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常吃的肉当属猪肉,它价格亲民、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主角。一头猪可以划分出十多个部位,每个部位的肉质、口感和适合的烹饪方式也各不相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个部位最受欢迎呢?
最近有不少美食博主和网友发起评选,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整理出了一份“猪肉部位人气榜”。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后腿肉在这次评选中排名相对靠后,而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五花肉则稳居第二,那么第一名是哪个部位呢?说出来你一定想不到!
所处部位:顾名思义,猪的后腿部分。
优点:肌肉纤维较粗,肉质紧实,脂肪含量较低,瘦肉多,价格通常较便宜。
缺点:口感较柴、较硬,久煮容易变干,不如里脊肉嫩。
挑选方法:
看颜色:瘦肉部分应呈暗红色或深红色比里脊颜色深。
摸质感:肉质坚实,摸起来稍微有些干。
看用途:适合做需要长时间炖煮或剁碎做馅料的菜肴。
1. 【农家小炒肉】
风味特点:香辣咸鲜,是绝佳的下饭菜。后腿肉提前腌制并猛火快炒,完美解决了其口感偏柴的问题。
详细做法:
将后腿肉切成薄片,加生抽、蚝油、白胡椒粉和少量淀粉抓匀腌制15分钟,再淋少许食用油锁住水分。
热锅冷油,滑炒肉片至变色后盛出。
锅内留底油,爆香蒜末、豆豉和切好的青红椒段。
再次倒入肉片,加入适量生抽、老抽调色快速翻炒均匀,沿锅边淋少许醋增香即可出锅。
2. 【自制肉丸汤】
风味特点:丸子Q弹紧实,汤味鲜美清爽。通过摔打上劲,使后腿肉焕发活力。
详细做法:
后腿肉剁成肉糜,加入葱姜水、盐、白胡椒粉、少量淀粉和一个鸡蛋清。
用筷子始终朝一个方向用力搅打,直至肉糜起胶、上劲,感觉阻力明显。
用手虎口挤出丸子,用勺子舀入温水或冷水中。
所有丸子下锅后,开小火慢煮至丸子浮起。
撇去浮沫,加入青菜如小油菜、菠菜,用盐和少许香油调味即可。
所处部位:猪的肩胛部位,在猪脖子附近。这块肉瘦肉占90%,其间有数条细细的肥肉丝纵横交错。
优点:肉质极其鲜嫩,久煮不老。因为肥肉丝像雪花般均匀分布,所以口感香嫩且不柴,是猪身上最珍贵的肉之一。
缺点:屠宰时放血的位置,残留淤血比较多,腥味比较重,淋巴组织多,且猪生病打针也都是在这个位置注射。
挑选方法:
看纹理:寻找瘦肉中带有明显白色脂肪纹理的,像大理石花纹或梅花图案。
看颜色:整体色泽红润。
辨部位:可以直接告诉肉贩你要“梅花肉”或“上肩肉”,因为他们最清楚位置。
1. 【香煎梅花肉】
风味特点:外皮焦香酥脆,内里肉汁丰盈,能最大程度体现梅花肉原生的香甜和软嫩。
详细做法:
将梅花肉切成1.5厘米左右的厚片。
用刀背或肉锤轻轻捶打,打断筋膜,使其更易入味和松软。
用蒜末、黑胡椒碎、盐、生抽和少许蜂蜜腌制30分钟以上。
平底锅烧热,刷薄薄一层油,放入肉片,中小火慢煎。
煎至一面金黄出焦边后翻面,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2. 【日式照烧梅花肉】
风味特点:咸甜交织,酱汁浓郁,包裹着软嫩的肉块,非常下饭。
详细做法:
梅花肉切厚块或厚片。
调照烧汁:生抽、料酒、蜂蜜或白糖按 roughly 2:2:1 的比例调和,可加少许清水。
锅中少油,将梅花肉煎至表面微黄。
倒入调好的照烧汁,煮沸后转中小火,盖上锅盖焖煮5-8分钟。
