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石家庄间谍案:这4个人潜伏了2年多,共窃取了28份机密情报

1997年,石家庄市爆出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间谍案。四个家伙,潜伏了两年多时间,硬是偷走了28份国家机密情报。

这帮人分工明确,利用各自的职业便利,干得那叫一个隐秘,可最终还是栽在了公安机关手里。

先说说这四个主角吧,他们背景各不相同,但愣是凑一块儿干起了危害国家安全的事儿。咱们一个一个来扒。

李元道:科研所里的“内鬼”

李元道,1950年生的,河北石家庄本地人。他家境普通,爹是中学老师,妈是医院护士,从小家里就挺重视教育。

1968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成绩那是真牛,1972年毕业后被分到石家庄一家科研所干技术研究。这家伙在所里干得不错,负责管理重要科研资料,还参与了好几个国家重点项目,手里攥着不少机密信息。

可他性格闷,不爱跟人聊天,也不咋参加集体活动,整天低调得不行。结果呢,这低调反倒成了他干坏事的掩护。1995年,他因为家里经济压力大,加上被境外势力拿钱诱惑,就走上了卖国这条路。

张之龙:留学生的“双面人生”

张之龙,1971年生的,吉林长春人。他家条件不错,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1989年,他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语言天赋挺强。1993年毕业后,又跑去日本东京大学读硕士。在日本,他过得挺光鲜,常混迹于学术会议和社交圈子。

结果,1995年,他在一次活动中被台湾情报机构盯上了,人家用高额报酬拉他下水。张之龙就利用自己留学生身份,频繁跟境外联系,成了间谍网里的关键人物,专门负责接收和转交机密文件。

鲍卫国:银行里的“钱袋子”

鲍卫国,1960年生的,河北唐山人,家里条件一般,但学习挺刻苦。1978年,他考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1982年毕业后进了河北一家银行干活儿。业务能力强,慢慢升到了信贷评估部门的干部,手里掌握着不少资金流动的信息。

他为人挺会来事儿,在唐山商界人脉广。后来通过朋友杜志国认识了张之龙,被钱诱惑后也加入了这个团伙。他用银行职位的便利,给间谍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还处理境外汇款,把脏钱分得明明白白。

杜志国:工厂里的“掩护者”

杜志国,1955年生的,也是唐山人,出身工人家庭。1973年,他进了唐山一家材料厂,从基层干起,后来混到了副厂长的位置,管着生产和物资采购。

他在工厂里攒了不少人脉,对物资流通门儿清。他跟鲍卫国是老朋友,后来通过鲍认识了张之龙,也被拉进了这个团伙。杜志国用工厂的资源给间谍活动打掩护,还提供了隐秘的接头地点,把工厂变成了他们的窝点。

这四个人,职业背景五花八门,但就是因为各自手里的资源和便利,凑成了一个完整的间谍网络。表面上他们都是普通人,背地里却干着卖国的勾当。

间谍活动是怎么搞起来的?

这事儿得从1995年9月说起。当时张之龙在日本被台湾情报机构招募了,任务是收集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然后通过秘密渠道传到台湾去。

为了干这活儿,他得在中国找内线。结果通过中间人,他搭上了李元道。那时候李元道家里正困难,老婆重病,医疗费压得他喘不过气。张之龙就趁机下手,每个月给他几万块钱报酬,把他拉下了水。从这时候起,这个间谍网就开始转起来了。

李元道在科研所里当副研究员,接触到的都是机密文件,包括国防科技和经济领域的敏感资料。从1995年10月开始,他有计划地偷文件,每隔几周挑几份重要的,带出去复印或拍照,然后再把原件放回去。复印好的东西装进普通信封,寄到日本东京的一个邮政信箱。

张之龙收到后,就在东京把情报转交给台湾情报机构。为了不露馅,他还经常换地方、换通讯方式,反侦察能力挺强。

鲍卫国和杜志国则是幕后帮手。鲍卫国用银行的便利,接收境外的间谍经费,通常伪装成海外公司投资的样子,再把钱分给李元道和张之龙,保证行动顺畅。杜志国那边,他在唐山工厂里弄了个废弃仓库当接头点,张之龙回国时就去那儿跟李元道碰头,交换情报或者商量下一步计划。

从1995年到1997年,这四个人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两年多时间,他们一共偷了28份机密文件,涉及国防科技、经济数据和政策规划。这些东西通过日本中转,最后都落到了台湾情报机构手里,对国家安全威胁特别大。他们的行动隐秘得很,可惜天网恢恢,终究还是露了马脚。

这案子是咋破的呢?事情得从1997年6月12日说起。

那天,石家庄市邮局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国际邮件时,翻出了一封寄往日本东京的信,里面居然夹着一份标有“红头”的机密文件。这可不是小事儿,立马就报给了石家庄市公安局。公安机关赶紧成立了专案组,一查发现寄信的是李元道,收信的是张之龙。

不过,专案组没急着抓人,而是先暗中盯着,想把整个团伙挖出来。他们24小时跟踪李元道,发现他经常半夜跑去市郊的一间平房,每次待一两个小时。

1997年8月的一天晚上,趁他走后,侦查员偷偷进了平房,一看不得了,里面有成捆的现金、假证件,还有微型相机。最关键的是,他们找到了28份机密文件的复印件,全是国防和科技领域的。这下证据齐了,李元道跑不掉。

但专案组没停,他们还想抓张之龙。通过截获通信,他们知道张之龙打算1997年12月回国探亲。警方就在北京首都机场布好了网。可张之龙这家伙狡猾得很,多次改行程,退票、换票,搞得警方扑了好几次空。直到12月初,才终于确定他会在12月22日到北京。

12月22日那天,张之龙果然从飞机上下来了。便衣警察在他上出租车前把他摁住,从他包里搜出了十几份机密文件。抓到人后,专案组又在石家庄和唐山同时动手,把李元道、鲍卫国和杜志国一块儿逮了。

审讯和判决

抓回来后,这四个人在审讯时都老实交代了。从1995年开始,他们为台湾情报机构偷情报,干了两年多,偷了28份机密文件,拿了将近40万人民币的报酬。整个过程分工明确,李元道负责偷文件,张之龙负责传出去,鲍卫国管钱,杜志国打掩护。

1998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了这案子。根据《刑法》第110条,四人都被判了间谍罪。张之龙因为是主犯,被判了7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3年;李元道、鲍卫国和杜志国各判了3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1年。这判决挺重的,也给其他想干这事儿的人敲了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石家庄   机密   情报   间谍案   唐山   台湾   间谍   石家庄市   文件   专案组   情报机构   手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