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体量,有“大石化”加持的连云港为何仍是全省末位?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经济体量是何水平?

提及这个问题,“全省末位”仍是连云港市现阶段的位置。

以2025上半年的GDP情况为例,连云港市2138.96亿元的体量不仅仍是全省末位,而且相比去年同期仅增长90.26亿元,是省内唯一增长低于百亿的成员。

对于连云港的表现,很多网友是不解的,因为连云港虽然在2022年跌至全省末位,但颇具关注度的石化产业大项目已在2023年陆续投产,在大石化产业的加持下为何还是没能反超宿迁甚至跻身更高的名次呢?

论经济体量,有“大石化”加持的连云港为何仍是全省末位?

一、石化产业在最近2年多已经尽力,但正逢市场低谷期,行业的产能难以完全释放

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是发展石化产业、聚集石化项目的载体,更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虽然区域内的大项目在2023年才陆续投产,但投产后着实将徐圩新区自身乃至全市层面的部分经济指标带到了高速增长的水平。例如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加值增速等等。

单就GDP而言,徐圩新区在近两年着实尽力了,因为其2023年的GDP同比2022年增长了171.44亿元,在不剔除价格变动的口径下,增幅高达93.3%!而2024年又比2023年增长了72.75亿元。不论是增量还是增速,徐圩新区都做到了在全市领跑的水平。

之所以说徐圩新区在最近2年多已经尽力了,是因为石化行业从2022年就进入了市场下行期,供需关系失衡、行业利润下跌是其显著表现之一,特别是2024年全国范围内更是有不少石化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在客观的市场行情下,徐圩新区的相关企业自然不能完全释放当初规划的最大产能,毕竟产能越多,可能亏损的概率越大。

假设最近几年是石化行业阶段性的上升期、黄金期,不仅现有的大型石化企业会全部释放产能,甚至还更容易招引其他企业落户徐圩新区建新基地、扩产能,由此转化出的GDP能更可观,对全市的贡献度更高。

二、海州区、县域成员未能取得庞大的经济体量,对全市层面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徐圩新区自身增速迅猛而全市整体的增势不佳,这意味着其他区域的表现相对不够理想,尤其是海州区和三大县域成员。

海州区(连云港高新区)是连云港市区的绝对核心区域,拥有全市最多的服务业资源同时也与连云港高新区“区政合一”。

放眼全市来看,“合一”后的海州区(连云港高新区)确实拥有着全市最高的经济体量,但与身后成员的差距相对太小,对全市层面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例如2024年805亿元GDP虽然是全市之首,但对赣榆区(803亿元)、东海县(801亿元)只能用“力压”来形容,甚至存在2025年被反超的可能。

如果说现阶段的海州区是一座GDP介于1500亿元—2000亿元之间的大体量市辖区,那么即便是在徐圩新区的石化产业遭遇市场低谷期的情况下,海州区也能利用自身的基数优势尽可能地拉高全市的体量,不至于位列全省末位。

此外,县域经济的体量相对较小也是造成连云港全市层面体量相对不大的因素之一。

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是连云港市的下辖县,东海县如今的体量虽然已经突破800亿元,但邻近的新沂已经突破1000亿元,沭阳县更是达到1500多亿。

而灌云、灌南两县不仅在连云港内部相对靠后,在全省范围内也是小体量的县域成员。其中灌云县2024年492亿元的体量在省内仅高于金湖县,灌南县517亿元的体量只高于响水县、灌云县、金湖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财经   连云港   体量   全省   石化   经济   海州   全市   新区   灌云县   连云港市   东海县   灌南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