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本是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有益活动,但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近日,一名 22 岁大学生在河南南太行区域进行重装反穿徒步时,因夜间暴雨、路线不熟及队友失联等多重因素陷入迷路困境,最终凭借自身判断脱离危险。这一事件不仅引发大众对户外徒步安全的关注,也为缺乏经验的户外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事件起因:陌生组队开启 50 公里重装徒步
此次事件的当事人李同学,是天津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籍贯四川,日常对徒步、爬山等户外项目抱有浓厚兴趣。2025 年 8 月底,他通过社交平台与一名同样热爱徒步的网友结识,经过沟通后,两人约定在 9 月 4 日共同前往南太行,开启一场为期 3 天 2 夜、总里程约 50 公里的重装反穿徒步之旅。
按照约定时间,9 月 4 日上午 10 时许,李同学携带着重约 35 斤的装备准时抵达此次徒步的起点 —— 河南省新乡市黄水乡韩口村太行风情苑。这些装备中,既包含睡袋、锅碗等露营生活必需品,也有登山杖这类辅助徒步的工具,尽显重装徒步的专业性。在起点处,李同学除了见到此前约定的网友,还遇到了该网友带来的另外两名同伴,三人与李同学年龄相仿,均为青年群体。简单交流后,四人组成临时徒步小队,正式踏上了南太行反穿徒步的行程。起初,四人始终保持着结伴而行的状态,即便有人行进速度稍慢落在后面,彼此之间也能保持在肉眼可见的距离范围内,整体行进节奏较为平稳。
突发状况:暴雨中涉水后与队友失联
然而,天公不作美,9 月 4 日当天南太行区域的天气状况并不理想,从徒步开始后便一直断断续续下着雨,这为整个行程增添了不少难度。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当天 18 时左右,雨势突然加剧,原本淅淅沥沥的小雨变成了倾盆暴雨,山间的能见度急剧下降,路面也变得湿滑难行。
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李同学跟随小队行至一处下坡山谷路段。由于对这条反穿路线并不熟悉,在经过一段需要涉水通过的区域时,李同学不慎走到了水流的另一侧。当他整理好装备准备继续跟随小队前进时,却发现原本走在前面的另外三名队友已经不见踪影,既没有在原地等待,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络信号,直接带着装备离开了。
此时,山间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漆黑的环境中只有暴雨拍打树叶和水流湍急的声音,周围一片寂静又充满未知。李同学尝试通过手机联系队友,但南太行山区深处手机信号本就薄弱,在暴雨天气影响下,信号更是时断时续。更糟糕的是,他的手机电量也在持续消耗,就在电池即将耗尽的关键时刻,他才勉强收到队友发来的一条简短信息,信息中仅告知他 “顺着水流往下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关于路线或汇合点的提示。也是在这个时候,李同学才发现,由于暴雨导致山间水流暴涨,原本清晰可见的徒步道路已经被湍急的水流淹没,这也意味着他彻底在深山之中迷了路。
绝境求生:沿水流独自走出困境
身处漆黑的暴雨深山,与队友失联、手机即将关机、路线被淹,多重困境叠加让李同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他并没有慌乱失措,而是冷静下来回忆队友发来的信息,决定按照 “顺着水流往下走” 的提示寻找出路。
当天 20 时 30 分左右,李同学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微弱的光束在漆黑的山间只能照亮前方几米的道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湿滑的地面,沿着水流的方向缓慢前行。山间的夜晚格外寒冷,暴雨不断打在身上,让他的衣物很快就被完全浸湿,寒意顺着皮肤不断侵入体内。途中,他不仅要时刻留意脚下是否有碎石或深坑,还要警惕水流是否会突然暴涨引发山洪,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李同学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对水流方向的判断,终于走完了第一天计划中约 18 公里的路程,成功抵达了此次徒步第一站的终点 —— 八里镇张沟村。当看到村里民宿透出的灯光时,他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随后迅速前往民宿寻求帮助,并在民宿中休息了一晚,缓解身体的疲惫和紧张的情绪。
后续,李同学没有选择等待那三名队友,而是决定独自完成剩余的徒步行程。他在事后表示:“这样的队友我不敢跟他们一起了,在危险时刻独自离开,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安全。” 尽管这次南太行反穿徒步是他第一次尝试长距离野外徒步,并且遭遇了如此惊险的经历,但他对户外徒步的热爱并未因此消退,只是在安全意识上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以后还会继续尝试户外徒步,但不会再轻易相信网上认识的陌生人,组队前一定会充分了解队友的户外经验和责任心。”