开盖大火收汁,直至汤汁浓稠能挂在肉上即可。
所处部位:猪的背部,紧贴在脊柱骨内侧的两条细长的肉条,是猪身上最嫩的纯瘦肉。
优点:全是瘦肉,脂肪含量极低,质地异常嫩滑,口感软。
缺点:因为全是瘦肉且纤维细,烹饪时容易变干、变柴,对火候要求高。本身肉味较淡,需要借助调料或酱汁。
挑选方法:
看形状:选择颜色鲜红、形态完整、呈长条形的。
摸质感:肉质紧实有弹性,表面微干不粘手。
辨大小:小里脊也称腰脊、猪柳比大里脊更嫩,价格也更高。
1. 【糖醋里脊】
风味特点:外酥里嫩,酸甜开胃,是经典的中餐名菜。
详细做法:
里脊肉切成小指粗细的条,用盐、料酒、白胡椒粉腌制15分钟。
调面糊:淀粉和面粉按2:1混合,加水和少许食用油调成能流动的糊状。
将肉条裹上面糊,入六成热油锅炸至定型、微黄后捞出。
升高油温,复炸一次至金黄酥脆。
锅留底油,倒入番茄酱、白糖、白醋和少量水熬制的酱汁,煮至冒泡。
倒入炸好的里脊条快速翻炒,均匀裹上酱汁后撒上熟芝麻即可。
2. 【水煮肉片】
风味特点:麻辣鲜香,滑嫩无比,展现了里脊肉极致的嫩滑口感。
详细做法:
里脊肉切极薄的片,加盐、生抽、蛋清、大量淀粉抓匀,让每片肉都裹上浆,最后淋油封住。
锅中炒香豆瓣酱、火锅底料、葱姜蒜,加入清水或高汤煮沸,熬出香味后捞出料渣。
将洗净的豆芽、小青菜等垫底蔬菜放入汤中烫熟,捞出铺在碗底。
将火调至微沸,均匀地分散下入肉片,滑散,待肉片变色后即刻连汤倒入碗中。
在肉片上撒上蒜末、花椒粉、干辣椒段、葱花,淋上烧滚的热油激发出香味即可。
所处部位:猪的肋骨部分。根据不同切割方式,分为:
肋排:连接脊椎的那部分,骨头是扁的,肉层较厚,口感最好。
腔排:靠近猪肚腩的部分,带有软骨,骨头呈圆形。
优点:带有骨头,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非常浓郁的香味。肉质紧实有嚼劲,口感丰富。
缺点:骨头占重量,可食用的肉相对较少。烹饪时间通常较长。
挑选方法:
看颜色:排骨颜色要鲜红,脂肪部分洁白。
闻气味:有新鲜的猪肉腥味,但不能有酸味或腐臭味。
按肉质:用手按压,肉能迅速恢复原状,有弹性。表面略干不粘手。
选肋排:如果想吃肉多嫩的,首选肋排。
1. 【糖醋排骨】
风味特点:酸甜可口,色泽红亮,酥烂脱骨。
详细做法:
排骨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捞出洗净沥干。
冷油下冰糖,小火炒至融化呈枣红色炒糖色。
迅速倒入排骨翻炒,均匀裹上糖色。
加入葱段、姜片,倒入没过排骨的热水,加生抽、老抽调色、少许醋。
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40-60分钟至软烂。
开大火收汁,出锅前再淋入一圈香醋,撒上白芝麻即可。
2. 【豉汁蒸排骨】
风味特点:鲜香嫩滑,豆豉和蒜香浓郁,是经典的广式早茶点心。
详细做法:
排骨剁成小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去除血水,捞出挤干水分。
豆豉剁碎,蒜切末,用热油激发出香味。
将豆豉蒜油、生抽、蚝油、少许糖、白胡椒粉倒入排骨中抓匀。
再加入一勺干淀粉抓匀,锁住水分,最后淋上食用油。
腌制30分钟后,平铺在盘中,水开后上锅大火蒸20-25分钟即可。
所处部位:猪的腹部,即猪皮下方、猪肋骨外的部位。这部分肉是肥肉和瘦肉的集合体,一层肥一层瘦,层层分明,故名“五花”。
优点:肥瘦相间,口感丰腴多汁,香味浓郁。脂肪在烹饪过程中融化,能使肉质变得非常嫩滑,是产生肉香的关键。
缺点:脂肪含量较高,热量也较高,不适合大量食用或追求低脂饮食的人群。
挑选方法:
看层次:选择肥瘦层次分明、厚度适中的,最好有5层以上皮、肥、瘦、肥、瘦。
