态前期得砸钱。可当全球经济放缓,市场从“增量”变“存量”,爆品思维就失灵了——你守着一个爆品,别人会用十个爆品围堵你;你靠一个市场活着,市场萎缩你就死了。

大疆和影石的战争,其实是给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提了个醒:增长不是线性的,是阶梯式的。 第一阶梯靠爆品,第二阶梯靠生态,第三阶梯靠全球化。大疆卡在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的坎上,影石还在第一阶梯挣扎。这场仗不管谁赢,都该明白:真正的增长不是抢别人的地盘,是把自己的地盘变大;不是打败对手,是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汪滔说“这个世界太笨了”,可现在他该明白,世界不笨,只是增长的游戏规则变了。刘靖康靠错位竞争活下来,现在也该懂,错位只能躲一时,生态才能活一世。天才的烦恼,从来不是没技术,是没看透:科技企业的终极战场,不是产品,是增长的可持续性;不是打败对手,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当大疆的降价和影石的跨界尘埃落定,我们会发现: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是中国科技企业从“单点冠军”向“生态王者”蜕变的阵痛。痛过之后,活下来的,才配得上“全球第一”的真正含义——不是市场份额的数字,是增长的韧性;不是技术的偏执,是生态的包容。 而那些活不下来的,会成为后来者的警示牌:在科技的世界里,不增长未必死,但停止进化,一定会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数码   无人机   老巢   全景   三星   相机   市场   生态   中国   技术   单点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