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丽的全家福)
在日常社会中,人们接触到的有孩家庭一个孩子是常态,两个孩子相对少一些,若谁家有三个孩子,人们常会猜测——是不是有一对双胞胎?至于四孩、五孩的家庭更是稀少。那么,一个拥有六个孩子的家庭呢?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是惊讶。的确,在当代东亚社会,养育与教育的重担让许多小家庭喘不过气来。“不敢生、不想生、生不起、养不动”成为普遍共识,更不必说去想象一个“多孩”所要面临的挑战。然而,真的有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他们迎接了六个小生命。
而对这个家庭来说,六孩意味着什么?是乘以数倍的日常开销、家庭琐事,还要面对政策支持有限、托育资源不足,甚至旁人偶尔不解的目光?这个家庭里妈妈的角色,又经历了什么?她是如何考虑和看待这一切的?让我们认识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来自苏州的六孩妈妈——王薇丽。
一、 从一个到六个
结婚之初,王薇丽与丈夫都认为两个孩子是理想的家庭结构,最好是一儿一女,象征着“好”字的圆满。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身心俱疲的她曾打起了退堂鼓,但很快,婴儿的可爱让她涌起强烈的情感依恋,母性使然,觉得一个孩子远远不够。
于是,第二个孩子提上日程。尽管面临政策限制、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的现实挑战,夫妻俩仍不愿放弃,甚至做出卖房筹措资金的决心。戏剧性的是,就在丈夫准备创业的关键阶段,原雇主伸出援手,客户资源与启动资金陆续到位,一切进展得出乎意料地顺利。这段经历让王薇丽生出一种朴素的信念:孩子,似乎是带着福气而来的。她半是感慨半是庆幸地说:“孩子,也许真的自带一张银行卡。”
(同时照顾多个孩子的王薇丽)
本以为实现“儿女双全”是家庭的完美状态了,但在照看自家侄女的时候,王薇丽发现三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孩子们的状态更好,她照顾起来也更轻松。一次在公园,看着三个孩子嬉戏追逐,她和丈夫不经意间感慨如果这三个孩子都是自己的该多好。与此同时,大女儿也表达了希望拥有一个妹妹的愿望,还表示愿意帮助母亲照料新生儿,甚至憧憬和想象妹妹到来会如何如何。
2017年,第三个孩子出生,恰是女孩,符合全家人的期待。大女儿也积极参与到照顾妹妹的日常中。看到姐姐与妹妹的互动,大儿子也提出希望有一个弟弟。于是,这个家庭再次萌生了继续生育的想法。而当王薇丽怀上第四胎时,孕检B超结果显示为双胞胎。这个意外消息让她激动落泪,她也从三个孩子的母亲,一跃成为五个孩子的妈妈。2022年感恩节,第六个孩子——小儿子出生。大儿子终于如愿,有了一个与自己生肖相同的弟弟。
二、六个孩子的日常
六个孩子的妈妈不好当。王薇丽跟我们分享了她日常的方方面面。
(1)时间管理
她说自己的每一天几乎按分钟精准运转。清晨六点,她开始张罗早餐。二女儿生物钟很准,总能自己按时起床吃早饭;大儿子可以多睡一会儿,然后独自骑车上学;而三宝到五宝通常七点起床,由她亲手帮着穿衣洗漱,再一个个送进幼儿园和小学。八点未到,所有孩子都已准时出门。紧接着,是去买菜、带最小的孩子户外活动。中午她还要特地赶去学校——为吃不惯食堂的孩子们送一顿家里的饭。下午接回放学的孩子们,晚餐之后,辅导作业、逐个巡视、陪伴交流……孩子们睡着前,她丝毫不能松懈。
(2)分工合作
王薇丽的丈夫起初并不擅长家务,但在生育第三个孩子后逐渐承担起更多家庭责任,学会了做饭、采购、照顾产妇与新生儿等技能,如今已成为家中日常饮食的主要负责人。同时,由于工作方便,他能更深入地参与家庭事务。孩子们慢慢长大,也被赋予相应的责任:老大和老二轮流负责日常值日,年幼的孩子参与简单家务。
(3)空间利用
王薇丽一家生活在苏州,住的是一个一楼带地下室的户型。地面上保留了卧室、餐厅、厨房、两个洗手间,孩子们的活动室和客厅放在地下室,这样就有比较多的活动空间。五个房间的分配是:最小的孩子跟父母睡主卧小床,双胞胎两人一间,老大、老二、老三每人有一个自己的卧室。在出行方面,原本的七座车在双胞胎出生后便已满员。如今,随着长子长大,他通常选择单独乘坐地铁或高铁出行,其余五个孩子刚好可由家庭车辆接送。朋友曾笑称他们家庭用车应该考虑换小巴。