看颜色:瘦肉部分鲜红,肥肉部分洁白或乳白,整体看起来有光泽。
摸质感:用手轻按,好的五花肉富有弹性,不会过软或渗水。
1. 【红烧肉】
风味特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酥糯香甜,入口即化。
详细做法:
带皮五花肉切方块,冷水下锅焯烫后洗净。
冷油下冰糖,小火炒至融化呈深琥珀色糖色。
倒入肉块迅速翻炒,裹上糖色,加入葱姜、八角、香叶炒香。
烹入料酒,加足量热水没过猪肉,加生抽、老抽调色。
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1.5小时至肉质酥烂。
最后开大火收浓汤汁即可。
2. 【回锅肉】
风味特点:川菜之魂,肉片肥而不腻,色泽红亮,咸香微辣,酱香浓郁。
详细做法:
整块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姜片、花椒煮至断生筷子能扎透,捞出放凉后切薄片。
热锅少油,下肉片煸炒至卷曲、出油,表面呈“灯盏窝”状。
将肉拨到一边,下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和香味,再与肉片混合。
加入甜面酱或豆豉、生抽翻炒均匀。
最后加入青蒜苗蒜白和蒜叶分开下快速翻炒至断生即可。
所处部位:猪腹腔内、内脏外面成片的脂肪块,像一张“板”一样,而不是肥肉。
优点:是熬制猪油的主要原料。熬出的猪油雪白香醇,是很多传统中式点心和菜肴的精华所在。
缺点:几乎全是脂肪,直接食用不健康,需经过熬制加工。
挑选方法:
看颜色:选择洁白、厚实、有光泽的板油,质地越干爽越好。
闻气味:闻起来应该有淡淡的油脂香,不能有哈喇味或其他异味。
避免血污:尽量挑选干净、血丝和杂质少的,这样熬出的猪油更白更香。
1. 【猪油拌饭/拌面】
风味特点:极简的奢华。猪油的醇厚香气与酱油的咸鲜完美结合,是刻在基因里的美味记忆。
详细用法:
取一勺刚炼好仍温热的猪油带一点金黄酥脆的猪油渣更佳放入热米饭中。
淋上适量生抽或豉油,撒上少许葱花。
迅速搅拌均匀,让每粒米都裹上猪油和酱油,香气四溢。
2. 【香酥猪油渣】
风味特点:这是一道无法抗拒的终极零食。刚出锅时热乎乎、香喷喷,口感极其酥脆,油脂的香气在口中爆开,咸香可口,罪恶但无比满足。
详细做法:
准备:将猪板油洗净,切成均匀的小块约2-3厘米。
冷锅下料:将切好的猪板油放入冷锅中,加入小半碗清水和几片生姜。加水是为了让板油受热均匀,避免一开始就焦糊,并能更好地逼出油脂。
中火熬煮:开中火开始熬制。初期会看到水油混合,沸腾后继续熬煮。
转小火慢熬:待水分完全蒸发,开始清澈的猪油时,转为小火。
翻动与观察:不时用锅铲翻动,防止粘底。你会看到油块慢慢缩小,颜色从白色变为微黄,最后成为金黄色的油渣。
出锅:当油渣体积显著变小,颜色金黄且浮在油面上,口感变得轻脆时,立即用漏勺捞出,沥干多余的油分。
调味:趁热撒上少许盐、椒盐、辣椒粉或白糖依个人口味,搅拌均匀即可享用。切记要趁热吃,口感最巅峰!
备注:熬出的猪油过滤后晾凉,便是雪白细腻的猪油,可用于炒菜、做点心。一举两得,毫无浪费。
虽然现在很多植物油都标注“零反式脂肪”,但猪油是物理熬炼,成分相对“天然”,而且猪油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香气和风味。用猪油炒青菜、做点心、拌饭拌面,其醇厚的口感和香味是大部分植物油无法比拟的。猪油的烟点较高,非常适合爆炒、煎炸等高温中式烹饪,不易产生有害物质。我想这应该就是大家给猪板油投票的原因吧!
#秋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