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大叔突发心梗离世 医生含泪提示:夏季炎热,也不要做这3件事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也没干什么,就是喝了点冰水,结果人就倒了。”他被送进急诊时已经没了呼吸,检查发现是突发心梗。这类突发并不罕见,尤其是在高温季节。

很多人以为夏天中暑风险高,其实比中暑更致命的,是心脏突然失控,而这些风险往往来自日常一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习惯。

很多人都觉得夏天喝冰水是正常不过的事,热得要命,喝点冰的解暑、提神、降温,一口下去从喉咙凉到胃,感觉像是活过来了。

但身体不是靠感觉在运作的,身体有它自己的调节机制。

人在高温状态下,外周血管会自动扩张,目的是加快散热,这个时候体表温度上升,皮肤下的血管舒张,血流分布改变,心脏必须加快工作节奏来维持核心体温。

一大杯冰水下肚,胃部迅速降温,迷走神经受到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身体从“开放状态”一下子收紧了,心脏也受到牵动,从高输出切换到低输出模式,这个落差不是线性的,而是冲击性的。

原本就有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的人,这种突然的血管收缩会让血流中断,诱发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

哪怕没有基础病,心脏也会因为频繁调节而疲劳,一旦心率控制不住,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室颤,严重时在几分钟内就出现心搏停止。

更复杂的是,很多人在喝冰水时是快速、大口地喝,这种刺激不是一次,是连续的冲击,胃部降温更快,神经反应更剧烈,心脏就更容易被“卡住”。

这不是“喝了就死”,而是你每次喝冰水都在给血管制造一个剧烈收缩的条件反射,一次也许没事,十次也许也没事,但到第十一次,身体的容错机制撑不住了,问题就来了。

除了冰水,很多人喜欢洗冷水澡,尤其是在汗出得多的时候,刚跑完步、搬完货、干完活,一身汗冲进浴室就打开凉水,这种做法听起来挺爽,但对身体系统是极度粗暴的干扰。

人在大量出汗后,毛孔打开,外周血管扩张,皮肤温度高,这个时候骤然接触冷水,皮肤感受器瞬间向大脑传递“强冷刺激”,交感神经立刻兴奋,全身血管紧缩,血压快速升高。

这种血压突升不会持续太久,但冲击力极大。如果这个人有高血压或者血管弹性差,这种刺激足以让血管内皮撕裂,血栓形成,哪怕只是几秒,也可能引发大面积缺血。

心梗的一个典型诱因就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冷水澡恰恰就是最直接的激发源。

尤其是水流打在后颈、胸前或背心区这些关键区域时,心率会出现短暂紊乱,血压波动剧烈,部分人甚至在水流冲击那一刻就开始胸闷、头晕,有的人以为是洗得太快,其实是心脏已经应激性缺血了。

很多人还会觉得,大汗之后冲个凉是“降火”,但身体可不是降火炉,身体在出汗时,血液集中在皮肤周围,冲凉水会让这些血液一下子重新回流到核心器官。

心脏原本正在加班帮你散热,突然就被推了一大桶冷血回流,这种负荷转变会打乱心肌供氧节律。

如果这个时候心肌能量供应跟不上,就会出现氧供-需失衡,引发心绞痛、心肌缺血,严重时甚至室性心律失常,不是洗凉水澡出事的少,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问题是它引起的。

比起这些局部刺激,真正让人措手不及的,是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有些人一到夏天就开始早起跑步、中午户外劳动、下午出去爬山,觉得锻炼身体、出出汗才健康。

问题在于,高温环境下人的散热机制是有限的,超过某个阈值就会崩溃,人在户外超过30分钟,核心体温升高超过1℃,汗腺功能开始疲劳,体液大量流失。

如果没有补水,血液浓缩,血压下降,心率上升,心脏在高温下需要承担两个任务,一个是维持正常供血,一个是辅助散热,这种双负荷状态是极度危险的。

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在高温户外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以为只是中暑,坐一会喝口水就行了,但实际上,这是心脏已经进入供血不稳定状态,血管扩张、回心血量不足、心肌供氧中断。

如果不及时识别,心律紊乱、心功能衰竭、急性心梗就会接踵而至,不是所有猝死都是“倒下就没了”,而是很多人提前已经收到身体的预警,只不过以为“撑一下就过去了”。

大多数人其实不怕累,而是怕累到极限时还不肯停,尤其是过了五十岁以后,身体的调节速度减慢,反应延迟,很多时候等到人发现头晕、喘不上气时,问题早就发生了。

问题其实不在热,也不在身体差,而在于人太容易误解自己的能力,五十岁之后,身体的恢复曲线变得缓慢,每一次被刺激后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重新找回平衡。

冰水也许解暑一时,冷水澡也许舒服一阵,户外活动也许觉得有成就感,但这几个行为对心血管系统的打击是系统性的,一旦心脏找不到调节的窗口,它会在你不注意的某个瞬间“终止服务”。

没有预警,也没有挽回。

#MCN双量进阶计划#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赵冬.急性心梗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22-09-1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养生   大叔   炎热   夏季   提示   医生   身体   冰水   心脏   血管   心肌   高温   心率   血压   皮肤   头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