(王薇丽的六个孩子)
(4)家庭支出
养育六个孩子,经济压力是首要考量吗?对于王薇丽一家而言,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八口之家的财务规划,体现了极致的精打细算。在支出上,他们“节流有方”:全年衣物开销严控在5000元以内,孩子们乐于接受亲友赠送的衣物,大儿子甚至学会了补裤子;他们极少外食,每月约1万元的生活支出(含蔬果、零食、牛奶)保障了全家营养。家庭的主要负担在于大宗固定支出:每月1万元的房贷和约3000元的通勤杂费。面对不低的整体开销,王薇丽在丈夫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之外,也通过偶尔直播带货来增加家庭收入。总之,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三、累是常态,乐是选择
养育六个孩子最难的是什么?王薇丽认为是“分身乏术”的感觉——手也不够用,眼睛也不够用,耳朵也不够用,嘴巴也不够用。
2023年9月老三刚上小学需要陪作业、辅导、打卡;小儿子9个多月正在爬行期,需要随时关注动向。一次陪老三写作业时,小儿子爬到姐姐书桌下,把手指放到灭蚊灯里灼伤了;刚处理完烫伤,老大需要抽背文言文;老二需要买学习用品和点心;双胞胎女儿追着要讲故事。回忆起那段时光,她说恨不得自己有很多分身。
(王薇丽给孩子们讲故事)
困难的时候很多,但幸福的时候更多。王薇丽眼中闪着光描述:头痛时,孩子们会争着用小手为她按摩;一次四个女儿一起帮她做手膜脚膜;哥哥跑来揉额头,小弟弟在她肚子上爬来爬去;昨晚小儿子和小女儿在蹦床上撞到一起大哭,大哥哥一手一个抱过来安慰……最让她感到满足的,是每天晚餐前的场景,她站在厨房门口,依次喊出六个孩子的乳名,孩子们从各个房间跑出来,围桌而坐——“像一圈橄榄栽子,整整齐齐,热热闹闹”。
面对外界对生育六个孩子的不解,王薇丽始终心态平和。“我们喜欢孩子,也尽力把每个孩子养育好。我们这个大家庭很幸福、很满足。往大了说,我们也是在为社会尽一份力。”她坦言,“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等我的孩子们长大工作,他们也会通过劳动参与社会供养体系,包括为现在的批评者提供养老支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生育问题的关注,公众对多子女家庭的态度也愈发包容,甚至带有几分敬意。越来越多人开始称赞王薇丽“了不起”“太强大”,还有人称她为“英雄母亲”,“为国生娃”,认为她以实际行动,为人口发展和社会延续贡献了力量。
四、期待更友好的土壤
薇丽坦言,外界的看法是一种声音,但家庭实际面临的困难更需要切实应对。
首先是经济补贴,她认为育儿补贴设计的更加科学、更灵活。在社会保障方面,她虽持续缴纳社保,但根据现行政策,生育保险的待遇申领截止至第三胎,第四胎及之后的生产均无法享受相关福利。经社区确认,目前政策确实以三孩为界。她希望,未来政策能够有所调整,至少对依法参保的家庭,在生育三孩及以上时也能获得相应的生育津贴与医疗保障,以体现制度的支持与公平。
其次,托育服务资源不足是另一大现实难题。她的小儿子现已两岁半,到了入托年龄,但周边公立幼儿园普遍未开设托班,私立机构则费用高昂且学位紧张。她观察到,尽管部分地区出现幼儿园招生缺口,但在她所在的年轻家庭聚集区,婴幼儿托育的需求旺盛,优质、普惠的托位供给明显短缺。
此外,薇丽也表达了重返社会的期待。目前她通过直播带货,部分也是希望保持与社会的连接。她认为,许多女性并非不愿生育,而是不得不权衡生育对自己的影响,同时面对经济压力、托育难题以及多代同堂育儿的复杂关系。
播客音频
视频号
栏目海报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我们正在寻找多孩家庭和多孩妈妈
如果您愿意分享
我们期待听到您的声音
如入选对话嘉宾
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