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菊吐蕊、茱萸飘香,我们在登高望远、敬老思亲的传统里,更牵挂长辈的身心健康。中医药作为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藏着适配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养护之道,这个重阳节,就让我们以药为礼、以养为念,把这份专属关爱送给家里的长辈。

一、中医重阳养生:顺时应景,养护核心脏腑
重阳节正值深秋,气候干燥、温差加大,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衰,易受外邪侵袭。中医认为“秋主肺”“肾为先天之本”,此时养生需围绕“润肺、益肾、防燥”展开,贴合时节与老年人体质特点。
1.润肺防燥是关键:深秋燥邪伤肺,老年人易出现咳嗽、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可饮用百合银耳羹、麦冬枸杞茶,或用川贝炖雪梨,温润滋阴、润肺生津。日常也可按揉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每次5-10分钟,缓解呼吸道不适。
2.益肾固本养元气:肾藏精,关乎老年人的精力与长寿。推荐食用核桃、黑芝麻、山药等药食同源食材,可煮粥或煲汤,补肾益精、健脾养胃。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时,加入少量艾叶、生姜,配合按摩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能温肾散寒、改善睡眠。
3.疏肝理气稳情绪:秋季易“悲秋”,老年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健康。可适量食用陈皮、佛手等理气中药,或饮用玫瑰花茶,疏肝解郁。饭后散步、晨起打太极,也能调和气血、舒缓心情,契合中医“形神兼养”的理念。
二、中医药“治未病”:长辈日常养护实用方
老年人养生,重在“防”而非“治”。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强调通过日常调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以下几个简单的操作,适合长辈长期坚持:
1.食疗养生: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原则,避免辛辣、油腻、过咸食物。可根据体质调整饮食,比如阳虚怕冷的长辈,可适当多吃羊肉、桂圆、生姜;阴虚火旺的长辈,宜选百合、莲子、冬瓜等清热滋阴食材。
2.穴位保健:除了肺俞穴、涌泉穴,还可常按足三里(外膝下3寸)、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足三里是长寿穴,按揉能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太冲穴疏肝理气,可缓解头晕、失眠等不适,每次按揉3-5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宜。
3.中药调理:若长辈有慢性基础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温和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调理。比如气血不足者,可服用归脾丸;关节酸痛者,可外用艾叶、红花煮水熏洗,安全温和、副作用小。

三、重阳敬老:把中医药关爱落到实处
关爱老年人,不仅要传递养生知识,更要给予贴心陪伴与实际关怀。这个重阳节,不妨为长辈做一件“中医药式”关爱小事:
1.亲手熬制一碗养生粥:用山药、枸杞、小米、红枣慢熬成粥,健脾养胃、温润滋补,让长辈感受味蕾与身心的双重温暖。
2.准备一份中药养生包:用陈皮、肉桂、艾叶、薰衣草等装入布袋,挂在长辈床头或衣柜,既能芳香避秽,又能安神助眠。
3.陪长辈做一次中医体检:带长辈到正规中医机构,通过脉诊、面诊了解体质状况,让中医师制定个性化养生方案,比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
结语:重阳敬老,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温情;中医药养生,是流淌在文化里的健康智慧。这个重阳节,让我们以中医药为桥,把科学的养护知识、真诚的关爱陪伴送给长辈,愿他们在传统智慧的滋养下,岁岁安康、福寿绵长。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