资深领队解读:反穿路线难度高,安全装备与预案必不可少
9 月 7 日,极目新闻记者就此次事件咨询了多位长期在南太行从事徒步旅行服务的从业者,其中一位拥有多年经验的资深领队,从专业角度对事件中的路线选择、风险应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该领队表示,南太行区域的徒步路线中,大部分户外爱好者会选择当地已经发展成熟的路线,李同学此次选择的反穿线路虽然也属于当地的成熟路线,但在 9 月初连续降雨的天气条件下,这条路线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经验丰富的领队在这种多雨天气里,通常会优先选择正穿路线,而不是反穿路线。” 他解释道,尽管选择反穿南太行的徒步者不在少数,但反穿路线的整体规划中绕路较多,行进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方向,相比之下,正穿路线的行进逻辑更顺畅,对体力和路线判断能力的要求更低,在恶劣天气下能有效降低迷路和遇险的概率。
以该领队所在团队的线路规划为例,他们推出的南太行徒步产品多为 3 天 2 夜的正穿线路,并且为了保障队员安全,会严格控制队伍规模,每 8 名队员就配备 1 名专业领队,领队会全程负责路线引导、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避免队员出现失联或迷路的情况。
针对李同学遭遇的迷路困境,该领队给出了专业的应对建议:“如果在野外徒步时遇到迷路的情况,最稳妥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呼叫专业救援,并且准确告知救援人员自己的实时定位,方便救援人员快速锁定位置。但如果身处深山没有手机信号,这种方法就难以实施,所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至关重要。”
他强调,进行野外长距离徒步时,必须携带充足的应急物资,其中火种和水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的山里温度通常较低,尤其是在降雨天气下,身体热量流失很快,必要时可以通过生火来取暖,避免失温;水杯则能保证随时补充水分,维持身体基本机能。”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携带卫星电话,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区域,卫星电话能成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渠道,大大提高遇险后的获救概率。
对于像李同学这样经验较少的年轻人选择重装徒步,该领队并不提倡。“重装徒步对体力和户外经验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峡谷等特殊地形扎营,万一下雨很容易遇到山洪、滑坡等危险。” 他建议经验不足的户外爱好者,在规划徒步行程时,可以优先考虑住沿途的民宿,而不是选择野外扎营,这样既能减少携带装备的重量,也能降低夜间在野外停留的风险。
此外,该领队还特别提醒,野外徒步具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无论选择哪种路线、跟随哪个团队,都应该提前购买专门的户外徒步保险。“正规的徒步团在接收队员前,都会要求队员购买保险,这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屏障,千万不能忽视。”
户外安全警示:经验积累与责任意识缺一不可
李同学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户外徒步热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一活动中,但由于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组队不规范等问题,户外徒步遇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对于缺乏户外经验的新手而言,在尝试长距离野外徒步前,首先应该通过系统学习或跟随专业团队,积累基础的户外知识和技能,比如路线判断、天气预警、应急处理等,避免仅凭兴趣就盲目出发。其次,在组队时,要充分了解队友的户外经验和责任心,尽量选择熟悉且可靠的同伴,避免与陌生网友随意组队,防止出现类似 “队友抛弃” 的情况。
同时,每一位参与户外徒步的人,都应该树立 “对自己负责、对队友负责” 的责任意识。在团队行进过程中,彼此之间要保持密切沟通,不能因为个人进度而忽视队友的安全,遇到危险或特殊情况时,应共同协商解决方案,而不是独自离开,将队友置于险境。
户外徒步的意义在于感受自然之美、挑战自我极限,但所有的探索都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只有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享受户外徒步带来的乐趣,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