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在上海考察,为上海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上海也迎来了新定位!中央明确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凭借着长江口的地利迅速成长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然而建国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上海的优势长时间没有得到发挥,“三线建设”上海更是成为支援主力,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身的发展却始终停滞不前。今天,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上海五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尤其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历史使命的新定位或将让上海再次回到世界的舞台中央!
上海定位一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近代以来,上海凭借着长江口的地利与各国势力的抢滩入驻,迅速成长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和浦东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上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上海也逐渐承担了国际经济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的四大战略定位。2014年5月,中央在上海考察时,明确提出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的发展定位,由此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拓展为“五个中心”。本次考察,更是着重强调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并将此上升到了历史使命的高度,再次凸显了上海科技创新在全国大局甚至是国际科技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截止2023年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已达到4.4%比2014年的3.4%提升了整整一个百分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建、在建和规划的设施便达到20个,“国字头”高端科研平台更是超过80余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上海加速形成。
二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上海高校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实力强劲,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过900项,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大批批国之重器的诞生过程,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起飞下海,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产品。原创性、颠覆性成果竞相涌现,已成为国家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现代技术的重要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上,在2017年出台《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2017年、2021年两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聚焦科技成果供给、需求、服务、载体“四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2023年,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达到50亿元,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制度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7亿元,同比增长75.5%以上。未来科技成果转化上,更是制定了《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更加聚焦机制改革的落地、场景驱动的要素融合、价值生态的共育。规划到2027年在关键产业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体系化、场景化、融合化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生态,力争到202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8000亿元;科研事业单位累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达到10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企业超过2000家;引育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经理人3000名以上。进一步完善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产业全链条科技成果的发现、转化和落地机制。
三是以科技创新助力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上海更是将科技创新优势聚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六大高端产业集群。2024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度,达到53926.71亿元,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3.4%。为更好促进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上海市在2024年推出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推进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协同联动,以市场化方式链接创新资源,支持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生态,推动上海市加快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产业,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4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8%,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AI大模型备案。根据上海《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将构筑起一个涵盖算力、语料、模型、应用等层面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集成电路产业上,上海在集成电路领域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占全国产业规模的20以上%,占全球的6%左右。
生物医药产业上,上海聚集了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创新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方面成果显著,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其代表。2024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超过9800亿元,较上年增加超过500亿元以上;制造业产值为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加1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超过3%。
总之,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成为率先发展之地,不仅传统商贸重镇广州的发展突飞猛进,曾经的小渔村深圳更是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高地,而上海却因为地理位置太过重要,迟迟没有正式开放,当同属长三角地区的苏南模式异军突起,温州模式引领民营经济发展浪潮,上海改革开放的时机逐渐成熟,从此以浦东大开发为标志,上海正式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坐拥长江口的江海联运优势让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继而成为经济中心与金融中心,再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因素,上海再次承担了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上海也或将在世界科技浪潮里再次成为风云际会的新时代上海滩!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